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离不开茉莉花茶,图的就是一份惬意
如果用嗅觉来形容北京的冬天,有不少味道都让北京人印象十分深刻,而弥漫在北京空气当中的味道离不开老北京人喜欢喝的茉莉花茶,因为它是北京特有的花香
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唱出了咱北京人的思乡情,而这所谓的大碗茶就是用茉莉花茶泡出来的,而老北京人常说的高碎,高末儿说白了就是茉莉花茶的茶叶末子
无论是阳春白雪的茉莉花茶还是几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老北京人都好这一口儿,据说过去安徽徽州有位姓吴的老先生,他随从一位举人进京会试,出门儿的时候身上带了点茶叶,为了感谢北京人对他的照顾,把自个儿带出来的茶叶送给了北京人
没想到北京人喝完赞不绝口,纷纷劝说吴先生摆个茶叶摊儿,谁成想没过多久后,吴先生就在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门洞里摆起了茶摊儿,没一会儿茶叶就销售一空
发现在内城满汉居住最密集的地儿甭管是达官显贵还是穷苦百姓,大伙儿都好这一口儿,后来举人落榜后需要继续留在北京苦读,让吴先生帮他回家取些银两,而吴先生回去之后带了不少茶叶,正式开启了他在京城的茶叶买卖
这个故事就是老字号吴裕泰的来历,茉莉花茶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却有不少学问,茉莉花的品种特别多,适合制茶的是单瓣儿茉莉花,因为这种茉莉花做出来的茶叶香味浓郁,除此之外双瓣儿茉莉花也合适做茶
只不过它的味儿稍逊于单瓣儿茉莉花,但架不住人家双瓣儿茉莉花生命力强,比较容易丰收,而所谓的窨制说白了就是茶叶吸收花香的过程,而茉莉花茶的窨制是十分讲究的,比方说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
说白了就是在制作花茶的时候需要窨制三到七遍,这会儿好茶跟次茶就拉开差距了,不少假的茉莉花茶香度不够都用香精提香,在北京的寒冬腊月里还能闻到这人间第一香绝对是一种享受
其实茉莉花茶不是绿茶和茉莉花简单的拼配,因为细分起来的话种类有很多,比方说茉莉花茶也有清真的,它就是牛街里的清真味儿,清真茶叶跟普通的茶叶有很大的不同
它的特点就是汤清色重,杀口耐泡,因为它揉捻的力度跟普通的茶叶力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汤清色重,杀口耐泡,这是清真茶的独特口味儿,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穆文英的茶铺开张之后北京人纷纷来捧场
地道的清真饮食十分讲究,所以清真茶叶不仅仅是对口感和汤色有要求,清真茉莉花茶的制作自打第一代创始人穆文英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自个儿独特的一套制茶手段,清真茶叶炒制时用的是烛油并非是动物油
这个讲究是原原本本传承自正兴德的创始人穆文英的,从这个讲究开始正兴德茶叶就保持着清真本色,也正是因为这种讲究才让正兴德的茶叶符合了清真茶,汤清色重,杀口耐泡的口感
说起茉莉花茶就不得不提观音寺街32号老字号张一元了,说起张一元老北京人都不陌生,因为它家的茉莉花茶是老北京人最得意的一口儿,而现如今张一元的店铺在京城遍地开花
看过话剧《茶馆》的老北京人都知道,老掌柜为了能够继续经营自个儿的茶馆不停地改变自个儿茶馆格局,从刚开始的茶馆加餐馆儿变成了后来的茶馆加旅馆儿,最后又变成了只能喝茶的茶室
而《茶馆》中老掌柜的所经历的这一切,张一元也经历过,在年的时候,张一元在观音寺街就有一号,而那时候掌柜的名字叫张瑞歧,经营的类别就是茶室,跟旧时门牌号32号相对应的是新门牌儿57号
后来这儿变成了一间饭馆,而最早张一元就在这儿经营,占地也没多大,北京人的生活自古以来就很有讲究,有一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吃点心找正明斋,买茶叶认张一元
公元年安徽人张昌翼经过自个儿的努力终于在北京的大栅栏开办了自个儿的茶庄,之所以叫张一元儿取的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图的就是一个吉祥寓意
过去在老北京的众多商店当中,张一元茶庄是头一个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戏曲等来吸引北京人的
听老北京人说当年张一元儿播放彭素海用西河大鼓演唱的‘三下南唐’每次播放的时候都能吸引不少老北京人,虽然张一元儿是京城老字号,但回首往事的时候不难发现张一元儿的发展过程离不开秉承传统,坚守老礼儿的讲究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老北京人对它赞不绝口,而老北京人喝茉莉花茶除了讲究之外还透露出了一份惬意,早清儿起来先沏杯茉莉花,一天心情都倍儿好!
? 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崇文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