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现设法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并以研究商务法律和社区法律服务为特色,设公法、私法、社会法、基础理论和社会工作专业5个教研室,1个实践教学中心和1个商法研究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双师型教师24人,在读博士4人。
法学院拥有模拟法庭、法学综合实训中心和图书资料室等校内教学资源,并与晋中市榆次区人民法院、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法院、洪洞县、曲沃县、泽州县、文水县、孝义市等基层人民法院,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台县人民检察院及太原市民政局社区管理处、山西省荣军修养院、医院、共青团山西省青少年维权中心等二十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在法学、社会学知识融合的基础上,实施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应用型法治人才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法学院注重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并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种专业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近年来,法学院学生考取研究生人数和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专业介绍
01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以我院商科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法治社会为宗旨,面向区域、面向基层,培养具有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应用型卓越法治人才。法学专业现为我院“上水平”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办学思路清晰,培养目标明确,学科发展态势良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好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法学专业设有公法、私法、社会法和基础理论4个教研室,1个实践教学中心和1个商法研究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双师型教师24人。多位教师在山西法学会各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兼任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等职务,或兼任律师事务所律师、仲裁机构仲裁员等;并邀请山西大学和法律部门的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科,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法学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大有发展前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法治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学习法律要面对理论的深奥、现实的复杂和感情的纠葛,同时也是成就自己,服务法治国家建设的最好选择。因此,法学专业秉承了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宗旨,志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能够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的应用型法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毕业之后能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独立从事法律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法学专业教师团队以科研促教学,充分发挥社区法律服务科研创新团队的作用,以法学实践教学和社区法律服务为研究内容,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商法研究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教育部课题和省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泽州县、洪洞县人民法院合作共同主持山西省法学会、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与太原市民政局社区管理中心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法律服务,发表和出版了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法学科研教学成果。
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刑法、中国法律史、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法律职业伦理等。
就业方向
政府部门、企业、政法机关、司法辅助工作、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等机构。
02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为我院新设专业,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在专业建设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设有社会工作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人,双师型教师6人,是一支由具有深厚理论造诣、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社会服务机构资深人士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督导队伍。
社会工作专业是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物业管理、医学、法学等为辅助学科,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的学科。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与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弱势人群;预防和解决部分因不良互动方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工作这一新兴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受到了全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