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在脚下bull方山县麻地会

山中不见人,但闻鸡鹅声。在方山县麻地会乡郝家庄村的南沟沟谷一处低洼地带,成群结队的黑冠、黑毛、黑爪的黑鸡,正悠闲地漫步,时而挠地找虫,时而追逐嬉戏……这一图景俨然已成了山谷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是郝家庄村五黑绿壳鸡蛋生态养殖基地,咱这鸡叫五黑鸡,是放养在山沟里的,不圈养,下的蛋是绿壳的;咱这鸡不用人看着,只要按时给添一点玉米或其他颗粒即可,平时基本上也不用咋管……”8月1日,山西省蔬菜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省科协驻方山县麻地会乡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郝家庄村第一书记闫保全对记者说,基地目前有余只五黑鸡,马上又有只五黑鸡将放进来,全部散养,这几只大鹅就是“警卫员”,可以防止黄鼠狼、老鹰等动物和猛禽的侵害。

据闫保全介绍,这种通体黑色的五黑鸡,虽然是新品种,但目前它产的鸡蛋销路很火爆。为此,去年冬天省科协投资40万元,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建设郝家庄村原生态基地一处,精准实施养殖户户,引进五黑绿壳种鸡只,标准化养殖,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产品,如今已陆续产蛋,村民喜悦洋溢,头一回卖20多元一斤的鸡蛋。

来到郝家庄村赵小娥的养殖场里,只五黑鸡正悠闲地漫步,一片生“鸡”勃勃的景象。“这个项目好,一户免费配送26只鸡,一个鸡舍,只需出人工,就可以赚钱。这个项目我们大家庭符合条件的有17户,连上我共18户。因为我这儿也有条件养,可以节约养殖成本,所以我们就自动组合在我这一块养。按照现在市场上一斤绿壳蛋鸡15-20元的行情,保守一点算两年下来每户能挣元以上,这多亏了扶贫工作队啊!”45岁的赵小娥高兴地说:“以前一直以务农为主,村里条件差,生活困难。后来省科协扶贫工作队到我们村帮扶,引进了好多产业项目,西蒙达尔牛、脱毒马铃薯等,我家就是这几年通过省科协的帮扶项目脱了贫的。”

闫保全告诉记者:“推广五黑鸡产业的目的是为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下一步郝家庄村将采用‘互联网+农产品’电商模式营销推广五黑绿壳鸡蛋,打响网销‘一村一品’的品牌,进一步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和销量,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郝家庄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当地农民自古以来靠种植玉米、土豆、小杂粮为生,吃不饱也饿不着。近年来,郝家庄村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助村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精准帮扶增收项目,引进西门达尔牛、五黑鸡分给贫困户,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富民产业,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增产增收,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了解,省科协驻郝家庄村以来,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投资20万元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为每户农户带来至元的收入;投资万元,采取省科协出资60%,养殖户出资40%,三户联保机制,三年不准出售、三年后种牛归养殖户的政策,引进西门达尔种牛头发给养殖户。如今郝家庄村已繁殖到近头,达到了户均一头,为养殖户每年增收多元。投资30万元启动了架豆角示范种植项目,流转土地50亩,由村集体采取“大棚种植+露天”、“平地种植+梯田示范种植”,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投资40万元建设垂钓养鱼塘两座,投放鱼苗5万尾建设养鱼塘两座,发展农家乐,开发旅游业;投资30万元将荒坡地推整为梯田亩……在种植业、养殖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实施下,郝家庄村年产值达14万元;年产值17万元,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16万元;年村集体经济产值预计达到70万元,可为全村及周边村带来工资性收益50余万元。村集体纯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正在逐步迈向良性循环发展。(肖继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yw/5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