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苍苍,汾水洋洋,先烈伟绩,山高水长。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吕梁精神,不仅激励老区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显著成就,特别是取得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胜利,也是新发展阶段吕梁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日前,吕梁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省、市等20余家新闻媒体,深入兴县、临县、石楼、孝义、汾阳和文水等地,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媒体联动采访活动,探寻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调研转型发展项目,用镜头和笔端,讲述吕梁干部群众奋斗圆梦的幸福故事。
本报记者应邀参加,通过深入采访6位青年代表,探寻美丽幸福吕梁背后的“密码”。
康彦红:16年倾情讲述晋绥红色史 “晋绥红色革命文化,记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为拯救国家和人民,无数晋绥儿女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斗争,并为之流血牺牲,最终创建了20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四大抗日根据地之一——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南北纵长华里,东西横贯华里,人口万之众,先后共辖75县(旗)、市。”尽管讲了16年,可每次提起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康彦红依然饱含深情。 康彦红是土生土长的兴县人,其工作单位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兴县城西的蔡家崖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屏障和前卫,也是华北、华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与党中央联系的交通要道;在解放战争时期,它又是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大后方。年,毛泽东路居此地,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两篇著名文章。 “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康彦红始终坚信,那些如贺昌、张叔平和高君宇等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如雁门关战斗、二十里铺战斗和汾阳六十七烈士殉难地等气势恢宏、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遗址,都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对人的思想和灵魂进行多方位熏陶。 “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努力让晋绥红色资源贴近时代脉搏、贴合群众所需,把晋绥地区的红色故事讲得生动、讲出美感,以此增强民众对晋绥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从而自觉置身其中去体会和汲取红色历史中的精神滋养。”康彦红表示,随着时间的积淀,她更加深爱这份工作,一定竭尽所能,以情怀入梦,捧家国在心,让晋绥红色文化血脉传承,用先辈精神,为今日之吕梁,为社会文明进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薛二兵:三弦+直播,玩出电商新花样 “弹起三弦定了调,服务男女众老少,其他的内容一边边撂,说一说‘抗疫’,不是开玩笑。”一部手机、一把三弦、一袭长袍、一个段子,谈笑间,临县电商青年薛二兵的快手直播间涌入上万粉丝。在普及防疫常识的间隙,他顺势推广本地特产醋和红枣,轻轻松松就赚了钱。 薛二兵弹唱的三弦,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年,临县三弦书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辍学学艺的薛二兵,早年间一直在外打工,生活很拮据。 年以来,临县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程。年临县电商扶贫创业园启动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薛二兵辞去演出公司的工作,在创业园区内租了一间房,开始了他的主播生涯。凭借长期演出积累的经验,以及粉丝对三弦这项传统说唱艺术的热捧,薛二兵迅速蹿红,快手粉丝达到10余万人。 直播带货和文化传承看似毫无关联,却在他身上完美结合。“我们本地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红枣、核桃、蜂蜜、小米、小杂粮、枣木香菇等优质农产品,特别是枣蜂蜜、肾形大豆和有机红枣,被誉为临县‘三大宝’。”薛二兵介绍,在直播带货的同时,他为三弦的传承找到了新出路。 数据统计,目前临县从事电商的人员突破2万人,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特别是“王小帮”“宝珠山”“阳府井”等电商品牌,更是享誉全省、全国,贫困群众不仅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在年阿里研究院全球发布的“-年全国贫困县农产品电商销售50强”排行榜中,临县排名全国第8名、山西第1名。 张云:返乡创业青年的“一碗粥道” “山山和尚头,坡坡鸡爪沟,种地难见苗,十亩一担挑。”长期以来,石楼人都用这首顺口溜自嘲。在本地人眼中,石楼农业是天雨农业、不稳农业、脆弱农业、风险农业。然而,在返乡创业青年张云眼中,黄土高坡依旧充满无限商机。 年年初,在共青团中央驻石楼县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下,张云瞄准了本地红枣、小米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成立了山西青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碗粥道”品牌,致力于纯天然、原产地、零添加的五谷杂粮与优质养生食材等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消费者提供符合现代饮食需求的个性化食补方案。 “一碗粥道,也就是带动百姓脱贫之道、返乡青年创业之道、精品粥类产品之道。产品上市之后,很快受到好评。”一碗粥里有“大道”,在张云眼里,每一份订单都关系到多个贫困乡亲的生计和饭碗。因此,创业以来,公司始终秉承低温烘焙、原料天然,严把品质关。共青团中央驻石楼县扶贫工作队积极推荐张云亮相综艺节目《天天向上》,指导公司开创了直播、扶贫超市等多种销售渠道。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两条五谷杂粮精深加工生产线,同时研发和生产了五谷杂粮低温烘焙系列、五谷杂粮饮品系列、药膳系列、杂粮粥糊系列和杂粮膏方系列等产品。张云表示,进入3.0版本的“一碗粥道”,可形成年加工、转化小杂粮万公斤的生产销售能力,预计可间接带动石楼县农业产业经济收入1.5亿元,有效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宋金锋:村民实现“城市梦”的领路人 “留义股民真自豪,领完福利领钞票,全凭书记谋略好,芝麻开花节节高。”股民分红、土地租金和取暖管理费补贴一到手,孝义市崇文街道留义社区居民庞凤莲便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和庞凤莲一样乐呵的,是入住留义老年公寓的老人闫翠莲,一周七天的饭,顿顿不重样,服务没得说,日子美滋滋。 群众夸赞的好书记名叫宋金锋,是留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近年来,以宋金锋为班长的村党总支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以“蹚出农村城市化发展新路子”为目标,以“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为主线,坚持在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产权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治理水平、优质服务惠民、“三零”单位创建、美丽宜居环境、重德崇文新风上创一流,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整村搬迁、整合资源、社保配套”为主的“村改居”工程,陆续建成留义新苑、文苑、富丽康城三个万人集中居住小区,配套形成学校、酒店、医院、餐饮等一系列服务性产业;率先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当年启动、当年完成的目标,确立了“外拓空间,内挖潜力”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进程,实现了人人有业就,户户能增收。 无论是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还是深入一线为民服务,抑或是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宋金锋总是冲在一线,干在前列。他牵头成立的“金锋工作室”和“留义村代表联络点”,两年来累计接待党员群众余人次,解决各类诉求余件。 “通过自己以身率先,带动形成班子成员带头服务、无职党员领岗服务、退休党员奉献服务的工作氛围,以真而实的为民情怀,鼓舞引领着全村人。”在宋金锋的带领下,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无邪教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党员群众的期盼和愿景,逐渐转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和实在举措,走出了一条“物质与精神并重,经济与社会齐抓”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武松:百年教育名校的“行者” “这里是百年老校——山西省汾阳中学,这里还是吕梁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年,中国共产党汾阳特别支部在这里成立。百年教育名校,百年革命圣地,书香依旧氤氲,红旗更加鲜艳!”汾阳中学校长武松爽朗而又自豪地讲解道,因为与《水浒传》中的行者武松同名,他坦率地称自己是教育路上的“行者”。 汾阳中学是山西省中学教育史上屈指可数的百年老校。早在年,汾州府就创建了“汾州府中学堂”。年,美国卡尔顿大学基督教公理会创办了教会学校——铭义中学。年,人民政府接管铭义中学,并将汾阳、文水、介休、孝义、铭义、尊德等中学合并,组建了山西省立汾阳中学。一百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汾阳中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术自由、教学相长、严格规范、百家争鸣的办学风格。 在新课程实验理念引领下,为逐步完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汾阳中学先后制定了《山西省汾阳中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规范》,确保课堂教学规范有序;制定了《汾阳中学听课评课制度》,由学校资深教师组成了学科专家指导组,通过听评课深入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制定了《汾阳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提出了明确的“教师五认真”细则;制定了《山西省汾阳中学学生学习“五认真”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学生“五认真”细则。精准高效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目标。 “走进汾中,重温革命历史,我们能够深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吕梁乃至山西艰苦卓绝的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和奉献史。”武松说,新一代汾中人将承继百年传统,本着“进德修业、致知格物”的校训精神,本着“以德立校、学做真人”的办学思想,以德育为魂,以智育为基,赓续红色传统,强化品德修养,聚焦家国学校史,聚焦成长学团史,聚焦信仰学党史,以“特别支部”为中心,开展三大工程、十项行动,培育追梦赤子,干立德树人实事,以实际行动开教育发展新局,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李娜:第23任刘胡兰英雄民兵班班长 年1月12日,中国人民忠贞的女儿刘胡兰英勇就义。在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文水县,有一支以刘胡兰命名的女子民兵队伍——“刘胡兰英雄民兵班”,自年建班以来,一直坚守“队伍不散、精神不倒、为人民服务宗旨不变”,一代一代把“刘胡兰精神”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尽管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们执行传承“刘胡兰精神”火炬的历史使命却始终如一。 “刘胡兰精神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每名队员都认为,刘胡兰为了革命,不惜牺牲年仅15岁的生命,我们作为刘胡兰的传人,必须珍惜这份荣誉,在各项工作中都必须争第一。”虽然因军事训练不幸腿部受伤,但拄着双拐的第23任刘胡兰英雄民兵班班长李娜依旧语气坚定、气场十足。 李娜介绍,全班战士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大抓军事训练,练就过硬本领。从早操到就寝,从内务卫生到生活用品摆放,全部按照正规部队的标准执行。在训练场上,为保证动作整齐划一,她们不厌其烦地练习,真正做到脱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 “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忠实履行国防义务,遵纪守法,服从命令,忠于职守,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努力弘扬‘刘胡兰精神’,向刘胡兰烈士学习,随时响应国家号令,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永不背叛祖国!”在刘胡兰纪念馆广场纪念碑前,“胡兰班”的姑娘们再次重温入队誓词,矢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来源:山西青年报
记者:王跃
通讯员:成娜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