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哪个乡镇没有庙会呢?哪个人没有赶过这吃喝玩乐、比肩接踵、五行八作、人山人海的庙会呢?哪个人没有关于庙会的美好记忆呢?那骡子大马牛羊成群,那鸡飞鹅奔,那商铺地摊上的叫卖声声,那戏台之上下,电影院之内外的老少咸集男欢女愉……故事永留传,还要靠笔杆!来来来,听文水牛人讲咱文水的好故事,绝对原滋原味原情原境原文水。
上集赶会,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那是蛮有意思的事。参加工作后,几乎再没有那样的机会。近年来,每逢农历四月十五老家赶庙会的日子,哥哥姐姐们相聚一堂,大多会给身在异地的我打个电话过来,令我回想起儿时赶庙会的许多往事。
四月十五,是老家(文水县旧城庄)传统庙会的日子。传言这个会日是由我村附近七个村八个社共同发起的,会址设在东旧城村。每逢会期,这七村八社家家都要置酒割肉招待亲友。东旧城村是个三四千人的大村,我们村很小,人口不足五百,距东旧一箭之地。
铁路兴起前,四月十五的庙会是个远近闻名的超级大会,会期为五天,十五是正日子。之所以超大的原因,我看不外三点:一是佛教兴盛有关。农历四月十五,这日子很有讲究,乃佛吉祥日。因为此日是释迦牟尼佛祖诞生、成道、涅槃三期同一日,在南传佛教国家又叫卫塞节,不仅纪念一事,而是同时纪念佛祖一生中三大事——降生、成道、涅槃。卫塞意为月圆,是巴利文译音,象征佛祖德智圆满、福慧具足,真理之光遍照世界,六道众生都能感受到佛祖真理的启示,破除烦恼黑暗、证悟佛性。而当年的东旧城村及其周边村子里的佛家弟子、善男信女日渐增多,所以新建寺庙。七村八社于是商定,起个庙会,会期为农历四月十五。这样,既可吸引人们上香供佛弘扬佛法,又可方便人们买卖东西互通有无,一举两得。二是东旧城、西旧城、旧城庄村三村所在地为古代文水县老城旧址,文化传统使然。三是东旧村处晋中腹地,祁县太谷县近邻,晋商崛起后商路通畅,互通有无所致。
老人们说,每逢会期,山南海北、邻省周县的商家客旅提前蜂拥而至。届时大小商铺林立,布棚蔽日;南北日用杂货,地摊遮地;骡马牛羊鸽子,云集其间;商家叫卖之声,传达天庭;牙行居中调停,袖里乾坤;乡里五行八作,各有所归;吃喝玩乐客官,纵欲放情;可谓人山人海,比肩接踵……
庙会盛况,秃笔难状。
其后之庙会,抗战前后,日渐萎缩;改革开放,江河日下;当下窘况,苟延残喘。
呜呼!往日庙会盛景无缘身临,而今只好蜗居心游神会。
也许是乡愁浓了,我便对庙会集市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