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明泰投研12月3日股市要闻

一财经要闻

1.顶层文件出炉七部门合力出硬拳规范惠农补贴

日前,由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办、银保监会等有关部委,研究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印发。

  《指导意见》剑指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乱象,明确提出清理整合等4项具体举措,调整优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体系,旨在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让每一分钱都用在老百姓身上。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年,所有直接兑付到人到户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原则上均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清理整合补贴政策和资金、规范代发金融机构、搭建集中统一发放平台、加强公开公示等工作基本完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监管格局基本建成;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补贴政策更加科学,资金绩效明显提高。值得   例如,向社会公布补贴政策清单。以公开促改革,加快补贴政策和项目资金清理整合进度,提高补贴政策和资金使用绩效。 规范代发金融机构。从源头上解决“卡出多行”“一人多卡”“人卡分离”等问题,要求首先由各省级政府依法选择代发金融机构;然后由市县级政府在省级政府确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鼓励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发放补贴规范补贴资金发放流程。堵塞漏洞,推动制定涵盖补贴资金申报、审核、发放、公开公示等环节的操作规范,实现管理规章制度化、程序流程规范化、操作权限明确化。

  搭建集中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对补贴资金核实、比对、支付、发放、公开公示等重要环节数据的集中采集和管理,为补贴信息公开提供保障。要求加强补贴资金管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严肃追究违法违规人员责任。

  依法依规公开补贴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除涉及个人隐私的以外,推动补贴信息面向社会公开,实现补贴信息公开与村(居)务公开有效衔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惠民惠农涉及基本民生问题,以制度体系保障把惠民惠农补贴切实落实到各个主体,把好事办好,非常重要。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非常及时。此外,也要注意运用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完善惠农补贴的管理,实现更好的效果。同时,对地方的实施情况做动态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改进奖惩办法也很必要。

2.更趋精准灵活货币政策渐回归常态

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发布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亿元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有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实现净回笼1亿元。在跨月的时间窗口,央行连续进行逆回购,更是打破月中续作的惯例开展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体现了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图。

临近年底时点,央行仍会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方式进行流动性调节。而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正常,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准的概率也相对降低。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为灵活适度,但不会贸然收紧。

12月2日,央行开展了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由于当日有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亿元。实际上,在11月下旬,央行连续多个工作日为资金面“补水”。11月30日,还开展了亿元MLF操作。此前,央行已经形成每月月中续作当月到期MLF的惯性操作,央行于11月16日续做亿元MLF,11月30日再次开展亿元MLF操作超出市场预期。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央行在月末时点投放MLF,具有临时性特点,受信用违约事件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月末效应影响下,大行资金融出也相对审慎。央行希望通过MLF的临时性投放引导大行加大流动性支持力度,助力资金面平稳跨月。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认为,通过加大MLF操作规模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引导同业存单利率向MLF操作利率回归,也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央行的频频操作助推目前市场利率处于相对低点。从12月2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隔夜Shibor下行1.1个基点报0.%,7天Shibor下行4.7个基点,报1.%。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年底前受银行考核临近、市场提现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市场流动性将趋紧,不过届时央行会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等方式予以对冲,因此短期市场利率有望保持在2.20%的政策利率附近。王一峰则表示,12月是传统财政支出大月,这将助力流动性改善,预计12月面对亿MLF到期,央行仍将采取等额或小幅超额续作方式,短端资金利率和利率走廊有望继续维持稳定。

  展望未来,大部分业内人士也认为,央行仍将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补充市场流动性,而降息降准的概率在下降。整体而言,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向常态化回归,并体现为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报告称,考虑到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防风险,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下降。但考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确性,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企业。与此同时,考虑到债券违约风险加大金融市场波动、推高风险溢价的可能,需要货币政策及时做出对冲,防止金融市场超预期波动引发的货币市场利率过快上升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货币政策已逐渐回归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政策将贸然收紧。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也表示,从趋势看我国经济比较强劲,政策效果正在发挥作用,市场信心在恢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要考虑下一步的政策,总体上要继续保持松紧适度,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要把实体经济服务好。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表示,疫情后中国经济平稳恢复,货币政策的确无需大水漫灌,但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稳定经济增长,同时防范金融风险,所以不宜收紧货币政策。他指出,当前远未达到收紧货币政策的条件,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之前,都不应收紧货币政策。

3.深交所首批信用保护凭证试点项目成功发行

12月2日,深交所首批信用保护凭证试点项目成功发行,标志着深市信用保护凭证业务正式落地。

  首批3单信用保护凭证分别由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创设发行,名义本金合计7万元,参考实体分别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狮桥—中信证券胜冠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华能贵诚—招商—牧原惠融供应链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受保护债务涵盖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凭证买方涵盖受保护债务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投资人。

  首批凭证试点项目受保护债务主体均为民营企业,凭证创设有效提高了投资者认购及持有民企债券积极性,助力民企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其中,国泰君安通过创设发行以TCL科技集团为参考实体的信用保护凭证,帮助债券持有人释放授信用于新增民企债券投资。中信证券创设的信用保护凭证受保护债务底层资产为狮桥融资租赁向约个小型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发放的租赁贷款。招商证券创设的信用保护凭证受保护债务实际资金用途为向牧原股份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供应商支付采购价款,有助于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近年来,深交所持续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创新,不断丰富产品服务。深交所于年11月推出信用保护合约业务试点,并在合约业务稳健运行基础上,于年10月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信用保护凭证业务试点的通知》,鼓励更多市场机构参与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截至目前,深市累计已通过信用保护工具支持14家民营企业融资亿元。

4.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标普指数续创历史收盘新高

美东时间周三,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标普指数续创历史收盘新高。截止收盘,道指涨59.87点,涨幅0.20%,报.79点;纳指跌5.74点,跌幅0.05%,报.37点;标普指数涨6.56点,涨幅0.18%,报.01点。板块方面,航空、能源股普涨,其中波音、西方石油均涨逾5%。中概新能源汽车股反弹,其中蔚来涨近6%,小鹏汽车涨近7%。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日报收于.39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78.66点,涨幅为1.23%;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01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37点,涨幅为0.02%;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24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69.06点,跌幅为0.52%。

二行业动态

1.多地交通强国试点方案获批、港口航运被重点提及

近日交通运输部批复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安徽省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其中港口航运被重点提及。根据批复,1)上海预期通过1-2年时间,国际集装箱运输交易平台建设及运营取得初步进展,实现邮轮船票认证码和口岸通关认证码等多码合一;通过3-5年时间,洋山港区铁公水一体化自动驾驶集疏运体系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制造,海工特种船舶、隧道工程、深潜水装备研发取得显著进展。2)广东预期通过1-2年时间,完成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国产码头生产操作系统(TOS)投入应用,全省港口70%码头泊位覆盖岸电设施,码头岸电总体使用率达20%以上,港口岸电使用数据实现实时监测;通过3-5年时间,电动船舶基本建造完工下水并在运营使用上取得典型经验,智慧航道基本实现数字化,电子航道图导航、船舶高效过闸、航运实时信息等服务水平全面提升。3)福建预期通过3-5年时间,基本建成陆港国际寄递物流协同发展体系,“丝路海运”形成国际航运物流品牌,港口绿色、智慧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港口船舶岸电使用常态化。4)江西预期通过1-2年时间,完成智能航运发展总体规划设计,初步构建智能航运体系,智能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信江智慧航道和智慧船闸管理系统初步建成,信江航道智能感知与控制、船闸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初步实现;通过3-5年时间,完成赣江智慧航道、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建成智能航运运行调度中心,实现数据采集汇聚、船闸集中控制、航道智能管理和船闸航道数据融合,建成红光码头无人驾驶集卡系统、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全要素时空一体化分析平台。5)安徽预期通过1-2年时间,勘察设计数智化、运河建设工程技术、水下建筑养护检测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芜湖港无人道口、智慧堆场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综上,预计港口航运业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将提速,利好:

1)皖通科技()已形成了集出行服务、联网收费、车联服务、路网运营、安防监控、政务服务为一体的大路网产品架构和船舶跟踪、集装箱跟踪、自动化码头控制为一体的智慧港口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

2)振华重工()年港机产品进入到全球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多个自动化码头订单;

3)中远海科()顺应“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发展趋势,组建了智能系统与产品事业部,着力开展港口自动化、船舶岸电应用等业务。

各地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下发,利好港口中长期发展,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jj/7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