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诵读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张木晴谢宝金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市直机关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心、凝聚力量,赣州机关党建推出“党史诵读”专栏,邀请市直机关广大党员诵读党史故事,通过音视频的形式,重温中国共产党年来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动人故事。今天推出《党史诵读》第八期:《谢宝金:背着68公斤重发电机到延安的“长征模范”》。本期诵读者: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张木晴谢宝金:背着68公斤重发电机到延安的“长征模范”

年,江西于都铁山垅钨矿工谢宝金34岁,身高将近1.9米的他,力气大到能挑起斤的东西。一天,时任中华钨矿公司总经理的毛泽民找到谢宝金,问他愿不愿意参加红军。谢宝金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并被安排到中革军委总参情报部,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在情报部,谢宝金和战友一起负责手摇发电机。年10月红军准备转移,临行前首长对他说:“老谢啊,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耳朵’和‘眼睛’,没有这个机器我们打不了胜仗。”谢宝金坚定地回答:“首长,您放心,我一定会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保护它们。”

长征开始后,由于通信设备十分有限,中革军委只有一台发报机和一台发电机,因此派出了一支人的加强连保护这些设备。但是,长征途中前有堵敌后有追兵,头顶还有飞机轰炸,战友们一个个牺牲倒下,到过草地时,个人的加强连只剩下3个人。

过草地时,谢宝金知道背着发电机是很难过去的,他制作了一个竹排,将发电机放在竹排上,人在前面拖——就这样,硬把68公斤重的发电机“拖”出了草地。

过草地后,又要开始爬雪山,由于雪山的小路陡峭狭窄,发电机无法多个人抬着爬。谢宝金对战友说:“你们抬起来放到我肩上,我一个人扛过去!”经历重重困难,谢宝金终于把发电机完好地背到了延安。

在延安,谢宝金参加了3万人的庆祝大会。大会上,毛主席称赞他是“长征模范”。

新中国成立后,谢宝金被分配到北京工作。之后,他向首长请示回家乡。经批准,年谢宝金回到了于都老家,被安排到供销社收购部当收购员——这份工作他一直干到76岁退休。

有一次应首长之邀,谢宝金带着侄子谢林贵去北京。走在招待所柔软的地毯上,那时谢林贵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叫地毯,只是心想,老人在于都乡下睡的是用稻草铺就的床,如果能在老人床上铺一块这么柔软的东西该多好啊!首长知情后,立即给谢林贵裁剪了一块,要他带回去给老人铺在床上。后来,谢宝金知道后,把侄子谢林贵狠狠批评了一顿:“不能因为我是老红军就搞特殊,更不能拿公家的一点东西。”回家时,老人坚决不带走这块地毯。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时,谢宝金一眼看见那台发电机,非常激动,走上前想要摸摸它。工作人员见状制止说,“同志,这是我们一位老红军从江西于都一路背着走过长征的发电机,您不能摸!”谢宝金默默地走开。

看着老人走开的背影,陪同人员对工作人员说:“同志,你知道吗?他就是那个背着发电机走过长征的红军。”工作人员注视着谢宝金远去的背影,庄重地敬上一个军礼……

粗糙的铁锈爬满了六脚支撑的铁皮架,斑驳的军绿色发电箱安置在铁架中央,木质手摇手柄被磨得光滑——这是一台“走”过红军长征的手摇发电机。看似简陋的它却有68公斤重,支撑着整个长征的发报机收报机供电——在它的背后,是革命战士谢宝金的长征之路。

往期精彩回顾

市直机关工委黄昊:“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市妇保院丁乐: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赣州广播电视台王艺菲:你的名字是我念过最美的情诗

市直机关工委吕纬东:遵义会议实现伟大的转折

市委宣传部王宗连:只为一个“等”字,她守候了七十多年

市司法局蔡勇:红井

医院张金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

编辑:张才宝林燕审核:谢秦主办:中共赣州市直机关工委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zx/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