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南武乡西庄村的脱胎换骨之路

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漂亮大气的农村新居,秀丽的山村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笔者来到了文水县南武乡的一个人口大村——西庄村,感受新农村建设以来这里发生的新变化,散发的新活力,谱写的新篇章。

刚到村口,就遇到一位热心的老党员张大爷向笔者打招呼,待我们说明来意后,张大爷便主动要求给我们带路,一路上如数家珍般地给我们介绍西庄村的一些情况。“我们村有多口人,其中党员名,余亩地,产业以纸箱包装加工、模板加工生产、养殖为主。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南武乡新农村建设的代表,还曾多次获得省市县的表彰……”当我们问到最近村里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时,张大爷乐呵呵地说:“就在最近几个月,困扰全村人的几个大问题都一一解决了。”

原来,近几年西庄村因为种种原因,存在村委班子不健全、村子发展停滞、垃圾成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今年8月份,西庄村以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村级组织标准化运行,从而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有序进行。

借“两学一做”东风,让群众“热乎”起来

过去的西庄村,派系意识明显,虽然群众大多淳朴守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不十分热乎。乡党委发现这样的状况,在深入地进行了调研和讨论后,乡党委认为要让村子“红火”起来,首先要让村民们“活络”起来。在最近的几个月里,借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东风,通过一系列党员干部集体学习会、“组织生活日”、入户访谈、典型事例教育等活动,特别是说服村内年龄大、身体好、党性高的老党员带着年轻党员学当初农村建设的艰辛,村里的党员干部在思想素质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上逐渐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感染着身边的其他人。彼此之间闲聊的少了,谈特色种植、乡村发展的多了,村民们的视角也逐渐从个人转向集体、从当下转向未来、从艰辛度日转向发家致富。

对准症结开“药方”,让日子好起来

长期以来,因村内用水管道老化,无人负责管理和维修,有近半数村民的饮水极为困难。“平时的脏水都舍不得倒,洗碗的废水都留着二次利用”。说到饮水问题,贫困户党员李振明倒起了苦水,“家里盆盆罐罐都没闲着,装满了水,就连洗碗盆、洗衣盆里剩下的废水,都舍不得倒掉,有几次下雨时接了雨水洗脸洗头,每天早晨得骑上三轮车到处找水”。同时,管道问题也导致该村的特色种植西瓜产业年年减产,只能到邻村租地种植,或拉水浇地,用水困难问题成为了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在乡党委的指导下,西庄村党支部与村民代表开展了多次座谈会,通过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解决了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如今,西庄村每天定时定点放水,既保证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又节约了水资源,使得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人心,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除此之外,西庄村还注重完善村里基础设施,面对村委活动场所破旧不堪的问题,“两委”新班子成员上任后,垫付资金,更换铝合金门窗、粉刷墙壁、整修村委办公场所等,西城村村委迎来了新气象,群众的“娘家”终于强起来了。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自担任村委主任以来,李建中与村“两委”立足本村实际,以提高村民幸福感为着力点,不仅切实解决了一些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难题,还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有更多的归属感。

干群一心建家园,让村子靓起来

西庄村既有古朴的民居群,还有出了名的“垃圾群”,村里的退水渠淤积了近5年的垃圾无人清理,好好的水泥路垃圾占去一半多,热天院子里恶臭,雨天排不了水,生活环境极为恶劣。“村里谁家遇上红白喜事,还得自掏腰包清理垃圾,外村人都不愿踏进我们村。”村民李兔儿说起往事一脸惆怅。

换届后,村“两委”决心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党支部书记李建康亲自上道路清理垃圾,其他党员、群众不甘落后。干群一条心,经过一周的连续奋战,过去作为“地标”的垃圾山、臭水坑、废电线杆不见了踪影;以前的柴草垛破院落不见了,每天垃圾车、保洁员准时清理垃圾,粉刷过的墙壁让人耳目一新。

邻里关系和睦,干群齐心协力,现在的西庄村正昂首阔步踏上新的征程,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西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掷地有声,是动员令、冲锋号,我们将全力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让其在西庄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文水县新闻办刘越)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
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zx/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