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历史文化丨李林山史学新著达云传节

《达云传》

目录

前言

序一

序二

第一章忠顺苗裔

第一节:烈士武臣,多出凉州

第二节:察合台系后裔

第三节:达氏与凉州卫所

第二章教场比武

第一节:达云出生及社会环境

第二节:“承袭世胄”与卫学生活

第三节:“出幼”及“赴阙受恩”

第四节:边壕事件与奇袭大通

第五节:甘肃“小试”与京城“比试”

第三章西川防守

第一节随侍褚鈇查验马政

第二节两筑西宁城

第三节仰华寺建造期间的防务

第四节迎请索南嘉措入西宁

第五节徼理茶马互市

第四章嘉峪关防

第一节骤然生变的三边形势

第二节潜沉时期的修身

第三节繁杂的嘉峪关防务

第四节断山口墩垦田

第五章镇夷游击

第一节条陈甘肃镇议兵策

第二节抢修镇夷大墉五里

第三节甘肃军变时的社会形势

第六章宁夏平叛

第一节哱拜叛乱的社会根由

第二节平叛战争中的特出表现

第三节甘军的惨烈血战

第四节水淹宁夏镇城

第七章甘山大捷

第一节明朝对海虏战争的全面崩溃

第二节历史名人的风云聚会

第三节甘肃镇的战略新思考

第四节阻击扁都口

第八章南川大捷

第一节对番族的积极争取

第二节设伏捏耳朵峡的先期准备

第三节捏耳朵伏击战的经过

第四节万历皇帝邀贺南川大捷

第九章西川大捷

第一节对西海的主动防御

第二节康缠沟血战的经过

第三节小康缠沟追击战

第四节湟中三捷的巨大影响

第十章收复松山

第一节西宁各界挽留达云

第二节松虏对明朝三边的威胁

第三节松山战役的一二阶段

第四节松山战役的三四阶段

第五节修筑四百里新边

第十一章鏖战边外

第一节经营新边军务民生

第二节编撰《达氏家谱》

第三节一代将星的陨落

第十二章西军灵魂

第一节达云葬礼的各项程序

第二节西军开赴关外的战事

第三节达云家族重修大云寺

附录一:达云年谱

附录二:武威达氏英烈传

附录三:图片

征用文献档案表

第十二章西军灵魂

第一节达云葬礼的各项程序

明朝丧葬之制,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参将以上,朝廷例给赐祭葬。但官员死后,家属需闻丧,向朝廷申请赐祭葬,等朝廷审核后,由皇帝下旨工部办理,然后,死者家属才可在州卫的操办下,为死者进行御祭御葬,程序极其烦琐,办理一丝不苟。一般情况下,京外官员闻丧到御祭葬结束,通常需要两年时间,甚至更长。如果死亡官员按例能配享御祭葬,但死者家属不向朝廷奏报,而进行私葬,以欺君罪论斩。所以,明朝的文武品官能配享御祭葬者,死后无一不灵床张帏,暂厝寺庙,等候朝廷消息。

达云三子,皆为钦赐恩荫出身,不同一般武官给假半年,而是立即“丁忧”去职,回乡理丧。此时,达奇策已由甘州游击将军转为大靖参将,达奇勋任兰州游击将军。一门二将戎,跣足大丧,在凉州实属罕见。

自张居正重订《万历大明会典》之后,品官礼仪南北地方得以统一,礼仪程序也在此后遵守如一。达云病危咽气之前,三子飞速跪请邻里三老、卫指挥佥事及达氏户族长者,举行“属纩礼”。邻里三老先将新丝棉片放置在达云的鼻、唇之上,屏退家属,三老依例问:“还有遗嘱否?”达云尚神志清楚,摇头作答。邻里三老又问:“还有冤亲债主,匿财漏事,不便言语等等之忌否?”达云又摇头。又问:“将来灵床暂厝大云寺,可有此嘱否?”达云点一下头。又问:“将来归葬祖茔,可有此嘱否?”达云点头。一旁卫指挥佥事在桌上铺纸提笔,一一记录。

问完这些套语,才正式进行属纩,邻里三老唱问:“西方有金,其刚而精,汝怀金玉否?”达云摇了一下头。

又唱:“东方有木,其质而贞,汝欲啖鲜果否?”达云摇头。

又唱:“南方有火,其烈而明,汝欲视文书否?”达云摇头。

又唱:“北方有水,其智而澄,汝欲饮浆水否?”见达云无力摇头,又问:“是者点头,不是者静。”达云遂点头。

又唱:“中方有土,其博而敦,汝欲尝五谷否?是者点头,不是者,静。”

人之一世所需,不过这五方五土,临终属纩,例行问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仰。止此,榻前家属跪侯数纩息,不得哀哭。丝棉随呼吸,一起一伏,最后,丝棉静止了。

邻里三老呼“卒”数声,家属“卒哭”,被亲属和三老等人劝止。然后,邻里三老、卫指挥佥事及达氏户族长者在佥事写成的“卒状”上摁指纹,画押。这是作为官员“卒”的“具结书”,将随闻丧帖一并向甘州甘肃行都司衙门递报。

然后,“迁于正寝。立丧主、主妇,护丧以子孙贤能者。”树立起丧主牌位,请过“主妇”白太君的命,制作丧帖,张于大街口。推举长孙大达爵、孙达元贞为护丧,诸孙达元辅、达元弼、达元佐、达元宰、达元标等陪护。

达府举丧后,达奇策等三孝子赤脚,戴白布无梁冠,穿衽领白布阔袖草针袍,披以麻鞭,持以三尺丧棒,跪在府门前答迎吊宾。右军都督府各省同知、佥事飞驰奔丧,甘肃巡抚周宽以下巡按、粮盐、苑马寺等文官,肃、甘、庄凉、西宁抚治兵备道等要员,皆陆续吊以挽联、幛联;甘肃总兵柴国柱以下甘、凉、西宁副总兵,各卫参将、都司,镇夷、红水、碾伯等各路游击,各卫及要堡守备,宁夏、延绥、固原、洮岷等处地方总兵及其生前友好各路游击、参将,均具三牲告祭。自五月起至次年腊月御祭大典,吊丧者络绎不绝,道路拥塞,东南二门警戒。

西宁及南山番族大小头目、大小活佛闻丧而来,驱赶万余牛、羊、驼马致礼,人畜堵塞南把截堡外河川间,扎帐侯丧。

五月二十三日,戊申,达奇策、达奇勋兄弟联名合写《请祭葬疏》,柴国柱代为修缮,复求甘肃巡抚周盘核准,由周盘具文向万历皇帝上疏。请祭葬疏文有严格格式,内容为:

“甘肃巡抚御史臣周盘等谨题为恤典事,武库清吏司案呈部送,据原任太子太傅、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挂印甘肃总兵达云今病故凉州卫,荫男原大靖参将奇策、荫男原肃州参将奇勋官生哀泣通状告称,伊男匍匐奔丧,间关扶榇,势不能叩关,陈情恳乞身后恤典。

臣某有交承之谊,臣某托僚属之末,知之最真,悯之实至。又据贴黄,故者达云,凉州卫人。隆庆中袭祖职,万历初年,防守西川有功,擢守备,进肃州游击将军。炒胡儿入犯,偕参将杨浚击败之,又以平银夏功迁西宁参将。二十三年九月九日,海虏度将士必燕饮,拥劲骑直入南川。属番侦告,云设兵要害,令番人绕出朵尔硖口外,潜扼其背,而己提精卒二千与战。方合,伏忽起,寇首尾不相顾,番人夹击,大败之。云手馘其帅一人,斩首六百八十余级。其走峡外者,又为番人所歼。获驼马戎器无算。为西陲战功第一。所馘把都尔哈,即前杀李魁者,其地即魁阵亡处,时又皆九月也。先是,副将李联芳为寇所杀,总兵尤继先生获其仇。边人以此二事为快。云既胜,度寇必复至,厚集以待。逾月,寇果连真相、火落赤诸部,先围番剌卜尔寨以诱官军。番不能支,合于寇,寇遂逼西川。云督诸军营康缠沟,寇悉众围之,矢石如雨。云左右冲击,自辰至申,战数十合。寇死伤无算,乃以长枪钩杆专犯西宁军。西宁军坚不可破,寇始遁,追奔数十里而还。擢都督同知,镇甘肃。二十六年,巡抚田乐决策恢复。云偕副将甘州马应龙、凉州姜河、永昌王铁块等分道袭之。寇远窜,尽拔其巢,攘地五百里。云以功进右都督,荫世指挥佥事。松山既复,为筑边垣,分屯置戍,录功进左都督。寇恋其故巢,乘官军撤防时潜兵入犯,云据险邀击之。寇大败,斩首百六十。加云太子少保。寇益纠其党犯镇番,云及诸将葛赖等大破之,斩首三百七十余级,进云世荫二秩。三十三年,银歹连营犯镇番。云击之,寇大败去。未几,青海寇复大入,将士分道遮击,生擒其长沙赖,余败奔。三十五年叙功,云增勋荫。是年,松山、青海二寇复连兵犯凉州,云逆战红崖,大获,斩首百三十有奇。

为此据实具题,伏乞敕下吏、礼、工三部,俯赐给与赠谥祭葬,庶几恩造有终,劳臣知劝。缘系恤典事理,未敢擅便,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兵部尚书田乐、兵部侍郎刘敏宽闻丧后,各差子弟赴凉州吊孝;李汶病在任邱,闻丧也遣家人到凉州致奠仪。

万历皇帝阅《请祭葬疏》后,下旨朝议,然后礼部、工部合上《题覆疏》,《题覆疏》包括对于达云赐祭和赐葬两项内容的审核处理意见,赐祭事项由礼部题覆,而赐葬事项由工部题覆,合并呈报皇帝:

“题为比例恳乞天恩俯赐祭葬赠谥以光泉壤事。看得原任太子太傅、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挂印甘肃总兵达云病故,除赠谥英烈,移咨吏、兵二部施行外,合就照例与祭九坛,行移翰林院撰祭文,转行应天府买办祭物香烛纸,就遣分守西宁道上官致祭,工部应付棺木,差官造坟安葬。”

七月初一,万历皇帝就《题覆疏》内容御批:

“予原任甘肃总兵官、太子太傅、左都督达云祭葬如例,仍加祭二坛。谥英烈。”

甘肃巡抚衙门、总兵衙门差官在京等候《祭葬札付》文书。《祭葬札付》是皇帝准御祭葬后,由礼、工二部合发关于为达云遣官谕祭和造坟安葬相关事宜公文,发至陕西布政使衙门,再由凉州卫都司衙门、分守西宁道衙门按照堪合办理。二衙门上官将依据《祭葬札付》规定的标准,例支库银,为达云举行国葬。《御祭札付》内容如下:

“类行陕西布政司,转属支给官钱,买办祭物、香烛、纸,就遣本布政司堂上官致祭,仍将用过官钱开报户部知数,毋得因而科扰不便,连送到司,合付前去,烦为类填施行等因到司。案呈到部,拟合就行陕西布政司,照依勘合内事理一体遵奉施行等因,备承移付,准此拟合就行。为此,除外札付本官,照札备承照会内事理,即便转行该凉州卫,支给官钱,买办祭物、香烛、纸完备,择日申请本司分守该道亲诣致祭施行。毕日,将用过官钱,行过日期,明开动支何项银数,备造青黄文册三本申报,以凭转缴施行,毋得违错不便。”

《御葬札付》是关于造坟安葬事项的公文,由工部发出:

“工部为病故达云事,书填端字某千某百某号勘合,仰分巡西宁道比号相同,照依后开事件,作速完报施行,须至札付者,计开一件御葬事,相应题请,恭候命下,本部照例给批定,限行兵应付本官前去直隶苏州府比号相同,着落当该官吏将本官开圹夫匠八名,每名出银一两,棺木一副,行属派办征给丧家,该府堂上官一员会同本部差官前去坟所,依式督理开圹合葬。毕日,备将给过银两数目造册奏缴,仍具数报部查考等因。初八日,奉圣旨:是,钦此。钦遵拟合就行,为此合札,依本部题奉钦依内事理,钦遵施行。

  右札付分守西宁道准此

对同都吏

  屯田司掌印官看讫。”

恤典是由朝廷赐予的荣誉,恩典内容以文书作为载体由京师达于四境,文书行移需要领取勘合。“凡行移,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有一应行移在外事务,仪部等四部各开事件移付,通具印信手本,赴礼科关填勘合,照会各布政司,并札付直隶府州,照依坐去勘合内事件,转行所属作急理办。”各部负责发放不同的勘合,出行乘车使用驿站需要兵部发给的勘合,祭葬勘合专门针对恤典而设,由礼部发出,就其内容而言,称为谕祭勘合更合适。另有工部发出的造坟勘合,办事官员关领勘合后,前往恤典负责部门,按勘合所列事项领取相应钱物。礼部下达云《谕祭勘合》内容如下:

“礼部为比例陈情恳乞天恩赐录微劳特赐恤典以光泉壤事,今填陕字某千某百某号勘合,照会陕西布政司比号施行一件,比例陈情恳乞天恩赐录微劳特赐恤典以光泉壤事……类行陕西布政司转属支给官银买办祭物香烛纸,就遣本布政司堂上官致祭,仍将用过官钱开报户部知数,毋得因而科扰不便等因,连送到司,合付前去,烦为类填施行等因到司案呈到部,拟合就行为此,照会陕西布政司照依勘合内事理,一体遵奉施行,计开:

  一谕祭文九道。

  一祭物,每坛猪一口,羊一腔,馒头五分,粉汤五分,果子五色(每色五斤),按酒五盘,凤鸡一只,碟骨一块,碟鱼一尾,酥饼酥各四个,鸡汤一分,鱼汤一分,降真香一炷,烛一对(重一斤),焚祝纸一百张,酒二瓶。

  右照会陕西等处承宣右政使司准此。”

同时,工部也发出为达云理丧的《造坟勘合》:

“工部为比例陈情恳乞天恩赐录微劳特赐恤典以光泉壤事,书填陕字某千某百某号勘合,照会陕西布政司,仰比号相同,照依后开时间作速完报施行,计开:

一谕祭物,黄麻一百斤,白麻一百斤,芦席三百领,松木长柴一百根,把柴一百根,沙板砖二千个,楸棍二百根,石灰五千斤,糯米一石,棺椁一副。

一谕料价,该价银三百两,夫匠二百名,每名出银一两,通共该银五百两。

一谕圹料,造谕祭碑亭一、坊牌一、门楼一、石人二、石马二、石羊二、石虎二、石翁仲二,礼仪如式。

  右照会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准此。”

乾隆年间达通《达氏家谱》中也有御祭葬的一些记载,如一坛祭品的全部物品,同明代品官制度的“坛”清单相同。达云共祭十一坛,相当于朝廷要备办十一个“坛”清单,共用猪十一口,羊十一腔,馒头五十五分,粉汤五十五分,果子一百二十五斤,按酒五十五盘,凤鸡十一只,碟骨十一块,碟鱼十一尾,酥四十四个,饼四十四个,酥四十四个,鸡汤十一分,鱼汤十一分,降真香十一炷,烛十一对(重十一斤),焚祝纸一千一百张,酒二十二瓶。

等到京师、西安、甘州的“办夫”二百名陆续赶到凉州时,已到了九月头上。陕西布政使衙门从秦岭采伐的上等油杉棺木,通过递运所和驿站转运而来。西宁分巡道采伐的南山土杉椁木提前运到了南把截堡,暗藏造椁。

御祭葬的圣旨到达凉州后,达府才放下心来,择定九月十二日,丁酉日,举行“铭旌”大礼。

御棺涂以红漆,饰以螭龙,在大云寺外旷场中心造起八尺御棺台,按制造起宽五尺、长九尺的巨大绛帛大旗,中书三行“皇明钦赐左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太子太傅、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挂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等处地方总兵官达公之灵旌”,嵌以江牙云纹彩绣。因大云寺南面旷场地方不足展摆八十事明器和帐房、座位,经本寺方丈同意,拆除三道旧僧房,征拆东南方向十余处民宅和商号,将御棺台四围围起高达九尺的布幔,相延四里。

行“铭旌”礼之前,达氏族人入大云寺内厢房,拆开五层帷幕,露出巨大的灵床,从熟沙层叠加青木香、玉髓的坎中起移达云尸体,虽经暑期多月,容貌栩栩如生,皮肤触之润泽,鼻孔之毛已新生,腋窝腿胯尚软。这也是大云寺僧人昼夜诵经、打忏的因缘。

然后,动用沐具,“饭稷含珠”,穿以麻袄一层,杭棉一层,蜀锦一层,绫罗一层,绣襦一层,文兽常服一层,文兽吉服一层、圆领大红朝服一层,金丝银缕挂甲一层,以玉带捆缠。登粉缎朝靴,戴一品乌纱,执大福如意。“大敛”后移尸入御棺,棺底铺以金玉,盖以番僧所制吉祥大般若经咒被。头侧置金错泥印宝盒,另侧置行状铭盒。

按明朝丧制,入御棺之日,才正式计为死者忌辰。至此,官僚姻亲摇动铭旌,连呼“魂兮归来”数声,再在御棺前开宣铭旌文一道,明炮作乐,告示全城。

十月初三,丁巳日,大殡出行,城乡百姓夹道观睹。自大云寺至红崖祖墓,十余里间,始发者至御圹处,尾发者才出寺院,百姓争睹御赐八十事明器,大饱眼福。

这八十事明器,见载礼部档案,计有:

“钲二,鼓四,红旗、拂子各二,红罗盖、鞍、笼各一,弓二,箭三,灶、釜、火炉各一,俱以木为之。水罐、甲、头盔、台盏、杓、壶、瓶、酒瓮、唾壶、水盆、香炉各一,烛台二,香盒、香匙各一,香箸二,香匙箸瓶、茶钟、茶盏各一,箸二,匙二,匙箸瓶一,碗二,楪十二,橐二,俱以锡造,金裹之。班剑、牙仗各一,金裹立瓜、骨朵戟、响节各二,交椅、脚踏、马杌各一,诞马六,枪、剑、斧、弩、食桌、床、屏风、柱杖、箱、交床、香桌各一,凳二,俱以木为之。乐工十四,执仪伏二十,控士六,女使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四,门神二,武士十,并以木造,各高一尺。翣二,璧一,筐、笥、楎、椸、衿、鞶各一,笣二,筲二,粮浆瓶二,油瓶一,纱厨、暖帐各一。束帛青三段,纁二段,每段长一丈八尺。”

作者所撰《牛鉴》一书中,也详尽其葬仪,其中所记“五半堂”,从明朝丧葬之制化来,规模与之相当,不过明器式样有所变化。“明器,公、侯九十事,一品、二品八十事,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六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八品、九品二十事。”这项定规适用于南北所有品官,任何官贵死后不得违背一丝,否则按僭越罪论。

下墓时,陕西布政司上官宣祭,翰林院制御祭文如下:

“上曰惟尔:

功在疆隅,身亲汗马。

悯兹下世,倏届归藏。

眷乃旧臣,宜加祭典。

营魂犹在,尚克歆承。”

造墓后,墓圹有地周围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墓两侧对称建有望柱华表一双,建起御祭碑亭一座、“谕祭”牌坊一座,离墓一百步处建门楼一座,飞檐翘角,两面均镌有四字石匾。从墓到门楼,沿中轴线左右排列石人二个、石马二匹、石羊二只、石虎二只、石翁仲二个。起墓旁进城大道,进出凉州城者路过,叹为观之。

到了葬后“初七”,陕西布政司、分守西宁道、凉州卫指挥司各遣上官至墓御祭。翰林院制御祭文如下:

“上曰惟尔:

蜚英世胄,振来戎行。

树绩边庭,升华都府。

营星既陨,首七倏临。

谕祭载颁,尔灵歆服。”

此后,“二七”到“七七”之间,每隔七日,陕西布政司、分守西宁道、凉州卫指挥司均遣上官至墓御祭,祭文中的“首七倏临”就更换为“二七倏临”、“三七倏临”等,依次论换,其余内容不变。

乾隆达通《达氏家谱》中记载,达云大葬后的次年,到了腊月十三日,庚申日,分守西宁道员、陕西布政司右参政祁光宗率领凉州卫军政属官多人,奉旨前往达云墓御祭。这日是达云五十九岁生日记念日。

“上曰惟尔:

瞻智沉雄,韬钦练习。初佐师于灵夏,辄有威名。及屡捷于松山,尤多伟略,遂受登坛之任,可当一面之雄。身久历于三秦,绩威张于两镇。方资捍御,倏而淹殂。念此劳臣,特颁渥典,英灵不泯,尚克祗承。”

《古今图书集成》载:“按《畿辅通志》,伯裕,滑县人,原名光宗,因避庙号,以字行。万历时进士,授工部,调礼部,历三道,皆以边功,着巡抚甘肃,三年积功,加兵部右侍郎。乙卯,转三边总制,叙功加宫保尚书,旋告归。卒,谥敏惠。”

祁光宗是明代名人,地理学家,诗人,著有《关中陵墓志》。达云死后几年,他升为甘肃巡抚,又升三边总督。天启年间,升兵部尚书。

达云墓到了民国时期犹在。当地百姓传说,一户百姓家的麦田里,老见一只大羊偷吃,农人发现去赶,眨眼不见。地主颇愤,一夜埋伏田垄,果然半夜大羊又来偷吃,冲上去拽住大羊两角,欲擒大羊。此羊力大,与地主格斗,地主拽断大羊的左角,大羊负伤而逃。地主归家,将羊角抛于房顶。次日,地主向家人提起此事,家人上房寻找羊角,却发现是一只石羊角。不久,路人纷说:“达家坟中石羊缺了角,怪哉。”地主一家拿房上石羊角去比对,丝纹不差,遂悟:达墓中石羊成精了。这个传说故事至今流传。

来源:凉州历史文化新解

●凉州历史文化丨历史现场再现:年前,武威宝贝秀才李朝阳怎样答卷子?

●凉州历史文化丨档案解密:蒋介石为什么踢走武威土皇马步青

●凉州历史文化丨史记:年八月,林则徐行走在武威乡村大路上,发生了什么?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白癜风白斑复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zx/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