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状元施肩吾旅次文水县游记考

大南峪村全景

杭州第一状元施肩吾旅次文水县游记考

刘新创

楔子

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这样一位极具传奇的状元公,与山西省文水县可谓是相隔天涯,他的生命轨迹是否与“文水”则天女皇故里有所交织。现存《全唐诗》中收集了施肩吾的诗作首,真有一首描写了他旅次文水的场景。诗名为《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

为君三日废行程,一县官人是酒朋。

共忆襄阳同醉处,尚书坐上纳银觥。

写作缘起

一个摩崖石刻的命运催动了我的心灵,我应该让它的故事留述于世。这个摩崖便是《山寺石门路记》,为唐代摩崖造像石刻,位于山西省文水县马西乡大南峪村西南,子夏山与光统山相交的石堂沟壑中。沟壑狭窄,人工开凿修整,仅容一小平板车通过,深约一里有余;举目仰望,犹如置身于石缝中;一大石块横嵌在石缝顶,极似门框。石刻开凿于沟壑入口处,上端雕塑三尊佛像,神态端详,大有北朝风韵;顶端凿有“人字形”分水槽,防范石刻水蚀。因年代久远全文字迹多弥漫,文段大都还是可辨读的。全文内容为:

山寺石门路记

进士施□□□阳张□□/

粤若稽古,方州之险,伊此寺门麓,山名曰:“子夏”。其秀崒如崩如溃,峦峰/

之墕,仞霭青翠之若削背。观儒礼,宣圣弟子退老西河者。魏文侯众/

土于此,师礼之,拥彗于庭茯,申皁敬后,遗庙谥焉。有寺曰光统山寺,/

释迦佛弟子隶毗尼,无一节一行。品优侏徒曾与南山释鸾公析石合石,/

各数彰妙德,夙契鸰原也。时北齐主闻□奇之,虔跪请我师为天□律。/

师因锡额焉。南至代垢,北浃鹖鸡,西洎水谷,东爰达于石门。□□□□/

□□古之攸束也。本旧路从楼镂迢嵌,岫梯崚嶒,麓崒峨巌□□□□□□/

□哉。约一里有余。左□右湫坐悬下绝,往来登险者□挂□□□□伏□仰面,目/

眩股战。瞻扶槐杨,若鱼游沸鼎,鹅鸭飞隙,斯危也。如是乃□□衣□/

容绍闲植,操松筠素尚抱影嵒,观□究□迷境寻。採远风披藜/

寿阳城西册里,拉于兹睹二峰之交开凿一径。□□□□□□/

攀跻,宜造于寺。因暇日探微憩,彼详其路。见劈腹窋窡悬于霄汉。欸曰:/

“□是山襟带钳钥也”。然盘伶倔矗崪之势,列若职道。劣俗□□而退/

不能升。吾何以为汲引者哉。不若,我□为炉炭□□追回都琢占俾坦义经。/

行勤,抑之口,勿作是念,非吾图也。复日,如何促广召信士令剞劂者何伸其奇,/

逐求清信,□如响应。乃有苾刍尼契元等卅五人发菩提心,启般若惠施贿/

赂。抨班匠疏凿险隘,靡有否隔,遂使杨朱绝泣,阮籍休啼。不日之间,今诚为/

砬途矣。从云洞出前二里南有泉曰:“化龙”。冬温夏清。前坡日□□干熠熠,引/

势龙盘虎踞上二里及寺。创齐绵随历。唐骤遭崇替,金容□然间者□,/

隳顿荒秽绝人僧。行勤,素属节恬敏,清不憎洁,浊不加染。□迹口门手推□/

渣,沐云卧风,□享□果。岁常,慕德人后果,与释绍□叶□□感应谷雨/

发,不迁寝食。日后,南□杍匠丁寸陶人坎坎,非□□徐华宇于滇□集□册,/

雅绿如神化□为嘉运□□也。前占□公峰最高□□诸有伏倒景曰:□/

□之半碧,俯视五岳如攀,旁窥四海□泉声。何□□□□□□□□石□□□/

之宫曰:“龙宫”。云雨常□□□于其□□□□□□□□禅□佳径举□□/

直趋于新□□路也。进此龛无求于奇禽异兽,□□□□驯扰□习以□□/

详灵跟□迹□□□敬从□文□□备乾载报讳于前寺。仅八九年侍读/

□□□□□□□贬□陈□□以他能。/

唐大中七年岁次癸酉五月辛卯朔七日丁酉/

施主僧□庵文清苾刍尼契元推争坚□□□惠□坚定/

施主张佑弟□男合郎□元廙弟元摩姪传□张公信张□敬亮/

□□施主李恭郝泛女弟子端严行端严智端严□□□常圆满□□□/

女弟武氏女十七娘□□□阎氏女□□□福人任氏十二娘翟氏冯氏/

当寺主僧行□□座文悟沙弥敬喆□□□开石路并镌记人刘士□/

崖刻文字面高约80厘米,宽约厘米;石刻全文28列,每列文字数25-35之间,共字左右;字体为行书,大小错落有致,文笔流畅自如。石刻行文章法并非我们常见的右起行文,而是左起竖式行文。这种别具一格的书写章法,便于入壑行人阅读,说明古代行文章法是注重实效价值的;打破了我们特定的古代右行文章法观念。此摩崖石刻无论是雕塑艺术价值,还是文学创作价值,都不失千古绝响;书法价值更是不可估量,个别字体书迹沿承唐代大师笔迹,文章章法更是风格独特,体现唐代书风开放豁达的境界。当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方摩崖不是作为人文资源融入到旅游发展中,而是直接面临着湮灭于历史的深渊,难以其真身面世。这不得说是我们文史研究、文物保护者的悲哀。

石堂沟山下

石堂沟石门沟壑

石堂沟龙王崖

石堂沟石门壑上摩崖石刻

山寺石门路记碑拓

石刻作者探究

1、张姓随从考究

石刻署名只可辨“进士施□□□阳张□”。《文水县志》历史沿革记载:公元年(太平真君九年)北魏废大陵城,移寿阳民于大陵县,置受阳县(亦名西寿阳),县治在今文水县城东十里之旧城庄。从北魏至年(隋开皇九年),历经年,名受阳县,属太原郡。文中也有“寿阳城西卌里,拉于兹睹二峰之交开凿一径。”这个寿阳城即隋唐时期的文水故城,从故城到摩崖处刚好四十里。因此这位张姓随从应该就是“寿阳张□”,真名暂无从考证。愿主留名有“施主张佑弟□张公信张□敬亮”,可进一步推断为单名带立人字旁的字。

2、施姓进士考究

那么施姓进士为何人?经过一番查阅史料,在陶易编著的《唐代进士录》中得知,唐代施姓进士只有一位,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年)进士施肩吾。施肩吾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青年时期曾与同乡诗友结成东林诗社。诗人张籍称他“知君本是烟霞客”,“早闻诗句传人遍”。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施肩吾》记载:“施肩吾第后,不待徐授,即东归”。其实不然,施肩吾名列十三位进士遣任江西按察使,由于生性淡泊,难耐官场交接,只身隐居于洪州(今南昌)西山之游惟观,潜心修道。施肩吾历经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等九朝,正当唐王朝走向衰微之际,军阀混战,内宦朋党,官场斗争激烈,苛捐杂税繁重,阶级矛盾深化,人民生活不得安宁,种种因素促使平民出身的他,潜心退隐学道。钟情烟霞的施肩吾在其诗作中却留下了游历文水的一笔。

3、创作契机考究

这首诗标题醒目,内容清晰地描述了施肩吾在文水逗留三日,喜遇故人李少府,并受到全县官宦的盛情款待;而这篇游记也应为此三日中游历子夏山光统寺所作,后由“寿阳张□”主持监刻在崖壁的。《文水县志》载光统头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峻岭危峰,雄耸天际,太阳一出,便先照在其山顶上,因而得名。也有的说是因汉光武帝刘秀统兵于此,有一山峰叫前锋台,而得名。旧时山上有白云顶寺、真武庙、文昌祠。每年三月初三,来此进香的人很多,号曰“西顶”。山上幽深盘曲,松柏丛翠,也为本县一胜境。又载:云顶寺,在光统头山隈,蒙古元年建。说明光统头山上确实有一个大寺院叫云顶寺。实地考察结果,遗址尚存石窑洞五间,水井一处,残碑几方。一经幢残座刻有:“太原府文水县子夏光统山云顶寺庵场一所,东至□□□,南至□□□,西至木耳庵,北至窟窿山。□□□感□上恩赐,大德禅师善能门人首然主持此山,自戒修心法有感于大宋国司马······缘(应为“元”)佑元年三月二十五日,自安祖师建于宝塔,立于邓龙山。在寺东首有□为伴,前隔数捻之步□为□□,至丁两沟有二龙祥交。此山中岳之地乃终而南虎······”。可见云顶寺并非县志所载,建于元代;至少北宋时期已经规模可观。很有可能光统寺便是云顶寺之前身,此地也再无其他大型寺庙建筑遗迹。再者,大南峪民间古有称:“神仙谷”,这与施进士访仙问道的情趣相投。既然盛情款待,一定投其所好,那么游历光统山是必然的了。

子夏山局域图

子夏山

石刻碑文内容初探

《山寺石门路记》这篇游记散文,纪实性很强;以事明理,叙论结合,是篇难得的文学佳作。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粤若稽古,方州之险,伊此寺门麓,山名曰:“子夏”。其秀崒如崩如溃,峦峰之墕,仞霭青翠之若削背。观儒礼,宣圣弟子退老西河者。魏文侯众土于此,师礼之,拥彗于庭茯,申皁敬后,遗庙谥焉。”描写了子夏山风光和魏文侯拜子夏为师的细节,这也是目前所见早期历史记载中最详实的子夏设教西河片段。在子夏山下也确有一座子夏祠,历代都有修缮。有碑刻记载这个子夏祠可追溯到北朝时期就存在的。这段描写为我们研究子夏山区儒学文化以及三晋儒学渊源,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依据。

第二部分:“有寺曰光统山寺,释迦佛弟子隶毗尼,无一节一行。品优侏徒曾与南山释鸾公析石合石,各数彰妙德,夙契鸰原也。时北齐主闻□奇之,虔跪请我师为天□律。师因锡额焉。”描写了光统山寺主持释鸾公编制佛乐和为北齐主参天律的事迹。提及的释鸾公析石合石的历史记载,为我们研究子夏山区佛学文化,进一步研究净土宗祖师昙鸾的历史提供了新线索。

第三部分:“南至代垢,北浃鹖鸡,西洎水谷,东爰达于石门。□□□□□□古之攸束也。······报讳于前寺。仅八九年侍读□□□□□□□贬□陈□□以他能。”详细记载了山寺石门至寺庙的地理环境及作者游历的人生感悟。作者一行经历艰辛,到达寺院,虽遭摧残,但香火延续依旧。入寺沿途的坎坷迷曲,也令作者回味到人生的颠簸;“回都”二字极小、并排,不仅简单是忌讳之笔,“琢占俾坦义经”更写出作者他日重振朝纲之宏志。“行勤,抑之口,勿作是念,非吾图也。”即说明作者虽愤世道不公,愿伸张正义,又表达了自己不慕功名,趋于烟霞,羡慕神仙的矛盾情结。

云顶山石碑

云顶山石碑文

尾声

施肩吾才华横溢,历尽数次科考,于元和十五年中举。可身逢晚唐乱世,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奈难以报效朝廷,只得钟情烟霞,退隐学道。

关于施肩吾中举年份是元和十五年(公元年)较为正确。因为与他同时中举的卢儲、崔嘏均为元和十五年中举。元和十五年取士,状头为卢儲,试題是《早春残雪》,取进士二十九人。

有关记载,称:卢儲,江淮-带人士,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年)庚子科状元及笫。该科取进士29人。考官是太常少卿李建。试題为《早春残雪》《何论》。还有关于他在元和十四年,曾向尚书李翱投卷求荐举,因李有急事外出,将诗稿置于桌上,李尚书之女偶见其诗,谓其婢:“此人必为状头”。此言刚好被回屋的李尚书听到,他派下属求伐。最终成就美滿姻缘。洞房夜卢儲作《催妝诗》,其中有“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之语。可见当时科考第一名不叫状元,而叫状头。那时的科考前三名,不同于宋明清时称状元、探花、榜眼。仅称笫一名为状头,而其他进士皆因是凤毛麟角,则泛称状元。这就是称施肩吾为状元的原因。

施肩吾曾在曲江宴席上,吟诗讥讽过瞧不起自已的崔嘏。其诗曰:“去古为叚,著虫为蝦。二十九人及笫,五十七只眼看花。”由此可证施肩吾在元和十五年中举较为妥切。

云顶寺遗迹

云顶寺遗迹

云顶寺远眺

云顶寺遗迹

云顶寺水井

作者/刘新创

山西省文水县城镇二中教师。

文水县收藏家协会、文水县书法协会理事。

摄影/成永平、段振亮、李安

图文整理/休休堂编辑部

此文为投稿授权,请勿擅自使用。欢迎投稿。

·为独立学者服务·

·阅读需要分享学术在于传播·

·休休堂是传播金石学、整理古美术文献的研究、出版机构

·藏品著录、研究出版、投稿宣传、装帧设计

赞赏

长按







































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zx/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