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丸剂的分类 1.按赋形剂分类 按赋形剂不同,丸剂可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糖丸等。 2.按制法分类 (1)泛制丸:系指药物细粉以适宜液体为润湿剂或黏合剂泛制而成的圆球形制剂,如水丸及部分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 (2)塑制丸:系指药物细粉与适宜黏合剂混合制成的可塑性丸块,经制丸机或丸模制成的丸剂,如蜜丸及部分糊丸、浓缩丸等。 (3)滴制丸(滴丸):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系指原料药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考点3水丸
习称水泛丸,系指饮片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含5%以下炼蜜的水溶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的大小规格,传统多以实物为参照描述,如芥子大、梧桐子大等。现则规定一定丸粒数的重量或每丸重量,如梅花点舌丸每10丸重1g,麝香保心丹每丸重22.5mg。考点4水丸的赋形剂
水、酒(有助于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的溶出,且具有一定防腐能力,又利于成品干燥。常使用黄酒或白酒)、醋(有助于增加药粉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利于吸收,提高药效。常选用米醋(含乙酸3%~5%)作赋形剂)、药汁(①纤维性强的植物药(如大腹皮、丝瓜络等)、质地坚硬的矿物药(如磁石、自然铜等)可制成煎液供泛丸用;②浸膏、胶类及乳香、没药等树脂类药物或可溶性盐(如芒硝等)等,可溶解后作黏合剂;③竹沥、乳汁、胆汁等可加水适量稀释后使用;④鲜药(如生姜、大蒜等)可榨汁用以泛丸。)
考点5蜜丸
系指饮片细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水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炼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考点6蜂蜜的炼制 蜜丸所用蜂蜜需经炼制,其目的在于: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灭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黏性等。 炼蜜规格:根据炼制程度,炼蜜有嫩蜜、中蜜(炼蜜)、老蜜三种规格,适合于不同性质的药粉制丸。 嫩蜜:炼制温度在℃~℃,含水量为17%~20%,相对密度约1.35,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适合于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粉制丸。 中蜜(又称炼蜜):炼制温度达℃~℃,含水量在14%~16%,相对密度为1.37左右,炼制时表面翻腾“鱼眼泡”(黄色均匀而有光泽的气泡)。手指捻有黏性,但两指分开指间无长白丝出现。适用于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为大部分蜜丸所采用。 老蜜:炼制温度达℃~℃,含水量在10%以下,相对密度约为1.40,呈红棕色。炼制时表面出现“牛眼泡”(较大的红棕色气泡),能“滴水成珠”(滴入冷水呈球形而不散)。手指捻黏性强,两指分开有白色长丝(俗称“打白丝”)。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
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药杀虫燥湿止痒药
雄黄
辛、苦、温,有毒,归心、肝、大肠、胃经
解毒,杀虫
燥湿祛痰
截疟定惊
(1)痈疽疔疮,疥癣,虫蛇咬伤。(2)虫积腹痛。(3)哮喘,疟疾,惊痫
硫黄
酸、温,有毒,归肾、脾、大肠经
外用解毒杀虫止痒
内服补火壮阳通便
(1)疥癣,湿疹,秃疮,阴疽恶疮。(2)肾阳不足的阳痿、小便频数,肾虚喘促。虚冷便秘
轻粉
辛、寒,有毒,归肾、肝、大肠经
外用杀虫、攻毒、敛疮
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
(1)疥癣,梅毒,疮疡溃烂。(2)痰涎积滞,水肿鼓胀兼二便不利
白矾
酸、寒,归肺、肝、脾、大肠经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1)疮疡,疥癣,湿疹瘙痒,阴痒带下。(2)吐衄下血,泻痢不止。(3)风痰痫病,痰热癫狂。(4)湿热黄疸
成药必考点
1、益气固表剂
玉屏风胶囊(颗粒、口服液) 黄芪、白术(炒)、防风。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不固
2、固脬缩尿剂
缩泉丸 益智仁(盐炒)等 肾虚所致遗尿,小便次数多
3、固精止遗剂
金锁固精丸 沙苑子(炒)等 固肾涩精
4、涩肠止泻剂
(1)四神丸(片) 补骨脂(盐炒)等。 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肾阳不足所致五更泄泻。
(2)固本益肠片 党参、黄芪、补骨脂等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4、《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1、望舌苔
白苔:表证、寒证
黄苔:主热证、里证
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灰而干燥),亦可见于寒湿证(灰而滑润)
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
厚苔——病情深;薄苔—病情浅
滑苔---主寒、主湿;燥苔---主津伤
腻苔——主湿热、痰湿、食积;腐苔—痰浊、食积
“花剥苔”——胃的气阴两伤之候。
光剥舌,“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2、望排出物
(1)痰
痰少而粘难咯─燥痰
痰白量多易咯出─湿痰
脓血腥臭痰──肺痈
(2)呕吐物
呕吐物酸腐食物──食积
呕吐黄绿苦水──肝胆湿热
呕血──胃热、瘀血、肝火犯胃
(3)大便
大便带血,血色鲜红,为近血
大便带血,血色暗红,为远血
(4)小便
小便清长多见于虚寒证
小便短黄多见于实热证
尿中带血,多为尿血、血淋,因热伤血络、脾肾不固、湿热蕴结膀胱
5、《西药学专业知识一》第8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
第4节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不仅包括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还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而引起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
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1.按病因学分类:将其分为与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A型药品不良反应)和与剂量不相关的药源性疾病(B型药品不良反应)。
2.按病理学分类:
3.按量-效关系分类:将药源性疾病分为:量-效关系密切型(A型)、量-效关系不密切型(B型)、长期用药致病型和药物后效应型。
4.按给药剂量及用药方法分类:
可将药源性疾病按给药剂量及用药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⑴与剂量有关的反应
⑵与剂量无关的反应:(过敏反应、免疫反应和药物遗传学的影响。)
⑶与用药方法有关的反应:(包括长期用药骤然停药所致反跳现象;联合用药时停用或改用具有酶促、酶抑、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及药理作用强烈的药物;给药途径不当如泛影葡胺用于椎管造影可引起死亡;应缓慢静脉注射的药物若静脉注射过快常可致药源性急症或死亡等。)
5.按药理作用及致病机制分类
二、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1.不合理用药
主要表现为违反用药禁忌证、选药不当、用法不合理、配伍错误等。(高频考点)
三、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一)药源性肾病
1.急性肾衰竭: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等。
2.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最常见的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噻嗉类利尿药等。
3.急性肾小管坏死:许多药物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的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造影剂和环孢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强弱比较: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
4.肾小管梗阻:尿酸或草酸盐能引起急性肾衰竭。
5.肾病综合征:易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药物有金盐、青霉胺、卡托普利等。
6、《西药学专业知识二》抗肿瘤药的典型不良反应:
(1)环磷酰胺:出血性膀胱炎,预防——美司钠
(2)顺铂:耳毒性肾毒性;卡铂:骨髓抑制;奥沙利铂:神经毒性
(3)博来霉素:间质性肺炎
(4)伊立替康:乙酰胆碱综合症,解救——阿托品
(5)甲氨蝶呤:肾毒性、骨髓抑制,解救——亚叶酸钙
(6)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心脏毒性;
专属解毒剂——右雷佐生
(7)长春碱类:神经毒性,外周神经炎
(8)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皮肤毒性,腹泻
7、《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食物和药物对铁剂的作用
铁剂以Fe2+形式吸收,胃酸和维C及酸性食物促进吸收,
牛奶、蛋类、钙剂及草酸盐类等影响吸收
↓↓↓点击阅读原文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