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8日,中国首届子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台湾中兴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河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华东师大、山西师大以及文水县、芮城县等56家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专家们从卜子夏思想、学术贡献、设教西河相关考证、对后世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
卜子夏是是孔子高徒、孔门十哲之一,他用毕生精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战国时期轴心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思想与成就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卜子夏也将毕生精力和学识奉献给三晋大地,留给三晋大地宝贵的精神财富,增加了三晋文化的厚重。在山西文水县,有山因是子夏晚年退隐所在地,所以名为“子夏山”,山上的一个石窟名为“子夏室”。
中共文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新杰参加了研讨会,他在研讨会上发言指出:“根据众多学者研究考证,文水应该就是子夏设教西河之地。《水经注》、《山西通志》等典籍都有明确的记载。更为可靠的是,文水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可以佐证设教西河的历史事实。包括被誉为三晋历史名山的子夏山、隐堂洞、子夏石室、卜夫子祠,隋唐乃至更早的摩崖刻石、造像。另外,文水县域范围内还有近二十处以子夏命名的村庄和纪念子夏的祠庙。”
在谈到子夏文化的历史影响时,石新杰说:“子夏文化就是我们文水的根脉、源头。文水旧县志中讲到,文水人素刚劲、好学文,这完全是子夏余风的结果。耕读传家,雅好学文,几乎是文水人的生存方式。正因为这样,文水历史上举人、进士辈出。直至今日,文水的文化教育为人称道。可以说,文水作为子夏开创的文献名邦,余风不绝,日益光大。”
此次研讨会,文水县共提交论文5篇,王学礼、于子尧、刘新创、王秀琴以及文水籍人张勇耀等,围绕子夏与文水渊源、文水的子夏遗存、子夏思想成就等方面在大会发言。“文水是子夏西河设教主阵地”的观点引起与会专家的积极反响,并对文水县委宣传部、县文物旅游局印发的《子夏山》图册表示赞赏,纷纷表示将伺机登临子夏山、寻迹隐堂洞。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和上海卜子书院共同举办。其中,文水参会专家的积极参与,对于宣传文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文水厚重的人文资源,提高文水作为子夏设教地的文化知名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