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图书馆文水古镇对对村下

文水历史

文水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西峪口一带狩猎采集,春秋时为平陵邑,隋更名为文水县。文水自古山河竞秀,人文深厚,村镇繁华,财丰民淳。据光绪九年()《文水县志》记载,明、清时代文水实行坊都制。城设坊,关设厢,乡村设都。县城以中央大市楼为中心,分东、南、西、西、北4街,设5坊管辖。各坊、厢除管理城、关外,还领属乡村若干都。明代全县编户79坊都,清代70坊都。如:开栅镇为开东都,属南关厢辖;下曲镇为李端西都和李端东都,西都属武修坊辖,领属下曲村、下曲庄各半村;温云村为温云都,属明武坊,领属村为温云、南庄(当时南庄还没温云大)。所谓的“四大镇、八小镇、七十二个对对村”一说,志书上并没记载。因此推断它的产生应该是来源于民间,年代应该是明、清。旧时文水有个《数村村》的跌杂则节目,围绕县城由西向东拓展开来,把文水的多个村庄都一一说完,还加一些掌故、笑话,生动有趣,尤如今天的“脱口秀”。古镇对村或许就是来源这些民间作品,因简短、易记、涵盖力强,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四大镇

四大镇中的开柵、孝义、下曲三镇是大家所熟悉的。

开栅镇

开栅镇距县城北10公里,为文水北大门。古称“开阳”,又名“栅城”,宋改称“开栅镇”,素有“文北重镇”之称。开栅旧有三街、六寺、七道门,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曾被誉为“小北京”。从古至今,一直为本县四大镇之一。

孝义镇

孝义镇距县城南7公里,南面与汾阳接壤,为文水南大门。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载,该镇曾为鬼市、中义、南夏祠三村,后合称孝义镇。旧四周有土城、堡门、子夏庙、西寺等古建筑,现仍有东、西、南、北古大街4条,小街9条,十字大街中心有古市楼1座。明、清及今,集市贸易繁荣,每年有6个庙会,有双日年集,是文水南部物资集散的交流中心,也是文水历来的大镇之一。

下曲镇

下曲镇位于文水东南,距县城15公里。南面自古有通往平遥、汾阳的大道,东西是昔日通往文水、祁县的官道。下曲镇古称李端镇,明永乐年间因汾河故道在此弯曲,故名“下曲”。下曲自古“庙多、会多”,原有北魏的宝界寺、唐、宋的汤王庙、三清观;村中心临街多是古式排厦铺面,一年庙会8个、历来是文水东南一带集市贸易繁荣之地。下曲镇最出名的是明末王后槐开办的“枣香书院”,锦延多年,人才辈出。

西社镇

与开柵、孝义、下曲三镇不同的是西社镇,因为它早已既不是乡、也不是镇,历史的尘埃掩埋了它昔日的辉煌。西社镇位于文水东北,汾河西岸,距文水县城30公里,与清徐、祁县相比邻。明、清时西社为汾河渡口,经榆次远出的商旅、货运骆驼都在这里集结、转运。客栈云集,商铺林立,是文水东部边沿区的交通、集贸中心。据当地人介绍,早些年村里搞农田水利建设,挖出的房基、渡漕有10多米深。然而,到民国朷年,路经祁县的同蒲铁路通车,汾河漕运逐步停止,文水东北部的集市、交通逐渐由西社转到南庄。因而,文水一带也有把南庄镇作为四大镇之一的说法。

八小镇

南武镇、南庄镇

南武镇也称小城南,可能与村址在旧县城之南有关;南庄镇在清末民初迅速发展,超过温云、替代西社,实际已入四大镇之列。这两镇从政治、经济、交通、教育等方面不减当年。

徐家镇、石永镇、大象镇

徐家镇、石永镇、大象镇近几十年来行政上虽没设乡建镇,然在文水人的心目中仍是集镇之地。徐家镇位于县城东南边界,是去平遥古城的必由之路;石永镇有明初古市楼,永远是文水人的骄傲;大象镇历来为文水重镇,年1月12日,驻本镇阎军包围云周西村,杀害刘胡兰,从此,胡兰镇崛起,大象镇隐退。

东城镇

东城镇即东城村,在文水人的记忆中好像从没称过镇,但县志中有记载,说该村原有城堡,周围一里二分。明、清为东城都,领辖西城。文水解放前夕,西城为中共文水县委所在地,之后,西城自然为乡镇之所,东城只能为村了。

原东镇、石侯镇

八小镇中的原东镇、石侯镇是划入外县的两个镇。县志记载:年,文水县汾河以东的原东、原西、固邑、里村、思贤、苗家堡、马家堡7村划入祁县;冀家堡、韩武堡、韩武3村划入清徐县。划入祁县的原东即为原东镇。年,文水县西石侯划入交城县,交城县的苏家岩、庄头2村划入文水县。西石侯即石侯镇,它和东石侯村相对,磁窑河从两村中间缓缓流过,但西石侯比东石侯大的多。

对对村

近百年来,文水七十二个对对村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东、南、西、北四个冀周村合为一个冀周村;

南北苏家堡合为苏家堡;

南夏祠并入孝义镇;

东西龙泉村合为龙泉村;

前后中渠村合为中渠村;

东固邑、西固邑,原东村、原西村划归祁县;

西石侯划归交城。

现在文水只有二十七对,五十四个对对村了。

笔者随感

岁月悠悠,时代更迭,文水古镇对村的演变过程正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上了些岁数的文水人都知道,单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文水的行政区划改过多少?上世纪50年代,先是区村制,后是乡村制,最多的曾设53个乡。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设18个公社。80年代中改为乡镇制,全县设7镇、11乡,后撤乡并镇,改为7镇、5乡。我们所研究的文水“四大镇、八小镇、七十二个对对村”,应该是定格在某一时期的产物。之所以文水人代代传诵,一说明它曾有过辉煌,二说明它简单、易记。我写此文,是表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历史的念想。

整理于:雅斋仁者《文水"四大镇八小镇七十二个对对村"漫谈》

赞赏

长按







































甲氧补骨脂素能否治好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zx/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