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奔向平遥
回到昨晚住的民宿,大家匆匆吃了一碗刀削面,下午2点钟,我们就登上车奔赴平遥了。五台山到平遥距离约公里的样子,在高速也就不到四小时的车程。但因高速上有的路段在翻修限速,加上这司机也格外小心谨慎:一不超速,二不随便踩油门和刹车,所以我们在高速上妥妥地走了四个多小时。
好在一路的自然风光不错、历史典故颇多,让我惊喜地还有不少现代的人文景观。没走多远就看到定襄县的阎锡山故居,让人想起这位曾经在民国时期叱咤风云,威震一方的枭雄,也让老同志打心底里佩服的山西人的骄傲。
继续前行,又经过了晋中市的左权县,路边棕色指示牌上写着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和左权将军纪念馆;让人想起八年抗战那段艰苦卓绝的惨痛悲壮历史,长久的和平让人麻木、但和平真的弥足珍贵、来之不易要万分珍惜。我们现在的静好岁月确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不由联想起了山西还有满门忠烈、威震八方的杨家将,就在忻州的代县。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几代人率兵抗辽保家卫国地驻守着雁门关,前赴后继、忠心报国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以各种传记、评书、戏剧的形式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再往前走,看到了文水县的标识,这不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的故乡吗?清楚地记得儿时听到刘胡兰故事时受到的心灵震撼和触动,连同云周西村这村子也深深镌刻在了脑海里。今天有幸路过此地,只能向窗外的远方村庄行注目礼,致以深深的敬意!
又想起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也是山西文水人;还有清末一手遮天多年的慈禧太后据说也出自山西。仔细一琢磨山西的名人传说又何止这些:传说中补天的女娲、奔月的嫦娥、填海的精卫?,都出自山西,真是林林总总、不甚枚举。不禁感叹这一方水土,名人代代辈出啊!
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我多次听到父母及老家的父辈祖辈们提到的山西洪洞县,相传是我们祖先迁徙的地方,洪洞县的大槐树被视为我们祖上的籍贯原点,再往上溯就无证可考了!当然,我发现不仅仅是我们河南人,全国很多地方都有“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祖籍传说,据说洪洞也因此成了很多华人的族谱渊源,每年从海内外四海八荒不辞辛苦地前去祭拜祖先的人不计其数!坦率地说,这次没能去洪洞我颇感遗憾?
快到平遥的时候,又经过了祁县,这里有闻名遐迩的乔家大院,电视剧“乔家大院”里乔致庸跌宕起伏的经商、创建票号的故事让我们对晋商的执着、创新和百折不挠有了深入的一瞥。当然,和平遥的晋商比起来,祁县只算得上小巫见大巫了。毕竟,平遥才是中国票号的执牛耳者!
初见平遥,红灯高悬
天蒙蒙黑的时候,我们抵达了平遥城北门,高高的城楼和城墙在暮霭中显得苍劲和挺拔。
预定的陈家大院民宿旅馆安排我们搭乘只能在平遥城内行驶的电瓶车,在北门口接上我们。司机灵活地穿过几条狭窄的街道后几分钟的工夫就到了陈家大院,这时候夜幕完全降临了,陈家大院门里门外挂满了红灯笼,让人自然而然想起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场景,也仿佛在时空上穿越到那个时代了一回。
这是个规整的长方型院子,一进门整个楼房三面环绕,院子中间摆放着几张古朴典雅的实木方桌和条凳,还有休闲的摇摇椅,各处还种着一些花草果树。
尽管是晚上,在四周高高低低的大红灯笼映衬下也显得古朴典雅,给人一种热闹中的静谧,让我们预先领略了一下平遥古宅的低调和奢华。
我们订的正好是东西两厢正对的两个房间,一进屋就看到一个大大的炕横跨了半个屋,炕上还有一个精致的小木桌,别小看这个小桌,就是它让炕就成了可躺可坐可喝茶吃饭聊天的休闲场所,也突然明白了炕的功能远远不只是睡觉,它聚齐了客厅餐厅茶室卧室的所有功能,这算是我到平遥的第一个收获!
放下行李稍作休整,我们决定去逛逛传闻中颇有特色的平遥夜景,也享受一下平遥美食。
从陈家大院出来的那条街不是主街,垂直排列的几个巷子晚上也比较僻静,感觉像极了八十年代北京某些背街胡同的场景。不多远就到了平遥的一条主路西大街,气氛顿时热闹了许多:人流也密了,商家店铺是一家挨着一家,间或还夹杂着民宿,满大街上高悬的大红灯笼似乎是平遥晚上的主旋律。
看到餐厅我们顿时都饥肠辘辘了,尽快找了一家有眼缘的餐馆,店名就叫“大红灯笼”,和古城的氛围倒是满搭的。选了一个临街的桌子坐下,店里店外的景色都没落下。到了平遥肯定要尝尝声名远扬的平遥牛肉,还有碗秃、凉粉、栲栳栳?每人再来二两号称的汾酒原浆,举杯开怀庆祝我们一路顺利、圆满完成任务。一杯下肚还意犹未尽,接着再来第二巡,直到大家都进入状态达到了微醺?
酒饱饭足后回到客栈,天色还早,毫无睡意,不能辜负了古色古香民宿在夜色下的妩媚,烧了壶水、泡上热茶,趁着酒兴,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海阔天空地摆上了家史龙门八卦?
直到满院子的大红灯笼暗了下来,才恍然发现已经是午夜时分、我们平遥之旅的第二天了!
古宅票号,独领风骚
次日一早,培军培文单位有事必须先行打道回府了。大家一起在客栈的餐厅用完早餐,便兵分两路:他们哥俩去平遥高铁站先去石家庄然后转车回武汉。我和培莉继续留在平遥,慢慢品味古城的魅力。
平遥的大街小巷里,散落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民宿客栈,总的看着大同小异,具体说来也各具特色。清晨的街上人烟稀少又没有汽车的喧嚣,我们有种回到从前清朝抑或民国时期的恍惚。
边走边看地来到了一家锦福堂民宿,穿过气派厚重的双扇大门,看到了和陈家大院有类似之处而不同的景致:院里满是盛开的鲜花和石榴树,还有风格迥异的桌椅摆放在院落里供客人休闲消磨时光,门厅里还有当年冯小刚拍摄取景剧照和与客栈主人夫妇的留影。
老板娘迎了出来,带我们看了东西两边的耳房,还有正对大门的上屋正房,中堂是古色古香的明清摆设的正厅,两边是东西厢房,
进去一看,超大的炕横跨两面墙,上面是整面的窗户,初秋的阳光洒满了一屋;还有桌子和带扶手的椅子等明清家具。我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问价格和我们在陈家大院的相差不多,当机立断地立马搬了过来,体验一下当主人住上房的感觉!
再次来到西大街,首先必须参观的是平遥最具盛名的日昇昌票号。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
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票号,东家姓李,名大全,原经营颜料,初时利用自家分号帮人兼营汇兑,后发现获利丰厚,遂于年投入三十万两白银巨款,改颜料庄为票号,取名“日昇昌”。日表示每天、太阳的意思,昇表示每天太阳升起,昌更是两个日的叠加,表示兴旺、兴盛,巧妙地选了三个字都带有日,即取其“旭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单从名字看就洋溢着满满的恭喜发财的吉利。日升昌票号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
继日升昌之后,有祁县、太谷富商大贾竞相效仿;后有了南方票号崛起,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金融网络。可以说平遥是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源地。
和大多票号一样,日升昌票号也是几出几进的古宅院落,有前台接待室有账房还有地下金库。和今天的银行更是异曲同工,前堂厢房接待一般客户,VIP大客户在后堂有更加私密奢华的厅堂伺候。还有食堂、大掌柜、二掌柜的宿舍,分区简明、功能齐全。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大掌柜雷履泰,是票号的创始人,开了中国票号的先河,很为这个本家前辈自豪了一阵子。
日升昌的建筑也和古城的其他豪宅院落一样考究:屋檐上的青砖灰瓦硬木均可以雕刻成各种飞鸟走兽,甚至镂空的垂瓦,后来才知道这叫垂花;层层递进方正的三进四合院落环环相扣,合为一体又相对独立;门楣墙上还有启人智慧发人深省的楹联字画,木雕门窗的做工繁琐而精细?从内容到形式都让游人不由驻足行细细观看。
最后有个有趣的收获,就是当年票号负责外勤招揽客户的伙计叫“跑街”,忙了半辈子才顿悟,原来做了这么多年市场营销的我其实就是个跑街的,非常生动形象,哈哈哈
之后又去看了附近的一家票号博物馆,虽然宅院的格调布局都大同小异,但都绝对值得看了再看,仔细揣摩,直到累得筋疲力尽抬不起脚步了还乐此不疲?
民院一绝叹为观止
下午,我们慕名前往有中国民间故宫美誉的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城的静升镇,距平遥三十多公里,民宿老板为我们预定了拼车,又开车送我们到平遥北城门外集合的地方。司机准时到了,并熟练地沿线接上几个和我们一样天南地北的游客,开车也就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司机把我们放到了一家邮局门口,并反复叮嘱我们四点半务必在下车地方上车返回,如需返回的话。下车往前走了不远,右转进入一条长长的商业街,两边是一个连着一个特产商店、特色餐馆还有旅馆民宿等旅游景点的惯常套路。
可能因为疫情的缘故,游客不是很多,对我们来说,不幸和有幸交织。王家大院依山而建,所以我们先得爬过一个缓缓的长坡后才看到了向往已久王家大院大门。
王家大院是由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经余年才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它既是晋商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我国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典范,素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
在沙盘模型上可清楚地看到:整个大院主要有高家崖建筑群和红门堡建筑群,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是典型的倚着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红门堡是当年王家长辈世代居住的地方,高家崖则是在王家鼎盛时期,由王家二兄弟王汝聪、王汝成修建的。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古代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有对外交往的空间,又满足了私密需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间,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以成形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的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又独立成章。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也是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光是看了这些介绍,就让我叹为观止,就差把下巴惊掉!我们因为时间有限加上就只有两人,觉得还是自由行地走马观花为好。
沿途倒也顺便蹭着听了不少导游的介绍,比如一个看似简单平常的门槛台阶就蕴含着诸多的讲究:越是富贵人家门槛就越高,这叫高门人家;门前青石条台阶的三面都可上下,这叫“如意踏跺”,示意从两边上可以左右逢缘,从中间上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台阶一般都是三级,寓意连升三级。还有孩子们读书的三元书院,和其他地方比起来,这里的装饰比较朴实简陋,很适合安静地读书。书院的门是四块雕花的石头围成,门槛是一块刻有花草的厚石墩,寓意“脚踏实地”,两旁石柱上刻有竹子,寓意“节节向上”,门楣上竹子的枝叶相连,寓意“接连不断”?诸如此类的典故,随处可见,细究起来,可看三天。
在王家大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砖雕、木雕、石雕,人称是王家的“三绝”。其雕刻内容丰富,刀工精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岁寒三友”、“喜上眉梢”、“莲生贵子”、“二十四孝”、“麒麟送子”?王家大院绝对配得上“中国民间故宫”的称谓,不由感叹这里的无论主子或仆人即便没读什么书,光是天天地在院子里欣赏观摩这些楹联字画、石雕砖刻、明清家具、奇山异石?就绝对可以识文断字并初通文墨并熏陶出点儿超凡脱俗的气质!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秘密地道,据说除了储存功能外,还可以在危急时刻人员迅速转移。豪门大院深似海,这布局考虑得真可谓周到细致缜密啊!
还真如故宫一样,王家大院的最最深处是个小巧别致的后花园,假山水池花草亭台也非常秀气。从后花园出来可拾级登上北堡墙,这里是城堡的制高点。
转身俯瞰,蓝天白云下,大院全景和静升古镇的古风古韵尽收眼底。真不愧是“山西的紫禁城”啊,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也应该自惭形秽吧?同时也替王家的主子管家操心了一把:这么大的家管理起来真不容易,这哪里只是个家,分明是座城啊!想象着当年嫁过来的新媳妇没个一年半载把王家大院的门都认清楚就够难哟?
人说“王家大院归来不看院”,深以为然!
漫游平遥,自在逍遥
看完王家大院,我们返回到了平遥的北门。一直想体验下坐在平遥古宅炕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畅怀痛饮一回,就是喝多了也无妨,可以直接倒在炕上!定下计划,便到了一家商店,买了二斤平遥牛肉还有一斤号称50年的汾酒原浆。我调侃店家小哥说,这酒里也就加了一滴50年原浆吧?小哥忙说,不止一滴,至少十几滴呢。好吧,既然要学梁山好汉,就要大度豪放,权当是真的,休去计较那店小二的蝇营狗苟。接着又去邻家的餐馆叫了几个平遥特色下酒菜,打了个包就回府了。
回到锦福堂我们的上屋西厢,把酒肉菜肴在大炕上的小桌上铺将开来,五颜六色看起来格外丰盛和诱人。
我们盘坐在炕上,倒上酒,就着肉,你一杯我一盏地喝将起来,天上地上的神侃胡吹:吐槽各种不平、自嘲人生风雨、感叹世事变幻、勾勒余生梦想?谈笑间吃得那夕阳西沉,喝得那月上枝头,我们微醺得飘飘欲仙。
喝多了人是从来不会老实呆在家里的,以疯装邪凑热闹是喝多了人的共同爱好。我们也冲出民宿,来到古城最繁华热闹的南大街,这里的夜晚感觉比白天更加妩媚,街上两边挂满了红红的灯笼,装扮的古色古香的饭铺酒肆店家民宿一家挨着一家,人气也比白天更高,熙熙攘攘的如织人流、喜笑颜开像过元宵节一样热闹。不少俊男靓女少儿老妪身着色彩鲜艳的汉服夹杂在过往的人流中格外显眼,让人有种梦回唐朝、抑或宋朝的错觉?
我和培莉也乘着酒兴借醉装疯,在欢乐的人群中手舞足蹈、比比划划、大声喧哗,
大有老妇聊发少年狂的轻狂,又忘乎所以地在街道上摇摇晃晃地东游西荡,嘻嘻哈哈地对周围的一切评头论足,似乎找到了当年活佛济公的癫狂感觉,很美妙!
搞笑的是我俩在古井牌楼附近时居然走失了彼此,最后电话一打,我们就在相距不到五米的两地,哈哈哈
回民宿的途中我们还高一脚低一脚意犹未尽地去了一家足疗店,在半醉半醒的状态竟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泡脚、按摩和付款,回到锦福堂倒头入睡到天亮。
次日早上,我说起昨晚足疗用醋泡了脚,培莉居然没有半点记忆,一切都在梦游状态下,只留下了迷迷糊糊的印象,提前体会了一下老年痴呆的感觉,真好!
出去到西门附近吃了个早餐,然后去南大街直奔平遥县衙。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由此可见,要进衙门,得有经济做保障。衙门坐落在城南,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对称布局。单单是衙门外就气派无比:左翼有观风楼,右翼有乐楼,前有照壁。
衙门里面有大堂、二堂,这是县太爷办公审案子的地方,在大堂两侧还看到了伺候犯人从实招来的扳子,据说打板子的学问也挺大,如果县役收了犯人的贿赂,那就会手下留情;用板子的宽面打,看似皮开肉绽,其实并无大碍。否则的话,用板子窄面痛下黑手,把人打得浑身伤筋动骨,有苦难言。
后面内宅叫三堂,也叫“勤慎堂”,是县令休息的地方。再往后就是两层楼高的大仙楼,是接待上级和公务宴请的地方,宴请菜品数量都有严格的明文规定,很像当今的八项规定。大仙楼门前两根柱上的一副对联很有意思,上联: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大仙楼上则供奉着守印大仙,历任知县为求得仕途平安,都将它隆重地供奉起来。俗话说“官凭印,虎凭山”,保住了官印,也就等于保住了官。
最后也是最有趣味的地方就是花园了,园子里绿树环抱、一簇簇花团沿着一人工湖四周盛开,湖中还有个休闲下棋的亭子,确实是放松身心的好地方。总的感觉是小小的平遥县衙格局上像极了迷你型的简版故宫。
还有点儿时间和体力,接着又去看了一家镖局。镖局的院落格局和票号没什么大的区别,只是布局和陈设还有对联大不相同,更具有彪悍绿林好汉的味道。如有一幅对联:江湖远,碧空长,几度飘零试锋芒;浮事滔,人情渺,千古纷争何时了。文邹邹的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杀气和无奈。江湖上的规矩黑话很有意思,“智取威虎山”里大家耳熟能详的杨子荣和座山雕的对话大都可从这里找到源头依据。
在江湖上混也不容易,盗亦有道:“江湖话走遍天下,黑咕语寸步难行”。还有最后面的镖局不可或缺的习武场地,地面印着供操练的太极八卦图,镖局里有众多身怀绝技、各有绝招的镖师。他们的故事惊险刺激,是引人入胜小说评书影视的好素材。其实这像极了当今的私人保镖和武装押运黄金钞票的押运员,也都是些训练有素、反应敏捷、身手不凡的壮年好汉,一般人见了绝对不敢轻易有非分之想。
不由感叹:无论时光如何变幻朝代如何更迭,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