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东8090后舌尖上的集体回忆

每次被问起我是哪里人的时候,我一般会回答,广东人。

“广东哪里啊?”

“很小的地方,说出来你可能不知道的,茂名。”

“哦,茂名,知道啊。”

“那电白呢?”

“知道啊,电白鸭粥嘛。”

“那水东呢?”

“这就真的没听过了。”

你可能在粤式餐馆的菜牌上,甚至超市的菜架上看到过“水东芥菜“,但你可能不知道水东是个地名。然而如果你以为水东只有芥菜,又或者你以为水东作为海边小镇,特色就是吃海鲜,那你就想错了。怪我咯,怪我这么晚才写出这篇文章。

水东是一个小到用步行的方式就能访遍的小镇,而这里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离开她的人对她的美食回忆。每次过年回家,也曾想过是不是要带什么特产,但是想来想去,水东的特产全部都是街头限时限量新鲜特供,如果一定要跟同事好友分享的话,只能是让他们亲自来一趟了。

只能在清早时段吃到的

——————————

·无名店捞粉·

——————————

开在新湖二路的这家早餐小店,估计是在以东城中学为母校的历代学子们美食回忆的必要项目。

细捞粉,宽捞粉,玉米粥,就3款菜式,我的学生时代5毛一份,现在也不过是3元一份。

与大多数水东传统美食一样,酱油浇汁,是整个菜品的精华所在。撒上满满的芝麻,那叫一个唇齿留香。

——————————

·中心台豆芽粉·

——————————

这个是我私人的早餐挚爱。二十多年了,那辆推车竟然没有变过。

老板是一对夫妻,他们是我外婆的邻居,其中女老板认识我妈妈。上大学的时候,每次我妈妈只要去买豆芽粉,女老板就会跟我妈妈说:“你女儿又放假回来了吧。“

半透明的肠粉,卷上绿豆芽,淋上秘制的橄榄色半透明酱油,真的是经年不变,吃遍天下都难寻其二的好吃。就连只有很少瘦肉的瘦肉粥,味道都是独家回忆。

下午卖完就收的

——————————

·一中糯米糍·

——————————

水东大多数经典美食,都围绕在各中小学旁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些在外读书打工的人,每次回来都是满腔情怀吧。比如这家旧电白一种附近的糯米糍店,吃的完全是我们的青春啊。

从当年的5毛,买到现在二三十年了,也不过就涨到了2块钱。

黏黏的糯米,薄薄一层,裹着饱满的去皮绿豆和花生,每天早晨新鲜先做,限时限量,先到先得。只要是还有得卖,你拿到手的一定是热乎的糯米糍,一定要趁热吃,一口咬下去,小心满满的豆仁会掉出来哦。

——————————

·一小牛腩贵·

——————————

这是一家值得浓墨重彩的店。这家店几乎是后一代人说起回水东的必吃清单首选。从我知道开始,这家店就没有搬迁过,而且独此一家,不设分店。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牛腩贵的牛腩粉。“贵“,是老板的名字。说他是水东饮食界的大亨也不为过。

清早6点左右开业,一般到下午3点左右,卖完河粉,就关店了。每次过年过节回去,睡个懒觉再去吃的话,就要拿出卓越艰苦的等待精神,等完位置再等牛腩粉。以今年为例,从等位开始,平均30-40分钟可以吃到,而消灭一碗牛腩粉的时间,兴许还不到五分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里开始先买单后上粉,并且排号上粉。也是该了,现在生意红火到已经不可能像以前一样,老板都能记住谁先来后到分别点的是什么。

从我的学生时期,这里的牛腩粉5毛一碗,带几块牛腩,到后来卖到5毛只有净河粉,牛腩另计,到如今,净河粉3元一碗,牛腩估计10元起叫?反正我们一般都是至少吃20以上,因为10块钱是真的吃不到几块了。

坊间传言,这里的汤底加了罂粟壳,所以才会让人总是恋恋不忘。多少离乡游子回来,不吃上一碗,就像没有回来过一样。

不仅牛腩粉好吃,这里连辣椒都是一绝,甜咸辣的综合口味,却调配得比例刚刚好,还有那点绝对不能错过的韭菜香油,以前可不是像现在可以我们自己随便倒,而是每次都要跟老板央求加多一点,这时老板自然要发挥他的音波功了。

老板牛腩贵的嘴皮子出了名的溜,比起直播界的东北籍网红们,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要轻易问他“轮到我的没有“”还要等多久啊“,你问一句,他能还你句,不带重复的,而且念归念,丝毫不影响他手部动作的连贯性。

据说,这些年来,牛腩贵的牛腩粉越来越火,赚了不少钱,经小道消息透露,老板已经拥有一整栋自建房,里面院子还停着几辆豪车。关于老板的个人信息纯属道听途说,只为塑造人物角色所需,如有雷同,纯属事实。

多少年了,从一开始帮人打工,站在大锅前烫粉,到后来自己把生意盘过来做,乃至现在住自建洋房开豪车,却坚持站在大锅前亲自烫粉的老板,牛腩贵这么红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现在因为客流量实在太大,有时候会吃到没有足够时间炖煮到位的偏硬的牛腩,但是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对这碗牛腩粉的心心念念,因为还是熟悉的汤底配方,还是那根手指的味道。你们懂的。

——————————

·三小牛腩粉·

——————————

总是有人不管那家店多好吃多有名,也不愿意屈尊排队等位的。那么可以你适合去往第三小学附近的牛腩粉店。同样是老字号,同样的老店址,也会有不少人觉得比起牛腩贵,更喜欢这里偏淡的口味。

这家店没有很有特色的老板,甚至没有店名,不必大排长龙,但也很常食客满堂,因为足够老字号,所以也成为很多人的味蕾回忆。

——————————

·文化宫豆腐花·

——————————

吃过很多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山水豆腐花,统统比不上这一桶。

老人家不知道多少岁了,白眉毛长长地耷拉着,很慈祥的样子。每天早早就推车到文化宫门口,老三样,冬阳菜,凉粉草,豆腐花。每天三桶,卖完就回家,一般是下午2点-3点就会卖完。

最受欢迎的当然是豆腐花了,每天最早卖完的就是它,除了嫩滑留香,最重要的是那点黄糖水。水东长大的孩子,豆腐花一定要吃配黄糖水的啊,那些配白糖的,咸的豆腐花,真的是什么鬼啊。

“什么时候走啊?”老人家突然问我表弟。他们并不认识,其实他不知道,我表弟是少有的留守当地的土著青年子弟,但是春节期间来吃豆腐花的很多都是像我们这种外地回来的孩子,所以老人家很自然地就像问自己家里后辈一样,什么时候要离开家。这就是水东的人情味道。

常规生活时间吃得到的

——————————

·关草田牛杂·

——————————

经典牛杂店在关草田附近扎堆,名声大同小异,根据我们学生时代混的群体不同,有不同的店铺偏好。

水东所有老字号店的菜品一般都不多,牛杂店也一样。牛杂,牛腩,牛腩汤,汤粉,捞粉。

现点现切现做,看得到的热气腾腾,闻得到的香气冲天,吃的到的肉美汤鲜。

——————————

·车站鸭粥·

——————————

被广深地区熟知的电白鸭粥,其实是水东鸭粥才对。没有吃过鸭粥的回乡之旅也是绝对不完整的。在水东,经典的鸭粥店其实有好几家。有人说十七公的鸭粥好,有人说一运车站对面的好。之所以选择这家位于一运车站隔壁的兴记,不代表其他的不好,只是这家店毕竟从客流量上来看,承载着更多人的回忆。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启动舌尖体模式。

选用大茂名地区的卢鸭为原材料,制作成白切口味,淋上香油和花生粉,拌上芫荽(即香菜),简单而隆重的主菜就完成了。

除了鸭子的原材料,特质的酱油汁和醋是这道菜的点睛之处,也是外地的电白鸭粥无法复制的味道。

既然是吃鸭粥,当然就得有鸭粥了。用鸭子的内脏熬制而成的鸭粥,浓稠适中,有轻微起胶的流质状态,而米粒保持颗粒状,入口醇香。

开篇说到的水东芥菜,在广深地区的餐馆可是特色菜,而在水东的鸭粥店的标配菜品。清水焯熟的芥菜,和同样是清水焯熟的黄豆芽拼在一起,然后淋上特制的酱油,鸭粥店里除了鸭之外的唯一菜品就这么简单又飘香地完成了。

友情提示:在外地的餐馆辨别“水东芥菜“究竟是不是来自水东,很简单,水东的芥菜一点也不苦。

两道菜,两种酱汁,一道粥,现在还多了一道捞粉。鸭粥店里没有其他菜品,吃的完全是经典的味道。

——————————

·中心台咸肉粽·

——————————

我吃过最好吃的粽子,是我外公外婆包的。以前每年端午,他们两老都会包很多粽子,连路过他们家的人闻到香味,都会忍不住问我外婆粽子卖不卖。我最高纪录一天吃了十条,嗯,那会儿年少,长身体呢。现在外公外婆年事已高,粽子是包不动了,唯一在糯米的部分能跟我外公外婆包的粽子抗衡的,就是中心台的咸肉粽了。

粽子个头多年来没有半点缩水,现场吃的话,一定是热腾腾的。馅料的豪华程度跟我外公外婆自家包的肯定不能比了,但是绿豆仁熬煮的沙质状态和肉的调味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

·中心台开胃嘢·

——————————

顾名思义,开胃嘢,就是吃了会解腻开胃的,其实就是用调制的醋浸泡的各类蔬果,沾上辣椒粉或陈皮粉,酸酸甜甜,回味无穷。

这类零食,尤其受女孩子欢迎,我们是连醋都可以喝下去的。

吃多了吗,吃点开胃嘢吧。没胃口吗,吃点开胃嘢吧。上火了吗,吃点开胃嘢吧。要是以前学生时代,男生请女生吃开胃嘢,估计比叫她多喝开水要管用吧。

——————————

·中心台凉茶·

——————————

凉茶当然算不上美食,但是绝对值得被列入水东舌尖回忆清单。其中又以中心台的两家凉茶铺为经典代表。

竹蔗汁降火,没事当饮料也很好喝。罗汉果水甘甜甘甜的,随便喝也没关系吧。要清热解毒和清肝茶,咳嗽起痰喝咽喉茶。把你的症状告诉老板,自然会给你对症下药的。总之,水东人有点什么小感冒,咽喉不适,牙痛等等,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药店或医生,而是喝杯凉茶。

宵夜时段会吃撑的

——————————

·车站煲仔粥·

——————————

用铝锅烹制的煲仔粥,在事先煮好的白粥里,加入顾客指定的食材,比如沙虫、蚝仔、瘦肉、皮蛋、虾等等,尤其以沙虫粥和蚝仔粥为经典。

作为海边长大却不喜欢吃鱼的我,却偏爱蚝仔这种被认为比鱼更腥味儿重的海鲜。在我小时候,蚝仔粥加蚝炸的套餐,豪华程度简直堪比城里孩子的麦记儿童开心乐园餐。

煲仔粥支持客制化,比如12块一碗的粥,可以让老板加料做到15块一碗。想当年我还小,只要3块钱。

——————————

·车站蚝炸·

——————————

也许有人说蚝炸是电城的不是水东的。我不管,反正蚝炸就是伴随我长大的宵夜回忆。

蚝炸,就是用新鲜小颗粒蚝,裹上伴有葱花的粉浆,炸成饼状或粒状。用生菜包裹,撒上盐粉,即可享用。

蚝炸和炸蚝粒有基本价格,同样支持客制化,比如4元一块的蚝饼,你可以跟老板说想要多一点蚝,做成5块/6块的。炸蚝粒的话可以要10块/15块/20块等,具体分量多少没有标准,全凭老板双手掌控。

以前一般卖煲仔粥的摊就会标配卖蚝炸的,现在这种搭配好像越来越少见了,要好好珍惜眼前食啊。

——————————

·东湖十三菜·

——————————

十三菜,类似潮州打冷,只是菜的品类有所不同,就是都是预先准备好的冷盘菜品,直接选好你要吃什么,不经过二次加工,即刻上菜。

为什么叫十三菜,这个我不得而知,我猜,是第一个开始经营这种宵夜摊的人准备的就是十三道冷菜吧。

三五同学亲朋老友,摩托车旁边一停,椅子拖过来一坐,叫上热腾腾的粥和下饭小菜,清清淡淡的食物面前,聊的都是从前的简简单单。

——————————

·中心台牛肉串·

——————————

任由烧烤一条街从东边海提迁到西边海堤再到西湖菜市场再到现在消失了,中心台这对老夫妻开的烧烤摊始终都在。

不同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烧烤普遍偏干,这个烧烤摊的特色在于,烤完之后,肉质依然水嫩多汁,尤其以牛肉串最受欢迎,分量不多的一串,独沽一味,随随便便就能吃好几十串,实在是越吃越停不下来。

这么多年来,倒不觉得老板明显变老了,只是由原先一个烧烤架变成了现在两个烧烤架,开摊时间提前了,收摊时间推后了。

——————————

·糖水铺·

——————————

说到老字号糖水铺,经典非这两家莫属。

一家位于中心台,大厦物业的楼梯底下,汤圆是它家招牌。浓稠的红糖汤底,比别家大颗的汤圆,有红豆和花生两种口味选择。三元一碗。

位于西湖菜市场门口,由一家三口经营的手推车糖水铺,也是那么多年了,手推车都没变过,还真是经久耐用。这里的经典选择可就多了,汤圆/红豆/绿豆/清补凉,如果你只能吃一家的话,来这家就对了。同样是三元一碗,比起许某山和某记那些连锁品牌,这里吃得到实惠,吃得到美味,更吃得到水东镇的情怀。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份关于自己家乡的美食清单,口味因人而异,而我们对家乡的集体情怀却可以是一样的。吃的是几十年都保持不变的味道,留恋的是早已时过境迁回不去也很美好的记忆。

?我谁啊?

点赞留言转发一分钱都不花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yw/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