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清文水县开栅镇中心校今天
文水县马西乡康家堡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落,红色文化资源深厚,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有文水“小延安”之称,是抗战时期中共文水、平介、汾阳县委机关所在地,是我军军用物资的集散地。怀着对革命前辈的敬仰,在年七一前夕开栅小学联合党支部组织该支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深入红色康家堡,重走前辈英雄路,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走过曲折蜿蜒的山路后,一幅春意盎然的山乡天然画图映入眼帘。此起彼伏的墨色山脉、错落有致的依山窑洞,黄土气息浓郁的层层梯田,浓淡疏朗的勃勃葱绿,无不牵引着我们的视线和脚步。康家堡,我们就这样天若使然,不期而遇了! 未行多远,车就在村口停了下来。令我再次惊讶的是村口的两株老槐,根脉粗壮斑驳,树冠交相簇拥,虽已越千年不朽古龄,却勃勃生机、枝叶葱茏,它们可以说是康家堡的又一道风景,红布加身,喜气盈盈,既像两位迎宾,一南一北,夹道欢迎;又若一对智者,一阳一阴,守护着古村的血脉生灵! 土生土长的高长华老人,远远看到了我们一行的三辆车,高兴地站在村口迎接我们;老人今年已经七十多岁,是康家堡历史的见证者;他热情好客,说起话来激情飞扬、妙语连珠,非常健谈、开朗。我们被他的淳朴、善良所感动,邀请老人担任我们这次康家堡之行的向导,开启了今天的红色之旅。 驻足刘少奇通过敌人封锁的秘密红色交通线去延安的路居处,聆听着高长华老人动情的讲解,老一代革命家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南征北战的艰苦岁月,不禁让我们心潮起伏…… 来到革命老前辈贺龙、李井泉解放文水时的战役指挥部和居住处,瞻仰着伟人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看着破旧的房屋以及艰苦的生活环境,想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革命前辈在这样的条件下,用小米加步枪创立了新中国,又不禁使我们感慨万分…… 移步村外,我们来到八路军32位烈士的墓前,听着老人的讲述,看着这些无名烈士的长眠之地,眼前的场景让我们浮想联翩,多少英烈的鲜血洒在这片热土上,他们用生命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和积极分子,我们理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着英雄开创的道路,不断前进、前进…… 听老人讲,上世纪六十年代,天津知青张铁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文水这一偏僻的小山村,住在这个非常简陋的窑洞里,而且扎根康家堡三十余年,守住了寂寞,忍耐了贫寒,从一名民办教师做起,经她之手培养出来好几名大学生、研究生,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她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心潮起伏,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新时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不懈的努力! 康家堡真似一个神秘的宝地,这里有解读不完的源远历史、有看不够的山水美景、有听不厌的风土人情。乡村的根脉离不开土地,乡村的味道弥漫在我们的心际,或在深浅不一脚印里,或在浓淡相宜的雾色中,或在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牛羊欢歌中,或在四季瓜果飘香的丰硕里,或在蓝天白云的眷恋中,或就在我们从未走远的记忆里。 故乡就是出发的那个源头,走得越远,越想回眸!站在天地间,我们不希望自己无根飘浮,不希望成为空心过客。当我们作别故乡,挥一挥衣袖时,留恋的是她红色的记忆,温润纯朴的气息,还有青山绿水的广袤天地!人生繁华,留给每个人的收获大小不一,但走近康家堡,走近故乡,我们的心就会醒来,觉知一切美好的东西……谒康家堡作者:牛鑫印十里晨岚七里山,清风微煦子夏巅。风动枝头鸟声急,泉映石上虾影憨。峰回古村康家堡,路转伟人戎马间。驻足先贤经行处,犹忆硝烟小延安。编辑:高艳清
文字:宋慧
审核:周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