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低调的美食之城终于有人带路去吃

跟着菜菜逛吃逛吃,又到了周五的美食探店时间!

这次探店,厉害了!我们打个高铁去看看意大利...

哎哎哎,打住打住!

不是意大利,而是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巨港——泉州。(目前经费还不允许去意大利)

泉州一直是菜菜很喜欢的一座小城,但说到她,很多人却不太了解。

在唐朝,它曾经是当时世界四大港口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妥妥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泉州的包容,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与文化,在这汇聚出了独特的人文气息。

作为一个吃货,最关心的当然是美食。

被《舌尖》多次宠爱的泉州,也是我一去再去的觅食地。

打个高铁就能到,美食遍地,还不用像厦门一样人挤人,安逸!

很多你们所熟悉的厦门小吃,比如面线糊、花生汤、蚵仔煎,其实都是发源于此。

如果你在厦门打卡的古早味、网红美食不尽如人意,去泉州再吃一次,绝对能洗刷难吃罪名!

作为港口城市,靠海的地儿,吃东西总逃不过一个鲜字。

对泉州人来说,这一口鲜,首先就藏在每天必吃的面线糊里。

高汤打底,柔软的面线丝沉浮其间,光是看着,就暖了三分。

顺着嗓子溜下去,五脏六腑都熨帖了。

不过,泉州的面线糊,更精彩的还在配料上!

这一碗有多特别?你们跟着我,一吃便知!

泉州早餐界的王者!

吃鲜第一站:泉州面线糊

面线糊的美味,一在鲜汤底里,二在面线里,三在配料里。

汤,是用猪大骨、鱼虾干贝炖煮6小时而成的,够浓够鲜。

把干面线掰断捏碎进鲜汤里煮,细细软软好入口。

再加些地瓜粉勾芡,成就了一锅鲜美的“糊”。

这还不够!

像广东人的生滚粥、养生少女手里的快乐奶茶,面线糊的配料,也是重点研究对象。

大肠、醋肉、猪腰、香肠、煎蛋、海蛏、海蛎、虾仁...

三四十种配料,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你喜欢,都能往里加。

第一次吃的,先来个经典搭配:大肠+醋肉。

店家一手夹子一手剪子,煎成小块的大肠醋肉一一落入碗中。

再往里舀上一大勺热乎的面线糊糊,撒点胡椒粉、勺一把青葱香菜、泼一勺蒜末,最后滋上一点补血益气的当归酒就齐活了。

动作行云流水,没等多久,一碗面线糊就能端到你面前。

热乎乎的一碗,有滋又有味。

汤底鲜到掉眉毛,配料多到舌头很忙。

香浓软滑的面线糊,顺着嗓子眼咻咻就下去了,喝完整个人都暖洋洋的,说不出的舒服!

也难怪它在泉州人的早餐清单里头,常年霸着第一位。

对了!吃面线糊可记得要加一根油条哦。

同样是用剪刀剪成小段,再装在搪瓷小碗递给你。

有的泉州人会在油条上淋酱油吃,我则喜欢蘸着面线糊吃。

湿润适口,但还保留着外脆内韧的口感,真香。

上面讲的,是在一家叫「原桥尾面线糊」的店里吃到的。

大肠厚实好嚼,但莫名有种“原生态”的滋味,吃不惯这股大肠味的小可爱,可别踩雷。

醋肉优秀得多,酸中带甜,不老不韧。份量多,包你吃得心满意足。

店里的海鲜配料也是值得一试,进锅翻炒过,很是香口。

虾仁炒蛋鲜中带香,炒鱿鱼有一丝辣味,多了一分滋味。

海蛎无沙,小海鲜滋味谁试谁爱。

还有一家「国仔面线糊」要推荐给你们!

加了大骨、鱼虾熬煮的汤底,尝着更鲜美,面线糊里还能吃到小虾米干。

就算是不加配料的清糊,我也能喝下一大碗。

它家的大肠无腥臊,嚼着很香。

海蛎和海蛏又嫩又鲜,嘴巴表示很满意。

醋肉和虾仁这两样,倒是输给了原桥尾。

醋肉酸味很微弱,嚼起来肉香不足。

虾仁是冻虾,有虾泥,一丁点儿鲜甜味也没有,建议大家避开这两样。

像潮汕深夜豆浆一样,泉州也有蛮多夜晚才开档的面线糊,「婷婷面线糊」就是其中一家。

夜晚来上一碗,是止饿解馋的王牌宵夜,也是解酒暖胃的温柔良方。

不过说实话,泉州人最爱的手工面线,出了闽南地区,还真难尝得到。

这次去泉州探店,菜菜特意拜访了一家传承了五代人的手工面线工厂,给大家安排上了这一口古早味。

心急的,戳下小程序就可以直接购买了。

今天第3条推文,还特意给大家安排了好些面线的菜谱.

霸气承包你的一日三餐加宵夜,千万别错过。

除了面线糊,花生汤也是泉州人早餐榜单的热门选手。

承天巷铁门内花生汤

熬煮三四小时的花生汤,汤色早已变得乳白。

花生酥酥烂烂,舌头一压,好绵。

还可以打个蛋花进去,鸡蛋的香气混着花生油脂的香气,随甜汤入口,香甜暖胃。

除了这两样,软韧香甜的满煎糕,也是泉州早餐界的扛把子。

康庄满煎糕

面糊倒入大生铁锅里,用传统煤炉烘得皮焦香、内柔软。

趁热撒上红糖、芝麻、花生仁和冬瓜糖,离火后盖盖儿闷一下,让糖料和饼皮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起锅后对折,颇像一个巨型“蛋烘糕”。

晾凉切块,待你来尝。

每一口都是鲜,每一口都好呷!

吃鲜第二站:闽南菜

传统闽菜,其实包含福州、闽南、闽西三个流派。

福州菜清淡,闽西菜咸辣,以泉州、厦门、漳州为主体的闽南菜,滋味甘醇鲜美。

泉州人靠海吃海,但比起鲍参翅肚,当地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还数小海鲜。

和广东人一样,泉州人料理新鲜渔获,简单的烹调才是最高礼赞。

本港捕获的小黄鱼、小白鲳和丝丁鱼,加酱油水一同烹煮,每吃一口鱼肉,脑子里就会蹦出一个鲜字。

家烧本港三鲜

鱼里还加了小年糕,煮得糯糯的,吸饱了鱼汁的味道。

不瞒你说,最后盘里的鱼汁,都被我一勺勺舀了喝掉。

不会咸得喇嘴,也没有鱼腥味。

我知道你们也听厌了,但我还是忍不住说一句:真鲜!真鲜!

新鲜蚵仔,煎得外焦香内软嫩,地瓜粉和蚵仔的比例刚刚好。

泉州蚵仔煎

就连当配角的蒜叶,也凭着脆甜的口感,让人顿生爱意。

外头少见的桂花炒,如果遇到,可要尝尝。

像老婆饼里没老婆一样,这里头也没有桂花。

只因食材切得细碎似,和鸡蛋同炒后形似金灿的桂花,便得了这个诗意的名字。

桂花炒讲究少油翻炒,不加一滴水,合格的成品一定是清爽不腻的。

食材可任意搭配,可素可荤,要想更鲜,往里加海鲜。

虽然这一大盘桂花炒蟹肉里,蟹肉屈指可数,增鲜指数可忽略不计。

但也就几十块的价格,要啥自行车呢~

想要来点主食,但又不想撑胃的小伙伴,可以点个一人份的鸡汤捞面线。

面线比用来煮面线糊的略粗一些,像是龙须面,没有人工添加的鸡精味,清清淡淡,是家的味道没错了。

这家让人吃得心满意足的店,叫「临家闽南菜」。

店家不在复杂的调味里纠缠,用“笨”方法烹饪,吃的就是本味,像是一位厨艺很好的妈妈烧出来的菜。

店里有一点很特别,招呼客人的不是茶水,而是浓稠的米汤。

温暖润口,一杯落胃,好舒服。

泉州好味道,好胆你就来!

吃鲜第三站:泉州小吃

泉州,可不止面线糊和闽菜,纷繁的小吃,多到你吃不完。

挑不准的,跟着我,这些一定要吃。

外地人一看就竖汗毛的沙虫,落在泉州人手里,反手就煮成了一碗土笋冻。

Q到发指的土笋冻,拌上蒜末芥末和酱油,一勺就是一口鲜。

还有现炸热乎的桥头仔炸醋肉

醋味和蒜味的双重,肉欲满满,入口喷香。

当地人最爱的快乐小甜水,四果汤。

海石花加水熬成浆,过滤后静置凝固,就成了一份石花膏。

将石花膏刮成细条,再配上自选的3种配料,浇上蜂蜜水,就是一份清爽沁甜的四果汤。

石花膏滑溜脆爽,豆子甜甜绵绵,比奶茶健康,还好吃百倍!

泉州厝边头尾的小吃,每一样都是当地风土的反映,尝过它们,你会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

今天的泉州味道有点多,你们的贴心菜已经整理了一版逛吃清单了。

你们跟着吃,准没错。

逛吃清单

上过《舌尖3》的原桥尾面线糊,号称泉州配料最多的面线糊店,30多种配料任君选择。

有人说它家贵,但给的料足呀,值这个价。

一碗面线糊选2-3种配料就够了,随你搭配,丰俭由人。









































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女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zx/5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