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在各个方面。今天,我们来探究各地起源——你知道你的家乡是怎么来的吗?
01·太原
太原成为建制名,而且指现今太原市一带,是战国后叶的事。
《史记·秦本纪·白起传》记载了秦昭王四十八年(前)“司马梗北定太原”,到秦庄襄王三年(前)“初置太原郡”,治晋阳(今晋源镇东北古城营一带)。因为晋阳是太原郡郡城和后来太原府府城,从此晋阳也就兼称太原了,如此称谓直至隋唐五代不改。
晋阳城的肇建,至迟可溯于公元前年,即至少已近年历史了。
太原的晋祠不仅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皇家园林,更珍贵的是她还保存着中国境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宋代建筑。
摄影师眼中的大美晋祠
02·大同
隋开皇年间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末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意为“天下大同”,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大同。在仿古街上寻觅,看九龙壁上的奇迹,感受古城墙的静谧,走进华严寺的瑰丽…袅袅升起的炊烟,节韵十足的吆喝,日暮苍山的暗红天边,风吹叶动的摩挲之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还是车来熙攘?太平盛世?一切都已远去,历史的书页被一页页翻过,光影瞬逝,留住了那美丽的记忆,美丽的大同。
魅力大同之华严寺
03·阳泉
阳泉市历史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
公元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
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阳泉站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行商坐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连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
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
阳泉最美古村落:大汖古村。数百间风格相似却又完全不同的各式平房、窑洞等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密密匝匝,左拥右靠,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其形势与西藏布达拉宫极为相似,因此被全国各地的“摄客”和“驴友”亲切地称为“深山里的小布达拉宫”,并入选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流转千年,岁月变迁,这里依旧保持着原始的生活和淳朴的民风,是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太行深处小布达拉宫盂县大汖古村
04·吕梁
吕梁是以吕梁山而得名。吕梁大部分市县都在山上!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市区境内的骨脊山,古称吕梁山。
据万历《汾州府志》记载:“吕梁山,一名骨脊山,……以太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嵩山为抱,衡山为朝,此山穹窿居中,为天地之骨脊……”。
骨脊的古意与吕梁相通,故以吕梁山引申命名。
碛(qi)口古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隔黄河与陕西吴堡县相望。古时,黄河水道十分繁忙,黄河因“大同碛”而受阻,碛口却因“大同碛”而受益。“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米长的暗礁式石槽,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碛,在当地人的说法里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浅滩。黄河的河水在这浅滩上浪花飞溅发出巨大的声响,激起雪喷般的浪花,成为一道景观。
碛(qi)口古镇
李家山
05·晋城
古称泽州。周代为晋国之地。公元前年,魏、赵、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于端氏,奉祀于高都,晋城因晋君奉祀于此而得名。年晋城县改设晋城市(县级)。年撤销晋东南地区,晋城市升为地级市。辖一区一市四县。
比起神秘森严的中世纪欧洲古堡,座落于晋东南的明清古堡群更具东方风韵。犹如祖先遗留的颗颗珍珠,散落在山西第二大水系——沁河沿岸,历经数百年沧桑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一代又一代沁河沿岸晋城人深深的乡愁。如此独特的城堡建筑群在国内十分罕见,也让无数探访者深深震撼,流连忘返。
这是湘峪古堡
06·晋中
年晋中专区改称晋中地区。
晋中地区驻榆次县。辖阳泉市及榆次、寿阳、盂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孝义、汾阳、文水、交城、中阳、离石、临县等20县。
年恢复榆次市,榆次县迁驻长凝。将临县、交城、离石、汾阳、文水、孝义、中阳等7县划归吕梁地区。晋中地区辖2市、13县。
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晋中地区辖1市、13县。
年榆次县迁驻榆次市。晋中地区辖1市、13县。
年9月24日,撤销晋中地区和县级榆次市,设地级晋中市。
晋中大地处处莺歌燕舞,万众欢腾尽享良宵美景。在平遥,中国年吸引了八方游人;在太谷,爱煞人的花灯点亮了万千群众的激情;在祁县,地道的民俗表演展现出中华节日的魅力;在介休,此起彼伏的焰火照亮了美好的年景;晋中无处不社火,晋中无处不欢腾。
南庄架火金匾高悬的十数层殿宇
07·临汾
临汾的意思是临近汾河的地方......以前叫做平阳。
北魏时在今临汾市区建“白马城”,移平阳县于此。
隋开皇三年(年),隋文帝杨坚嫌“平阳”与“平杨”谐音,改平阳县为临汾县,取“滨临汾河”之意。
年在此设临汾市,
年设地级临汾市,辖一区两市十四县。
千百年来洪洞城四周蓄水植莲,莲藕极佳,夏季莲花盛开,情趣盎然,故称洪洞城为“莲花城”。
“洪崖古洞”是现在“洪洞”县名的由来,取城南“洪崖”,城北“古洞”而得名。
莲花塘。是当年洪洞县城别名—莲花城的象征。
08·朔州
“朔”作为地名,指地之北端,国之边陲,处于两国交界地方。北齐天保六年于马邑西南47公里筑新城置朔州,八年移于马邑故城,即现朔州城,自此以后历经几千年。
朔州地名与置地相对固定,年设立朔州市,辖两区四县。
雁门关脚下,历来为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代县更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墙保存完成,长城第一楼边靖楼、中国名塔阿育王藏式塔、长城第一古关雁门关…金戈铁马,古建名胜,处处彰显岁月凿刻的痕迹。
武百草口古长城。该段长城是山西北方门户雁门关的前沿,明朝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09·忻州
忻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属赵。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辙,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摔跤之乡”、“民歌海洋”等赞誉名闻遐迩。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少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
革命战争年代,忻州是晋察冀、晋缓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震惊中外,永垂青史。
五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小时候就经常听大人议论“谁谁单位组织去五台山玩了”,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对五台山有了更多的印象,但是真正对五台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还是从通过这次朝圣回来以后。从北台到中台这段路是我走过所有路中最美最美的,我多么想能够永远停留在这里呢,就坐在草地上欣赏来往朝圣的人就会让我满心欢喜,况且这里还有美不胜收的蓝天、白云、草原以及空灵的山谷构成的一副震撼画面。
东台看云海日出
10·长治
长治因地处太行之巅,自古就有“与天为党”之说,故又称“上党”。早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谷、制耒耜、兴稼穑。
尧舜时期,长治是“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
商为黎国,韩建别都,秦置上党郡,北周名潞州,明朝时设潞安府,廓置长治县。
明嘉靖二年(公元年),潞城县小吏陈卿亡命家乡青羊山中,并凭借太行山间险要地形,聚众起事,连陷辽、沁,明廷为之震恐。直到嘉靖七年十月,官军以10万兵力合击青羊山,才将这支农民军剿平。
事后,为了加强对地限民悍的潞州实行有效管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明廷特于嘉靖八年二月诏升潞州为府,府城设县。嘉靖皇帝赐府名为“潞安府”赐县名为“长治县”,以祈望这里长治久安。这便是“长治”的由来。辖两区一市十县。
长治,一个红色与绿色并存的旅游胜地。第一次亲眼目睹原生态的太行山风光;第一次亲身感受原汁原味的上党民俗风情;第一次穿上八路军服装……长治之旅,从太行山震撼人心的美丽开始了。
长治山水风光两日游
11·运城
因“盐运之城”而得名。
春秋时属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
秦始皇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之后一直惯称河东。
年,成立运城专署。
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
年,晋南地区撤销重设运城地区。年改为地级运城市,辖一区两市十县。
想体验约旦死海的“不死”神奇吗,不用跋山涉水就可以,在山西运城,就有可以与死海相媲美的“中国死海”——运城盐湖,水草丰富,芦苇匝岸,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你不仅可以享受到黑泥沐浴和盐水漂浮,还可以饱览盐湖旖旎风光,浩浩荡荡,犹如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巍巍中条山下,犹如一块玉,银岛万千,碧波浩淼,湖光闪闪,自古就有“银湖”之美称。
这里是:舒曼教育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