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1)临床表现
①主要表现: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不同程度水肿
“三高一低”的四大特征。(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大量蛋白尿。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水肿最常见,凹陷性。
②最主要并发症:感染,50%以上为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最常见)。
其他并发症:血栓,肾静脉栓塞最常见。
③尿蛋白:﹢﹢﹢~﹢﹢﹢﹢
④治疗首选:激素(副作用:库欣综合征、消化道溃疡、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⑤环磷酰胺副作用:出血性膀胱炎、胃肠道反应、脱发、骨髓抑制、远期性腺损害
(2)护理措施
①不需要严格地限制活动,严重高血压和水肿时须卧床休息。经常变换体位,以防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②饮食: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除肾病综合征应摄取优质蛋白外,其他肾脏疾病均为低蛋白饮食)
③阴囊水肿:用丁字吊带托起
小儿泌尿道感染
①最常见的致病菌:大肠埃希菌。
②新生儿多由血行感染引起,以全身症状为主。
小儿泌尿道感染主要途径是上行感染。
③女孩从前向后擦洗外阴。
④泌尿道感染鼓励患儿大量饮水,通过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作用。
⑤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通常认为中段尿培养尿内菌落数≥/ml可确诊。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脑:神经髓鞘在4岁左右发育成熟,故婴幼儿时期遇到刺激易于泛化,受到强刺激则易发生昏睡或惊厥。小儿脑耗氧占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2)脊髓:新生儿作腰椎穿刺时进针位置较成人低,以第4~5腰椎间隙为宜,4岁后同成人。
(3)神经反射
1)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觅食、吸吮、拥抱、握持及颈肢反射等,生后3~6个月消失。
2)病理反射:2岁以内小儿巴宾斯基(Babinski)征阳性可为生理现象。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凯尔尼格(Kernig)征及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阳性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1)常见致病菌:常见的病原体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好发于1-5岁,本病的致病菌还与发病季节有关,冬春季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春秋季常见的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2)感染途径: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等处的化脓灶,少数由临近组织感染发病。
(3)临床表现
1)全身中毒症状:发热,意识改变,烦躁或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惊厥、昏迷。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者可表现为皮肤出血点或瘀斑。
2)颅内压增高:哭声高尖、双眼凝视、惊厥、前囟膨隆。颅内压过高可引起脑疝(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加重等)。
3)脑膜刺激征:阳性。
4)非典型表现:婴儿由于颅骨缝和囟门的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表现不明显。新生儿败血症时需警惕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5)并发症
①硬脑膜下积液:体温不降或热退后复升、前囟饱满、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②脑室管膜炎。
③脑积水:头颅进行性增大、烦躁、嗜睡、惊厥、前囟饱满及眼呈落日状等。
(4)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的目的是防止头痛。
不同病原体所致脑膜炎脑脊液的鉴别
化脑
病脑
结脑
压力
增高
正常或增高
增高
外观
浑浊或呈乳白色
清亮
清亮或毛玻璃样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主
淋巴细胞为主
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
明显增高
正常或轻度升高
增高
糖和氯化物
明显降低
正常
降低
(5)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2)疗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应给药10~14天,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用药7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疗程应在21天以上。
(6)护理措施
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保持安静,取侧卧位并将床头抬高15°~30°。
3)退热时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穿衣服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每1~2小时翻身1次,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擦伤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炎症。
(1)病因:80%以上由肠道病毒(分3种: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
(2)治疗原则:阿昔洛韦主要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连用10~14天。
(3)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卧床不起者,翻身、拍背,防坠积性肺炎和压疮。
2)肢体锻炼:
①肢体功能位;
②增强能力和信心;
③促进语言恢复;
④及早对患儿肢体肌肉进行按摩和伸缩运动(被动体操);
⑤恢复期患儿进行主动体操锻炼;
⑥循序渐进。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多见于10岁以内小儿,临床上可见以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为特征。
病因:65%患儿患病前有病毒感染史。此外受凉、疲劳也是诱发因素。病变主要发生在脊神经根。
临床表现: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7-9月是发病高峰,起病前1-6周常有病毒感染,表现为上感或肠道感染。
自主神经障碍时可表现为:视物不清、多汗、面色潮红、腹痛、直立性低血压、心律不齐、甚至发生心脏骤停。
辅助检查:
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M、lgA、IgG均有增高。其中IgM增高最为显著。
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本病的特征。
如果你也想加入初级护师百日作战计划那很简单你只要是年初级护师考试的同学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