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平遥四大家族梁瑛家族

年第四十七期:《宋元平遥四大家族——梁瑛家族》

6月13日(周三)

(本号宗旨:介绍平遥历史文化)

作者:木木

梁瑛家族是平遥历史上的望族,且是平遥从宋元至今能够传承有序,有明确的家谱资料的家族之一。讲平遥元代的历史离不开梁瑛。关于梁瑛家族的情况时下有多篇研究性文章和有关著作中提及。南开大学教授赵文坦《金元之际汉人世侯的兴起与政治动向》(《南开学报》年第6期)简述了梁瑛家族的崛起过程。天津大学历史系王蔚霞博士论文《金元以来山西汉人世侯的历史变迁——以平遥梁瑛家族为例》对梁瑛家族的传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梁瑛后人梁霄峰、梁绍壮辑录的《平遥梁官村梁氏族谱》是迄今梁瑛家族最全的家族史料。符海朝《元代汉人世侯群体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瞿大风《元朝时期的山西地区》(辽宁民族出版社)、《山西通史·宋金辽元卷》(山西人民出版社)等多部历史研究著作提到梁瑛及其家族。清末辑录山西省境内碑刻资料的《山右石刻丛编》收录了梁瑛、梁瑛父亲梁秉钧、梁瑛三子梁天翔的墓碑文字,研究梁瑛家族的学者往往把这三通碑刻称之为梁氏“三公碑”。等等情况说明梁瑛家族在历史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梁瑛官至元代五路万户,是平遥历史上出过最大的官,现今平遥有多处与梁瑛家族有关的遗迹。比如说平遥古城内的花园街吉祥寺于年修复,此处原是梁瑛家族的佛堂,平遥市楼附近一户梁氏后人家中存有一块石碑,碑上刻字为“五路万户家”,此碑当为吉祥寺遗物;南大街号平遥古城电影院原为梁瑛家族的祠堂,年拆除,为古真君府遗址,现电影院南院有原南配殿台基遗址五间;平遥高速出口引道中间有一砖塔特别醒目,为梁瑛后人梁延龄墓塔。现在这三处遗迹,凡来平遥古城的游客只要稍加留意即可看到。以平遥古城电影院为基础建成的平遥历史文化展览馆,将梁瑛家族作为平遥家族的完整范例进行了图片资料常态化展示。

尽管如此,平遥梁氏并非只有梁瑛一族。除梁瑛家族外,平遥至少还有三支梁氏存在。

一是姚村梁氏。此梁氏在元代出过梁举、梁日新二位进士,今姚村梁氏后人不能说明其源流始末,且无法证明与梁瑛一族有血缘联系,所以,尽管此梁氏在元代亦为地方望族。不少人主观的认为此梁氏与梁瑛家族为同宗,但因找不到其源流与梁瑛一族的证据梗概,所以未能与梁瑛一族合谱。光绪《平遥县志》中记载,姚村有梁举、梁日新墓,现仍有年老者可指认梁举坟茔大致位置。

二是梁家堡梁氏。传为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从洪洞大槐树集散后迁至平遥城内吉祥寺旁,后又迁至梁家寨、梁家堡等地。又迁至南侯、任家堡等村。此梁氏至今辈分清晰,且有祠堂。此说法见于《平遥县志》(—)。但是,梁绍壮先生曾走访梁家堡梁氏,经口述资料显示,此梁氏也为梁瑛家族后裔。

三是城南十九街巩家堡梁氏。此梁氏为道光二十八年()从河南巩县迁居平遥十九街巩家堡。至年,已传6代,人。

关于平遥梁氏,先于梁瑛家族迁入平遥时已有梁氏迁入。考平遥三狼村,唐代永隆年间已有梁氏迁入,其族人梁勇因打狼而将此村定名三狼村。此梁氏至今是否尚有后人,不可考。唐代梁思,字恭,好儒术,重郊游,为平遥名士,后弃文从武,功封上柱国。又有传闻说在平遥东部村庄发现一块雕刻精美的唐代墓碑为梁氏碑,说明在梁瑛家族之前梁氏在平遥分布已有多支。平遥梁氏的人口据年统计有人,居平遥第七位。梁氏家族在平遥根深叶茂,虽为一梁,但出多脉,但有梁一姓,实乃平遥大姓。

梁瑛一族,不论是从历史地位,还是人口数量都是平遥梁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族。而梁瑛一族,又非梁瑛时迁入平遥。何以冠以梁瑛家族,是本支梁氏中以梁瑛最有名望,官阶最高,因此,本文以梁瑛冠以家族名号。

梁瑛始祖梁显,于何时何地迁入平遥,梁氏后人说法不一。今人梁霄峰认为北宋末年从西雍平阳槐芽村迁入平遥麓台村,梁霄峰考证雍西平阳为今陕西眉县。梁绍壮对是否从陕西眉县迁入存疑,只暂定为陕西渭南迁入。在没有新的说法之前,本文以陕西眉县迁入说立论。宋金时期,平遥正处于王朝交替的战乱阶段,人口又一次凋零。梁显为什么要从眉县迁入平遥,眉县发生了什么事促使名不见经传的梁显举家迁徙。平遥距眉县千里有余。以每天步行20里的速度,大约要走两个月才能从眉县到达平遥。据梁霄峰在《平遥梁官村梁氏族谱》序言中称,梁显为宋末奉旨迁徙到平遥。如果,这一史实属实,笔者做出如下分析。对于平遥方面,宋金交替的战争中使得晋中地区人口锐减,大量土地闲置,朝廷鼓励异地人口迁徙于此,恢复农业生产,从平遥方面对于人口的迁入有实际需求。那么,梁显到底是奉宋廷的旨意,还是金廷的旨意,笔者认为奉金廷的旨意较为符合历史情况。金灭北宋后占领了管理眉县的上级政府凤翔府,而凤翔府又处在宋金的边境。为快速弥补内地的人口创伤,恢复生产,金廷做出了内迁人口的决定。加之眉县常年招灾,连年欠收,经济状况十分糟糕。查《眉县志》从北宋开宝元年()至金明昌四年(),有记载的大旱之年就有11次,平均20年一次特大旱灾,其中小旱灾几乎年年都有。造成了土地严重不能养活人口。金皇统二年()年“民以饥离散”,次年()“人烟调散”。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迁徙已成大势,如果不迁移,大部分人面临着死亡。所以,政府进行了必要的引导。梁显应该在此时迁徙。这次迁徙,从陕西眉县到山西,路过了西安,虽然古都繁华仍在,但是这里不是梁显的最终目的地,而目的地平遥则离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太原已经不远。梁显没有留西安,也没有去太原,这里有一定历史因缘,这种缘分可能是旨意因素使然,也可能是个人的意志发生了作用,梁显最终与平遥结缘。至此平遥成为这一家族的籍贯地。梁绍壮跟笔者说,据他推断梁显应于北宋末迁入,与笔者认为金初迁入相左,由于缺乏史料,此处笔者不做细考。梁绍壮还认为,选择麓台村为迁居点,概因该村已有他宗梁氏落户,由于同姓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亲切感,所以落户麓台村。

梁显最终在平遥的麓台村落脚。麓台村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凤凰村,平遥自古就有凤凰崇拜的传统。平遥古八景中有一景为“凤鸟栖台”,元代平遥另一著名人物杜丰的家乡因出了杜丰,遂改名落凤村。麓台村之所以称为凤凰村,一定有过一个动人的传说,这里被凤凰美好的寓意点缀的充满诗意。梁显选择了这里落户,与他同来的两个儿子一起为平遥的“梁官时代”奠定了基础。在麓台村的附近有一座很灵验的寺庙,即著名的京城寺,以京城为名的寺院,恐怕全国也不多见,我们现在可以想象梁显初到此地时眼前能够看到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建筑恐怕只有这座京城寺了,也就是后来的镇国寺。也许梁显经常会到这里焚香祈祷,期盼家族兴旺昌盛。历史没有和梁显开玩笑,他的祈祷是奏效的,梁显的后代一度成为了平遥的风云人物。梁瑛是梁显的曾孙,经过四代人的努力,梁氏在麓台村已经拥有了大量土地,经过经营土地,有了一定积累,到梁瑛时已经是当地望族。为了保护家园,梁氏有了自己的地主武装,梁瑛便是这支武装的直接管理者。在整个家族中,梁瑛的成就最大,成绩最显。所以历史上梁瑛的名号早已盖过了其先祖。而梁显则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了,甚至梁显的后人都有可能不太清楚他这个始祖。梁显的九世孙应处于元明之际,有人起名为梁显,这显然是没有避讳先祖的名讳,说明到九世梁显对于梁氏先祖的情况并不熟悉,因为梁显的后人更熟悉梁瑛,并以梁瑛的功绩为家族的荣耀。

梁显生二子。长子梁颜,次子梁俊。

先说次子,梁俊生梁义,梁义迁居平遥西部邻县文水,生子梁锦阳。梁锦阳与梁瑛为同辈,梁锦阳比梁瑛小55岁,却是梁显后人中仅次于梁瑛的著名人物。元时,锦阳官至左丞相兼征虏大将军、总督三边五路都万户、威镇四夷大元帅,敕封奥达鲁花王。在文水县的历史中具有显耀地位,文水县梁家堡村曾有规模宏大的梁锦阳墓,解放后被摊平。梁锦阳的后代中为官者亦不少。由于属于文水一支,本文不做描述。梁锦阳这一支的后代中与梁瑛这一支的后代中名字有很多重复,可见在宗族问题上后代之间缺乏相互了解。除前已提及的梁显重名外,再有锦阳一支第二十四世中有梁瑛、第十四世中有梁瑛弟梁琮。这些重名都说明文水梁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与平遥本宗梁氏合修家谱。

长子梁颜一支一直生活在平遥。梁颜之子梁秉钧,在金代任评事。评事是负责审理案件中搜集证据的小吏,金元时期这一官职为八品。金代为少数民族一统的国家,为了统治需要,朝廷设置了汉人评事、女真人评事、契丹人评事,梁秉钧当为汉人评事。梁秉钧虽然官职小,但是开创了梁瑛家族为官的第一人,自梁秉钧后,梁氏为官者代不乏人。

梁秉钧生七子,这是梁显的第四代孙,也是梁瑛家族的第四世。长子梁瑜,金元时期为平遥县尹。次子梁玫,早丧。三子梁瑛,元时官职五路万户侯。四子梁珪,从军,殁。五子梁珍,从军,殁。六子梁琼,太师。七子梁琮,继兄长梁瑜为平遥县尹。梁秉钧的这七个孩子中,除一子早亡外,其余六子皆为朝廷做出了贡献。梁瑜、梁琮为前后平遥县尹;梁珪、梁珍从军,牺牲在战场上;梁瑛为一代名将;梁琼为太师。由此,梁瑛一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梁官”一族。此后,麓台村,逐渐演变成了梁官村。梁官二字超过了富有美好愿景的凤凰二字,超过了地域特点明显的麓台二字,成为这个地名最终的定版名称,可见梁瑛一族确系地方大户,影响至深,以一个地名的流传来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梁瑛。梁瑛(—),金末蒙古军南下,梁瑛经过深思熟虑,在其兄平遥县尹梁瑜的支持下,带头投降蒙古。由于梁瑛的官方背景和军事才能,带动了周边地主武装纷纷归附蒙古。梁瑛也得到了蒙古的信任。之后,梁瑛随军南下,攻城略地,立功无数。于年受到元太宗窝阔台的接见,授以金符。后以功晋封西京、平阳、太原、京兆、延安五路万户侯。万户,是元代节制地方军队的官职,而非爵位。府衙设在太原。由于梁瑛的原因,平遥也一度升为平安州。

梁瑛和梁琮的子辈中有较出色者,这是梁官梁氏的第五代人。梁瑛有四子。长子梁翼,为元代行军千户,后迁成都转运使。次子梁羽,为太原路管军千户。三子梁天翔,先为平遥县尹,后为朝列大夫,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使司。四子早亡。梁琮有四子。其中长子梁翥为文水县尹。次子梁翱为太平县尹。梁瑛和梁琮把子女安排到各个衙门任职,足见元代门阀之盛,但是,有梁一族,尽管其子孙不乏优秀者,但终究在政治地位上没有超越梁瑛。

在第五代人中梁天翔最为出众。天翔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文能武。读书能通儒学大义,并能懂蒙古语言。初为继承其叔梁琮为平遥县尹,后转任介休县尹。元代平定南方后,升任鄞州知州,因政绩突出,升岭南广西道按察佥事,又迁广东提刑按察副使,又改任四川按察副使。一生为官,大多和刑狱有关,应该是一个很优秀的法官。梁天翔故后二十多年后,其子梁时中等人为其祖父梁瑛、父亲梁天翔立了高大的神道碑。

在第六代人中有作为者有:梁伟,梁翼长子,宣武将军,行军总管。梁称,梁羽长子,秦王府侍卫,补太原路管军千户。梁时中,梁天翔长子,进士,朝列大夫,信州路总管府治中。梁时正,梁天翔次子,承事郎,大名路清河县尹。梁时仁,梁天翔三子,忠显校尉,佥职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事。梁时义,梁天翔四子,承事郎,成纪县尹。梁用刚,梁翥长子,延安路鄜州同知。梁用直,梁翥次子,绍兴路萧山县尹。

在第七代人中以梁时中、梁时仁之子较有作为:梁之材,梁时中长子,从仕郎,冀宁路保德州州判。梁之栱,梁时中次子,河南永安县县尹。梁之楹,梁时中三子,武清县主簿。梁之枢,梁时中四子,江西典史。梁京叟,梁时仁长子,祁县县尹。梁渭叟,梁时仁次子,沁州大夫。

在第八代人中为官者有梁士达,梁之材长子,都督大元帅。梁九成,梁渭叟长子,洪洞县尹。

梁瑛家族从第八代后渐次进入明代,明清两代平遥梁瑛家族中为举人、贡生、监生等社会出类拔萃者又有数十人。梁瑛一族可谓生生不息,代不乏人。

纵观有元一代,梁瑛家族其显赫程度为平遥历史之最。一个家族能够在城内同时拥有家庙、祠堂者唯有梁瑛家。元代不足百年历史,梁家先后三人治理平遥达56年。梁瑛还与平遥望族杜家,定襄归降地主武装首领周献臣等人结为姻缘亲家。这些都反映了元代梁瑛的社会名望和梁瑛家族的社会影响。

木木

赞赏

长按







































2019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能买到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wh/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