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一组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带上一份安静淡雅

寻世间美好之物

追忆三十年前的

那些年月

那些时光......

交通篇

那时候,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

二八自行车是那时候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二八指的是轮子的直径为二十八英寸,以前爸爸送孩子上学,前面大梁上坐一个,后座上再坐一个,那时老爸的肩膀,宽厚温暖,坐在上面是满满的幸福。

公路上也有卖票的小公交,但是并不多。

那时候的火车是绿皮车,嘈杂拥挤的火车站,车厢里列车员来回穿梭卖着盒饭。

那时候买飞机票得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机票!七八十年代坐飞机的人大多都是政府官员,因公出差,百姓出行不会选择乘坐飞机,那时候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块钱儿,一张机票四五十块钱,坐飞机还是很奢侈的。

生活篇

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爸爸经常把算盘打得啪啪响,看着爸爸手里翻飞的算盘珠子,感觉特别厉害。

妈妈没事就会坐在缝纫机前,做起针线活,这意味着又有新衣服了!即使只是拿旧衣服缝缝补补,也十分满足。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印花的老床单,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俗气。

一到天气晴朗的日子,两树之间系上根绳,开始晒被子。

那时候,集市都特别简陋,没有固定的房子,都是挑着担子摆摊,小贩从不缺斤短两。

80年代,爱美的女人甩掉了长辫子,开始流行烫发,顶着大波浪卷儿走在大街上,潮范儿十足。

那时候,没那么多水乳、眉笔、口红,一盒雪花膏,就是女人全部的化妆品。

那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家家户户都搬着凉席和竹床,在马路上、街道上打地铺,想要好位置都要抢呢。

那时候,家里没有洗衣机,妈妈们洗衣服都用搓衣板,这些东西放在今天都成老古董啦。

那时候,家家户户好像都有这种大衣柜,存放着我们温暖安定的小日子。

饮食篇

那时候,10元钱就能养活一家人,蔬菜水果才几毛钱一斤。

年,上海最高级国际饭店的一桌酒席,茅台酒8块钱。

饮料是桔子水,那个年代流行的饮料。

那时候,可乐刚刚进入中国,逐渐在全国风靡开来。

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卖冰棒的叔叔每次吆喝着经过,大家一拥而上。

大伙儿把整个车子团团围住,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写着“冰棒”的箱子。箱子不大,里面“冰棒”花样却很多,恨不得各样来一个。

偶尔奢侈一下喝健力宝,瞬间变身“土豪”,引来身边小伙伴羡慕的目光。

那时候,我们的零食少得可怜,能有个棉花糖、雪人冰棍,都可以高兴老半天了!

那时候烧饭还是用灶台,饭粒粘在锅底,香香脆脆就成了锅巴,锅巴可是相当管饱的,没有牙的小鬼头,只有看的份儿。

以前家里有老人,过年做小辈的来拜年,都是四大件,果子糕点、几瓶酒、罐头和糖。

年代初,上海淮海路上的西餐馆收银台,整个装饰让人无法联想到西餐,主要菜肴基本都不超过一块钱,冰激凌加咖啡只有五角钱。

上学篇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书包也没那么重,文具盒都是铁的,上面还有乘法口诀表。

  那时候,没有补习班,小朋友们放学回家,在门口放个板凳,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看老版西游记、海尔兄弟、黑猫警长、小糊涂神等。

  那时候,考试卷子都是老师自己刻字印刷的,考完试后考生手肘都被油墨蹭黑了。

  那时候的人们对知识和学问充满了敬仰,图书馆里总是坐满了人,大家都在认真地看书做笔记。

  老师经常布置写字作业,偷懒的孩子会用好几支笔绑在一起,刷刷几行就写完了!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宿舍都是破旧而拥挤的,但是大家感情特别好,不像现在都是各玩各的手机或电脑。

娱乐篇

  那时,虽然没有高科技的娱乐,一台电视就能够凑足几家人过来,一起拉家常,一起津津有味地看节目。

  那时候,电视节目也相对单调,一到晚上10点就没有电视节目了。有时候很多电视台还会出现这个画面,让你心里痒痒的,盼着电视台快点恢复播放。

  那时候,小孩子的课外生活非常丰富,一群小伙伴来家里找你,一起在院子里玩跳房子、弹弹珠、跳皮筋、捉迷藏……

弹弹珠

跳皮筋

斗鸡

罩麻雀

打元宝

玩泥巴

投沙包

打乒乓球

  那时候,流行音乐开始在大街小巷唱响,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爱的歌手,会收藏很多他的磁带,在悠闲的午后用录音机放着听。

  那时候,夏天的晚上,大家都集中在小广场上乘凉,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们就发了疯似的玩儿,直到广场上放电影,人们才会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动。

婚恋篇

  那时候,男女谈朋友可比现在严肃得多。约会是提前一周定好时间,包接包送,接走之前要征得女方家长同意,还要顺手带点小礼物,不必贵重,但要好看,而且午夜十二点前,必将女孩送回家。

  那时候,约会也没有太多地方可去,简易的圆饭桌、小方凳、日光灯管、双喇叭录音机、嘈杂的人声……这样的“咖啡厅”特别适合一段天长地久的开始。

  或者在公园里慢悠悠地呆上一下午,风景与你,俱好。

  那时候,没有   那时候,结婚还没有“房子、票子、车子”这么一说,女方最看重的还是小伙子的人品行不行。那时候的姑娘,更愿意跟心爱的人一起吃苦,一起过熨熨帖帖的小日子。

  那时候结婚,没有录像,没有司仪,没有彩排,甚至只有一身红衣服,连婚纱都没有,更别提豪车接送了,有的只是新娘新郎脸上幸福质朴的笑容。

  那时候参加结婚宴席,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搪瓷脸盆,颜色大多是红色,还会印着红色的喜字,是亲朋好友们祝福两口子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30年光阴匆匆而过,

正如席慕蓉所说,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致那些最美的时光!

致那些永远回不去的曾经!

打开你尘封的记忆,

邀你讲述那个岁月的故事,

宣宣在留言处等您哦!

来源:美篇

编辑:马红梅责编:郝宏勇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多少钱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wh/1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