第一时间,最新的宏观要闻;第一时间,煤炭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新鲜的关联产业资讯。你想知道的,了解的,这里都有,欢迎走进第一时间。
音频很动听,文字更精彩
№.中国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为削减耗能提供路线图
外媒称,年伊始,中国宣布到年要投入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同时取消85座火电厂的修建计划。3月份,中国有关部门说,中国在能源效率、碳排放强度以及清洁能源比重方面已经提前实现官方制定的目标。另外,就在上个月,中国的能源管理部门国家能源局出台了降低煤炭依赖度的新举措。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8月2日刊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姜克隽、麦肯锡资深合伙人乔纳森·沃策尔撰写的题为《中国的再生能源革命》的文章称,以上只是体现中国成为全球能源变革中心的最新迹象,这场变革是在技术变革与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的推动下形成的。但是,中国不仅是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淘汰煤炭,它还呈现出另一个特点,即在全球能源需求中占据的比重不断扩大,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在向服务业、消费型增长过渡的过程中,也会重塑世界资源行业的格局。然而,也有一些因素在减少全球能源需求,这些因素包括住房、厂房、商业大楼的能源效率提高以及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出行的迅速推广带来运输行业能源需求下降。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新报告《超越超级循环周期:技术如何重塑资源产业》,这些趋势使得一次能源的需求增长放缓。如果迅速采用新技术的趋势延续下去,人们对一次能源的需求可能在年见顶。随着能耗强度下降,能源效率提升,今后20年全球经济的能源生产率可能提高40%到70%。
文章称,虽然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但是中国在其中占据的比重却在不断增加。到年,中国占全球一次能源需求的比重可能达到28%,现在是23%,相比之下美国届时可能从现在的6%减少到只有2%。
中国在削减能耗强度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年到年,中国经济增长了7倍,但是能源消耗量仅仅增长了4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这说明产生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下降了70%。中国政府在十三五计划中设定的目标是,从年到年要让能耗强度实现5%的降幅,中国已经在稳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文章称,中国的能耗强度之所以下降,可再生能源功不可没。中国希望成为这个领域的全球领军者,每年对国内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超过亿美元,是美国国内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两倍,比美国与欧盟年均投资之和还要高。此外,中国对境外可再生能源投资亿美元,比任何国家都多,中国的一流公司越来越多地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价值链上占据顶端位置。
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打算利用世界各地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建设能源网,由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建立起更先进的供应链,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比美国同行大约拥有20%的成本优势,中国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逐步缩小了与国外厂商的技术差距,占中国国内市场的份额由2年时的25%扩大到90%以上。
文章称,这些趋势表明中国将来既是主要的能源需求源,也是尖端技术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中国将拥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挥全球领导力,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削减能耗强度提供路线图。中国对国内外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可以带动技术继续突破,进而为全球消费者降低成本。
不过,在全球能源行业格局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在从化石燃料走向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中国经济仍然高度依赖煤炭,因此在向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产能迁移过程中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文章称,此外,中国的电网改造速度跟不上太阳能发电厂和风电场的建设速度,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同时,中国的制造商与全球大多数制造商一样,感受到为了对冲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放缓,越来越迫切地需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虽然存在上述障碍,但是技术创新应当有助于中国的制造商实现生产率的提升,为消费者节约费用。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到年,五种主要大宗商品的供需变化可能让全球节约成本9亿到.6万亿美元。
文章称,要实现这样的成本节约,不仅取决于新技术的采用有多快,还取决于决策者和企业能否适应新环境,但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中国。
№2.山西矿产资源规划:煤炭产量稳定在0亿吨左右山西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对外发布的《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年)》显示,截至年底,山西省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亿吨。全省含煤面积达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57%。煤炭的种类有褐煤、烟煤、无烟煤。截至年底,全省共有探矿权25个,其中煤炭50个。
《规划》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提出的目标为,煤炭产量稳定在0亿吨左右,对部分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主焦煤和无烟煤)进行战略储备,战略储备矿产地数量为8处左右。
《规划》表示,山西省拥有国家规划煤炭矿区29个,其中煤炭矿区8个,分别为:大同矿区、轩岗矿区、岚县矿区、平朔矿区、朔南矿区、河保偏矿区、西山矿区、东山矿区、霍东矿区、霍州矿区、离柳矿区、乡宁矿区、晋城矿区、潞安矿区、阳泉矿区、汾西矿区、石隰矿区、武夏矿区。
在煤炭基地建设方面着重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结合区域煤质和煤层赋存特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煤电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一次能源转化力度和电力为主的二次能源输出力度。集约化发展大型坑口电站,扩大晋电外送规模。晋北基地依托动力煤优势,重点加快煤电一体化进程,坚持煤基清洁能源和煤基高端石化产业两大发展方向;晋中基地加大炼焦煤保护性开采力度,依托炼焦煤优势,利用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推进低热值煤电厂建设,形成煤电铝材产业链;晋东基地实施无烟煤保护性开采政策,依托无烟煤、动力煤优势,重点推进以动力煤为主煤电一体化。
同时,深化煤炭管理制度改革。按照“严控总量、优化存量、清洁利用”的思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严格控制高硫、高灰劣质煤生产和消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规划期内,前三年除符合减量置换要求的项目外,停止审批煤炭划定矿区范围,严格审批煤炭采矿权新立和变更扩大生产规模申请,未经项目核准(产能核增),不予受理采矿权新立和变更扩大生产规模申请;后两年结合产能过剩化解效果和市场情况,有序新立采矿权。
围绕大型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项目,重点保障3个国家级煤炭基地建设,保持合理开发强度;积极推进大型煤炭集团建设,加快推进煤炭企业由大而全向大而强转变,完善煤炭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高效配置,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减沉开采、控制开采等技术,大力推进绿色开采,促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推进煤炭资源从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促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加大煤炭洗选比重,加大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逐步实现煤炭利用近零排放。
此外,要调整开发利用方向。推动绿色开采,根据资源赋存条件选择先进高效的开采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坚持采气、采煤一体化,在沁水、河东、霍西、西山、宁武煤田等主要煤层气分布区,必须对煤层气进行综合勘查综合开采。推进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强煤系高岭土、耐火粘土、铝土矿、硫铁矿、锂、镓等共伴生矿综合利用,提高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重点推动煤基合成精细化学品项目和煤制甲醇、硝铵等多联产项目,实现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规划》提出,山西省共划分出重点勘查区55个,其中煤炭8个::大同、平朔、朔南、轩岗、河保偏、岚县、西山古交、东山、汾西、霍东、霍州、离柳、乡宁、石隰、晋城、潞安、阳泉、武夏。
规划期间,全省共划定重点矿区5个,其中煤炭8个:大同、平朔、朔南、轩岗、岚县、河保偏、离柳、石隰、乡宁、西山古交、东山、汾西、霍州、霍东、阳泉、武夏、潞安、晋城。
《规划》要求,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提升资源保护能力。矿产资源保护与储备应依据矿种和矿产地进行区分,保护与储备的矿种为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肥煤、焦煤、瘦煤和无烟煤)。
针对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规划期内山西省共划定8处资源储备区,包括:保德白家沟西、柳林宋家垣、柳林石盘西、石楼县罗村、古交狐偃山、文水县开栅、沁源县庄儿上、长治河神庙。
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资源开采总量。对于煤炭等产能过剩类资源,对开采总量进行调控。鼓励开采国内、省内急缺的矿产,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序发展建材产业,严格行业准入,规范开采砂石等资源,提高规模化与集约化水平。
具体到煤炭方面,将限制开采高硫煤、高灰煤、低发热量煤等矿产,对稀缺煤种进行保护性开采。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大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到年,全省原煤产量稳定在0亿吨左右。
同时要严格矿产开发准入条件,新建矿山要严格执行矿山开采最低规模要求,煤炭不得低于20万吨/年。
大力调整和优化矿山规模结构,坚持“节约化、基地化”发展,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减少全省煤炭矿井个数。优化产能结构,形成大企业集团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到年,全省煤炭矿井个数控制在个以内。(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头上白癜风怎么治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