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尚立
西城村的狐爷庙其实是狐神庙,位于村西北角,古文峪河畔。创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湮没于正德,重建于万历三十年,是一座庙宇。它是为奉祀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狐突(厚葬于今交城狐爷山)而建。狐突以“教子忠臣不事二主”深得历代统治者推崇且被神话。几千年来,晋中一带乡民赋予他“求神祈雨泽被万民”之神,备极虔诚,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敬仰。
为什么狐突如此深得历代统治者推崇备受人们爱戴和敬仰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当时晋国的一段历史,即发生在我们家乡一带的历史。
先说狐突。狐突(?—前年),原姓姬,因其祖封于狐氏大戎(今交城县西北山区),故改姬姓为大狐,字伯行,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晋文公(重耳)的外祖父。他出仕晋武公,武公之子晋献公娶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女儿狐季姬生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另一个女儿小戎子生夷吾(即后来的晋惠公)。晋献公二十二年(前年),因晋献公宠姬骊姬欲立其子为太子,遂宫乱迭起,重耳出逃,狐突之子狐毛、狐偃等跟随重耳先后周游翟、齐、鲁、宋、郑、楚、秦等国。
话题扯得远一些。晋献公宠爱骊姬,给皇室包括狐突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晋献公娶了六个妻子,生了五个儿子。齐姜生了太子申生,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骊戎族人许配了骊姬给晋献公生了奚齐,她陪嫁的妹妹生了卓子。骊姬,本是春秋时期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年被晋献公掳入晋国成为晋献公的妃子。因晋献公逐渐宠幸而使其私欲膨胀日趋骄横而祸乱无穷。
当骊姬受到晋献公宠爱到一定程度时,她希望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让他继承王位。她用“蜜蜂计”“投毒计”等离间了晋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首先设计使太子申生自缢身亡,又诬陷公子重耳、夷吾也参与了太子投毒谋害君王的案件。昏聩的晋献公立即命人捉拿二人,两位公子被逼无奈,怀着满腔仇恨和怨恨出逃国外。此即骊姬之乱,史称“骊姬倾晋”。
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到过当时的很多国家,由于他在国内威望很高,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贤臣良将也追随他离开晋国。
公元前年,献公死,晋国内讧加剧,献公之子奚齐、卓子相继被杀。齐、秦两国派军队护送夷吾归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十四年(前年)九月,惠公死,其子圉即位,为晋怀公。为了巩固帝位,削弱其叔叔重耳的影响,他命随重耳出逃在外之人限期回来,不归者诛其全家。同年冬,因狐突不召二子归国,被怀公拘捕。怀公对狐突(其曾外祖父)说:“子回则免罪。”狐突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贰,何以事君?”拒绝了怀公的要求而被杀害。次年,秦国送重耳归国,晋人迎重耳,杀怀公。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文公感念其外祖父之忠诚,厚葬其于境内的少阴山(即今交城县境内的狐爷山)。
晋文公是位比较贤明的君主,在大臣们的辅佐下,平息内乱,革除弊政,任用贤能,奖励生产,发展商业,很快使晋国富强起来。公元前年,城濮一战,晋国大败楚国,称霸中原,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任春秋霸主。
千百年来,人们奉祀狐突的另一个原因是赋予了他“求雨普泽”的神灵。有碑文记载:“每遇旱魃(ba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之年,邑侯(县令)之来守是邦者,往往率父老祈雨于斯,随求随应。”听老人们讲,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狐突生日),人们都要在狐爷庙举行庙会酬神活动,特别是遇上干旱之年,人们为了表示“心诚”,在谢神的队伍中会有一人胳臂上用铁钩钩穿皮肉挂满布条,一路走到狐爷山(距村大约有60华里)求雨,祭拜完毕再走回来,就是如此的虔诚。
(手持柳枝者为狐突)
西城村狐神庙坐北朝南,现已毁坏严重。庙门上面有“晋大夫”三个大字的匾额,庙门里边的墙壁上,一面是介绍狐突的生平及功绩,另一面是早些年捐款修葺狐神庙的功德碑。庙内有东西厢房,对面即为正殿,两边柱子上的题字是:右刻“以晋界秦惟赖忠谋绵国祚”;左刻“从文舍惠全凭义胆振家声”。正殿里面是孤突的神像,东西墙壁上有壁画,一幅是狐突布雨图:鬼卒为前导,龙王为扈从(随从),电母雷公、风婆雨师各持法器作法,夜叉举伞罗,狐突坐伞下,左手执杯,右手扬拂,作施雨状,确为一个雨神;另一幅是回宫图,可惜模糊不清了。正殿两边是偏殿。正殿门前放着香火炉,供人们烧香祭拜之用。原来庙对面有大戏台,上世纪50年代已拆除。西城狐神庙于年被文水县人民政府评定为“文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追溯到清末民初。遇上天旱之年,西城村民们必定抬上小一号泥塑狐突爷爷求雨,一般是先在狐神庙祭祀,然后抬上神像转村一周(表示代表了全村人们虔诚的心)后,把神像安置到村正东老爷庙(关公庙)正殿内的一旁,待再求雨时抬回狐神庙。如遇上大旱之年就不同了,首先把小一号泥塑狐突爷爷抬到狐神庙内进行祭祀,然后转村一周后抬到交城狐爷山上的狐神庙里去求雨。
盛夏的狐爷山,其格调色彩跟干旱的平川截然不同。天高云淡景色宜人,远处雾罩的山峦婀娜多姿,沉静优雅,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求雨人抬着神像行进在山路上,俯瞰远处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近处碧草青青鸟语花香风景旖旎如诗如画,让人如痴如醉。到达狐神庙后如同在本村祭祀,一概完毕后起身回村,再把泥塑狐爷爷供奉于正殿,大小狐神一齐再拜。如果遇上特旱之年,到达狐爷山的狐神庙后兵分两路,一部分在庙内祭祀求雨;另一部分得到达山顶狐突墓进行祭祀。徒步40多分钟到达山顶,狐爷爷墓地在蓝天白云下显得肃穆,神圣,威武,深沉。周围是一尺多高的青草,放眼望去,碧草青青,一片一片的野花绽放在草地上,春风吹来,花香弥漫在空气里,带着泥土的气息,淡淡清香沁人心脾,浅唱低吟的鸟鸣声此起彼伏。远处的山峰重峦叠嶂。雨师们在墓碑前祭拜后与庙中人汇合返回。据交城县志载:“晋大夫狐突墓在县北20公里狐突山西巅,墓地面积约10余亩,狐突墓高约4米,系青石碎片堆积而成,墓前旧有碑铭,解放后被毁。”同样回来后转村一周再度回狐神庙共同祭拜。多少年流传下来说,这样很灵验,肯定能求到雨。直到现在,西城一带人们都说七月十五日没多有少的总要下点雨。
宜儿、武午、方圆等村地处文峪河东岸,水位高,土地夏湿,其他地方干旱而他们显不出。有民谣曰:“旱死全县文水人,好活了宜儿武午村”。听老人们说,有一年天大旱,西城村民到狐爷山求雨,队伍返回来已是大午后,方圆村的人们怕下雨影响了他们地里的葡萄和庄稼,就在经过的路上撒满了蒺藜儿,逼迫雨师们绕路走。雨师们都是光着脚,硬是强忍疼痛,踩上蒺藜儿走过来回到了西城村狐爷庙。刚刚回来一会儿,他们村的人们抬着全羊来了,说是要贡献给狐爷爷要求赎罪。原来狐爷爷显了灵,惩罚他们把路上撒满了蒺藜,于是下起了冰雹,把葡萄庄稼等打了个稀巴烂。村民们大急,商议说,再打就绝收了,赶快去西城村给狐爷爷道歉请罪。雨师们怒气未消不让进山门,他们好说歹说,既道歉又赔罪,几经周折才让进了山门献上贡品,冰雹也停止了。泽被万民的狐爷爷就是这样灵验!
庙跟会是紧密相连的,有庙一般就有会。庙有两个基本作用:一个是供奉奉祀,另一个是酬神娱神。庙祭是第一把手祭的,比如国家是由皇帝祭,家族是由族长祭,家里是由家长祭,如果没有了家长,父亲死了之后由长子祭。因为是第一把手祭,所以参加的人就多,看的人也多,服务的人也多,久而久之就形成庙会了。酬神就是感谢神灵保佑一方百姓;娱神就是让神灵高兴,让他今后还来保佑老百姓。所以,一般只要有庙就有戏台,有了戏台就要唱戏,一唱戏,看戏的人就多了,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会。
时光的指针指向了年。日军的铁蹄踏入家乡,无恶不作,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哀鸿遍地。特别是日军的清乡扫荡硬摊强派法西斯统治,更使人们雪上加霜。早一年天旱欠收,这年春天干旱无雨,小麦几乎绝收。出于无奈,村干村副们只好硬着头皮去求西城村人王承国。王承国时任伪文水县水利局局长,村干胡立有、村副刘佩兰董映南找到王承国门上说明来意,欲沾其光,引文峪河水浇村北、村东不曾见水的旱地,以期丰产。王承国具有故土情,闻言应允。说干就干,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循着原文峪河道由西向东挑了四华里多长的引水河道。动土、挖毕均由学董(相当于现在分管学校的村干部)王谊民(字正卿)书写祭土神的祭文进行祭祀。引来文峪河水,对西城村几千亩旱地的庄稼丰产起了很大的作用。农历七月十五日,胡立有村长又主持雨师门祭祀祈雨。这次跟以往不同,还是请学董王正卿给村里的狐神庙和狐爷山的狐神庙各写了一块牌匾,又给狐神出行抬轿(楼)写了篇碑记,书于木板,安在轿内顶端。这次求雨真灵验得很,雨师们还没有回来已是大雨滂沱了。这一年得益于文峪河水之灌溉及狐爷爷的被泽,西城村的秋庄稼几乎是大丰收,胡立有村长跟村副们商议,欲把往日七月十五日狐爷爷生日庙会改作秋收、冬小麦下种农事完了之后的日子。一是纪念神功(狐爷爷降雨),二是庆祝丰收的喜悦喜庆,让劳作了一年的村民好好放松一番,三是扩大西城村的影响。经广议最后确定农历九月二十六日为西城狐神庙的传统庙会。于是又请王正卿写了纪念神功重新起会的通告,并赴方圆三十里各村张贴于大街交通要道或繁华之处。当时狐神庙距离村边多米,且在村西北角,为了方便人们物资交流,会址由狐神庙前大戏场迁移到村中央的碑儿街。西城村本来村大人多,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脉关系及很契入的时节点,历经七八十年这九月二十六日的传统庙会经久不衰,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汇聚这里集市贸易,走亲访友,欣赏梆子戏……尽管原先的传统庙会之韵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是新时代的格调色彩与韵律,比以往更繁荣,规模更大。
为了拾起人们的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新世纪之交,西城村又在狐爷爷生日前一天即农历七月十四日作为正宗的狐爷爷传统庙会。最近,党中央提出贯彻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红色文化跟传统文化教育列入其中。我想,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提升乡土文化内涵,让子孙后代记住乡愁,形成积极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正是传承中华文明,开展乡村文化工程的重要内容。
欣喜的是,虽历经沧桑的狐神庙年久失修毁坏严重,但村里的有识之士已多方筹款着手修葺,用不了多久,一座中华文化艺术的宝库,黄河炎黄子孙几千年的宝贵财富——狐神庙,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它对西城的乡村振兴战略将起到很大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对于人们的保护意识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很高的提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