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县域面积为.5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4个办事处个行政村,总人口91万人,居住着汉、彝、苗、仡佬、布依、白、满等18个民族,素有“一枝花”美誉,年被中国花卉协会杜鹃花分会授予“中国杜鹃花都”称号。属喀斯特典型山区,区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宜居宜业,故称之为“人文水西、魅力花都”。黔西县历史悠久,据境内“黔西观音洞”出土文物考证,黔西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属长江以南旧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的赞誉。明初心学大家王阳明被贬为龙场驿丞后,应水西土司安贵荣所请,写下了名篇《象祠记》,后被清代吴调公等收入《古文观止》而使象祠名扬天下,成为黔西最重要的文物古迹。黔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县,少数民族对神明信仰、对生命敬畏、对生活热忱,在日常生活以及劳作中,流传下来很多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彝族火把节,源于对火的崇拜,对力量的追求。苗族跳花坡,米花节,是对生活美好的祝福以及对丰收的庆祝。布依族对歌节,六月六歌节,围绕布依族男女天请说爱为对题。少数民族勤劳善良,同时也真诚乐观,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对待生活及感情,也大方自然不扭捏。“薅草鼓歌”,也叫打鼓薅草歌,薅草锣鼓,打薅草歌。是村民在山野田间劳作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类山歌。满族“颁金节”,源于祭祀。在这个美丽的杜鹃花都,黔剧和花灯是黔西民族文化领域的两大特色,它们穿越时空而来,带着美,带着智慧。杜鹃花的花语——爱的喜悦。黔西和大方交界处,平方千米的杜鹃花海相映生辉,带来了美丽,也带来了黔西人民对生活的热忱,对美的享受。国家级深林公园——百里杜鹃。而在这片美丽的净土上,存在着让人着迷的杨柳水乡。杨柳水乡旅游区。黔西的“赵老五粑粑”是贵州省的著名产品,口感清香,益气补人。“茶食”,是黔西县著名风味小吃之一,其色、香、味具佳,入口酥脆香甜,且有健胃醒酒之功效。茶食的名称始于宋代,泛指糕点,清时传入黔西。天然胡泊是黔西的屏障,黔西县南部和西南部,分布着百余个天然湖泊,被誉为贵州省三大湖群之一。黔西的农业、工业、贸易业发展迅速,在毕节市,除了七星关区,发展得最好,并且,有望赶超七星关。年,成贵快速铁路、黔织高速公路、黔大高速公路、黔西-清镇高速公里、昭黔铁路启动建设;黔金高速公路、黔遵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中。在年至年3年之内黔西县将融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将成为黔西北地区主要交通枢纽,成为贵州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带。未来的花都,是朝着新潮时尚的大都市走去;还是在这千篇一律的城市发展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是相信,黔西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的光彩而耀眼。
(图文转载于网络)
如果你喜欢此文,请转发分享给你的好友。
点击顶部的“小隐说网事”白癜风医院怎么样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wh/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