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推进一村一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近年来,文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相关部署,在推进“一村一品”的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驻村帮扶力量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依靠农业资源,发挥平川优势,拓宽发展视野,引导全县农村逐步发展成“一村一品”的良好格局,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一、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体系建设

一是打造“一村一品”名优品牌,增强品牌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对特色产品开展原产地保护和商标注册,力争每个产业都能培育出名优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竞争力。年度山西省名牌产品评选中,我县山西贤美食业有限公司的贤美牌(清真)牛肉制品,山西牧标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牧标牌鲜、冻分割牛肉,吕梁野山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吕梁野山坡牌沙棘汁饮料被评为山西名牌产品,居全市前列。同时,积极争取“文水南武度长山药”“南安女皇贡梨”等特色农产品注册地理标注认证。二是优化农业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以发展基地建设作为抓手,引导“一村一品”向优势产业带聚集,改变“大而散”和“小而全”的生产格局,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推进产业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培育发展了玉米繁育生产、梨果经济作物、设施蔬菜生产、葡萄种植、肉牛养殖、畜产品加工、蛋鸡养殖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共带动农户7万户,形成“肉鸡、肉牛、梨果、蔬菜、干果”五大基础翻番产业,为我县“一村一品”迅速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三是推进体系建设,扩大市场占有率。根据“一村一品”发展需要,集中建立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启动运营电子商务创业园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加快农产品流通,助推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较大农产品物流企业10户、农副产品营销大户户,货运量达万吨,销售产值20亿元以上。农村市场全面推进,建成农产品专业市场4个,其中上贤蔬菜市场、西韩梨果市场年交易额超过0万元。农资连锁经营基本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农村超市和便民店数量逐年增加,年销售额超3亿元。

二、扶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与建设。落实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重点扶持省市“”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目前,全县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户,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到89亿元,占到全市1/3以上。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更好地发挥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市场辐射带动能力,为“一村一品”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围绕龙头企业抓好产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开展企业帮扶专业村活动,龙头企业有针对性的包联一两个专业乡村,使其成为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销售前景好的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扩大“一村一品”的经营规模。如大象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河西村)养殖户饲养余万头生猪,延伸发展生猪产业链。三是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如仙塔食品集团通过与包联村农户以订单、合同、合作等形式,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原料种植基地16万亩,带动农户户,户均增收0元。

三、依托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探索发展“一村一品”新模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探索发展“农户+合作社+支部”等新模式,不断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农民的就业渠道。如孝义镇东夏祠村以优质土地资源为依托,采取“村委+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积极为西瓜套种茄子种植试点争取政策支撑、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引导发展西瓜套种茄子种植。目前,全镇种植余亩,产量吨,实现收入30多万元,每年为东夏祠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靠分红、打工还赚钱”发展新机制正在探索完善。二是组建发展“一村一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民致富。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个、家庭农场55个、合作社成员户,带动农民8.5万人,年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1.9亿元。如牛家垣村牵头组建核桃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积极为合作社提供土地、技术、流通等服务,全村种植核桃5余亩,年收入达万余元,每年集体经济创收2万余元。三是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经济新增长点。鼓励各村在原有“一村一品”产业的基础上,多向发展梨果种植、设施蔬菜、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以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培育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如刘胡兰镇贯家堡村在发展形成番茄种植基地之后,葡萄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也初具规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西城乡武良村由种植玉米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芦笋项目,将村内亩土地集中流转,以村民入股形式种植,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增收。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规范化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zx/4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