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山河地区居天下之中”来描述中国版图上一个神奇的地方:外有大河,内有高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用“表里河山”四个字形象概括该地的地形地貌。
这个奇特之地就是今天的山西,承担着“首都第一道山区绿色生态屏障”的天然使命。已经公布的第1至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西连续稳居全国之首,已达处,一处与饮食直接有关——杏花村汾酒老作坊。这个造酒老作坊还赫然位列“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之中。
据史料记载,杏花村的酿酒史已经绵延余年,成为中国酒文化的源头活水,直到今天依然生生不息,清香四溢。“杏花村”一直流传着“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说法。
杏花村位于山西腹地——晋中盆地(又叫太原盆地)西南部的斜坡上、吕梁山脉的正前怀。坐北朝南,西有“吕梁臂弯”,东有汾河流过,北靠吕梁山主脉,南面是一马平川的晋中平原。
巍峨雄伟的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绵延公里,当穿过交城、文水、汾阳、孝义时,出现两个“大拐弯”,交城到文水形成第一个“大拐弯”,汾阳到孝义形成第二个“大拐弯”。到汾阳地界时,吕梁山突然变细变窄,并向东南弯去,与东面的太岳山合围,形成了一个大约度的“大拐弯”和两山交汇的“大漏斗”,漏斗下面涌出了山西著名的岩溶大泉——郭庄泉。
杏花村的清香汾酒正是用郭庄泉上游的岩溶水酿造的。
冬季,吕梁山脉庞大的山体挡住了西北吹来的寒流空气和大量黄土,臂弯里的杏花村成为了天造地设的避风港湾。
夏季,南部的关中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斜插吹来的凉风和海洋季风,通过“大漏斗”北上,遇吕梁山阻挡停留回旋,最终造成了杏花村气候的冬暖夏凉和温润清爽。这是酿造清香汾酒需要的最佳气候生态。
另据水利专家透露,杏花村特殊的“地湾位置”,又造成了一种更为奇特的“小气候”。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闭环生态”和“绝域环境”,孕育了“中国最早的酒”——清香汾酒。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离开了“地球胃、吕梁弯、漏斗(岩溶)泉、地形雨”这四个要素,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产出正宗的清香汾酒。这是“离开杏花村酿不出正宗清香汾酒”流传至今的千古密码。
编辑:李湉舒 版式:郝琦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