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博得喝彩
——记玉屏县平溪街道文水社区驻村干部汪德俊
"小汪!这几天我家腿脚不方便,这是我低保金的存折,请你帮我把这个月的低保金取出来下,密码是×××!"手握着群众的信任,汪德俊两眼变动红润,心中充满感激……以上是驻村干部汪德俊在开展驻村走访的时的一幕。
年,怀着复杂的心情,背负领导的重托,面对社区居民的期待,汪德俊从一个坐机关的干部摇身一变,变成了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驻村干部,开启了他的驻村征程。何如迅速的转变角色?如何在短时间内了解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何找到发力驻村工作的结合点、发力点?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驻村近一年来,汪德俊坚持军人铁的作风,用脚步丈量民心,以实干博得喝彩,成为了文水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用脚步丈量民情,当好"调研员"
到社区驻村后,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居委会的情况,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摆脱"两眼一抹黑"的情况,汪德俊充分扮演好"调研员"的角色,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请进来"的方式了解社区情况。分别将社区干部和居民小组长"请"到居委会,召开社区两委班子扩大会议,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社区班子评价,了解经济发展情况、社区发展计划、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使自己初步掌握了该社区的基本情况。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充分了解居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走访听取群众对发展本社区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有选择性地访问了本社区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居民代表,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到居民的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整理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掌握了社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用政策提升素质,当好"宣传员"
农村许多社会矛盾的产生大多数都与农民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够有关,大多数村民只看得见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看不见"享受权利"背后应该背负的"义务",从而导致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一知半解,出现严重的"短腿"现象。而政策就是机遇,只有把政策吃透,才能为致富提供依据,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讲政策、了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和谐"。要做好社区工作,就必须让群众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真正让群众真信、真懂。汪德俊通过"自身学+到户讲"的模式,当起了国家政策的宣传。驻村工作期间,主要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计生工作条例》、《居委会组织法》以及社区内制定的相关制度等向群众做了大力宣传。特别是今年该县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以来,"入土为安"的老思想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给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阻力,为打破这一僵局,汪德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抓住体制内城镇职工这个关键,通过他们把县委、政府的声音传递给家属,通过"职工带家属、家属带朋友、朋友带邻居"的手挽手方式,有效的解决了"火化难"的问题。
用实干博得喝彩,当好"服务员"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队伍不不接地气,就没有凝聚力,就发动不了群众,就干不成工作。汪德俊坚持吃住在社区,对社区地域范围、人口规模、重点对象分布等情做到了如指掌,并梳理了文水社区基本情况,社区两委干部基本情况,重点帮扶对象基本情况,结对帮扶对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残老人,军烈属名单,上访户、拆迁户、刑满释放户基本情况;同时,根据这些内容,制定了每周的走访计划,合理安排每月的走访进度,根据走访对象精心设计走访方式,把走访落实到实处;驻村以来,走访群众近余人次,发放慰问金万余元;并为推进社区网格化工作为社区解决经费元和解决社区民兵义务巡逻队服装20套、警棍20根、警用电筒15把;协助社区入户核实低保户户人;召开群众座谈会5次,协调、化解矛盾纠纷2起;通过零距离接触,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谈心、不仅听懂了居民的话,也学会了说居民的话,进一步拉近了与居民群众的距离,"服务员"的角色也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汪德俊本人也从"领导"变成了"小汪"。
编辑:黄欣
校对:曹洋
审核:杨立
铜仁组工
活力效率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