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水县委、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及巡察机构充分发挥巡察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切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确保巡察组的心血和汗水不会白流,努力把巡察成果转化为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扫雷排险、保驾护航。
一是创新方法压实责任
整改前,除严格履行反馈程序外,增加一个固定环节,由“书记专题会”领导牵头,组织召开由被巡察单位负责人、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长参加的巡察整改集体约谈会,要求其进一步充分明确巡察整改的重要性、必要性,牢牢扛起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加强对整改工作的谋划、组织和推进,积极传导整改压力,推动责任到人、任务到人、要求到位,决不能应付差事搞虚假整改,使矛盾转化,让共性问题变为违纪追责的问题,确保巡察反馈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整改中,纪委监委和组织部主动担起巡察整改日常监督责任,积极开展工作。纪委监委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将巡察整改纳入日常监督工作之中,主动监督、靠前监督,对巡察整改材料严格把关,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定期梳理整改进展情况,动态分析整改成效,持续跟踪督办,增强整改的外部推力和内生动力;组织部对选人用人、党组织建设等方面问题,认真督促整改,开展集中整治,对反映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及时跟进,把日常了解干部情况和巡察结合起来,动态解决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巡察整改工作。
整改后,整改报告由派驻纪检监察组长和分管县领导签字,捆绑责任,对整改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及时向党内和全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各界监督。从第八轮巡察开始,每次“书记专题会”听取巡察情况汇报前,先由巡察办汇报上轮巡察整改情况,对整改效果进行打分排队,书记专题会对整改后续工作作出安排、提出要求,抓紧抓实整改不到位问题的见底清零,深入开展“大起底、改到位、长久立”专项行动,推动所有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留“后遗症”。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巡察整改规范化、制度化进程,督促真改实改、扩大巡察成果,近期,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纪委监委、巡察办巡察整改日常监督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案件管理室、巡察办等部门、股室在巡察整改各环节、各阶段中的职能职责、目标要求、工作流程等,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种监督形式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达到了相互协作、信息共享、同向发力的效果。
截止目前,十三届县委9轮巡察反馈的条共性问题,已完成整改条,整改率97.6%。
二是动真碰硬措施有力
为确保巡察整改措施有血有肉、操作性强,巡察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工作标准,严格要求被巡察单位针对每条共性问题,必须按照“补救措施、追责问责、教育培训、建章立制”四大标准严格整改,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机制。
首先,针对巡察反馈的问题,确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理念,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如少交党费的要补交,领了不该领的款物要退还,工作不规范的及时修正,决不能搞无原则的“下不为例、既往不咎”。如:在扶贫领域项目资金专项巡察中,追缴某房地产评估公司违规多收的易地搬迁房产评估费17.71万元;在第七轮巡察中,追缴某农民合作社骗取的“5+4”项目奖补资金54.88万元,并全部上缴国库。
其次,根据共性问题大小、性质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或者诫勉谈话、警示约谈、通报批评、责令检查、调整岗位等组织处理,把追责问责作为巡察是否见底见效最直接的检验,用问责唤醒责任意识,用办案放大震慑效应,切实发挥巡察监督利剑作用。
再次,针对被巡察单位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缺失问题,邀请纪检部门领导干部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依纪依规履职尽责的自觉性、主动性;针对党员干部业务知识欠缺、履职能力不高问题,邀请组织、宣传、财政、审计等部门权威人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专题辅导,切实提升其工作能力。
最后,针对工作中的漏洞短板,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以前有制度但不完善的,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前没有制定的,要研究出台。真正做到用制度来管人、管权、管事,防止同类问题和错误再次发生。
三是举一反三扩大战果
每轮巡察结束后,巡察办对共性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向全县各单位印发《巡察通报》,要求其主动对号入座、自查自纠、提前整改。同时,选取两三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交县委政府开展集中整改或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工作、转变作风、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制度机制,实现每一轮巡察集中解决两三个面上的突出问题,切实形成了全县政治意识明显增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作风持续好转、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良好局面。
如:县委组织部针对巡察发现党员干部管理不规范、部分干部违规兼职取酬等问题,开展了“加强科级干部日常监管,整治乡镇干部走读、机关人员经商办企业、吃空饷、兼职取酬、违规借用人员”为内容的“一加强五整治”,建立健全了干部日常监管制度,推动干部管理步入正轨;针对乡镇没有周转房、办公用房危旧狭小、有8个乡镇属于D级危房的实际,推进12个乡镇周转房和办公用房填平补齐工作,共计建筑面积平米,总投资万元,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乡镇干部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整体改变;针对全县99个村级组织无活动阵地的问题,推动完成33个新建、66个改扩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任务,提速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针对乡村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为全县13个乡镇(办事处)增配农经工作人员12名,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规范村财乡管工作。
如:县委针对部分村毁地挖砂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开栅、凤城辖区有关村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实施投资2亿元总面积.68亩的砂坑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实施打造路网、削坡整形、栽树复绿、砂郊公园等建设内容,目前已合计种植各类树种10万余株,初步实现了“砂坑变景区、村庄变景点、路网变景观”、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
为进一步扩大巡察震慑效果,年10月,巡察办从近年来我县巡察发现并给予处分处理的典型案例中选取30例进行深入剖析,汇编形成《巡察在身边》一书,作为全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以案促改”专项活动的指定警示教材,下发到全县基层党组织,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守规矩、讲清廉、转作风,真正起到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促进全县政治生态不断净化,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巡察是政治巡察,整改是政治任务。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巡视巡察机构新部署新要求,群策群力,自上而下形成县委书记专题会议明责交办整改、县分管领导推动整改、纪委监委和组织部门日常监督整改、派驻纪检监察组全程参与整改、巡察机构统筹推进整改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落实责任到位、标本兼治到位,把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体现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生态上,体现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为推动我县“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作出新贡献。(文水县委巡察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