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干部南下概况

作者:姚丽萍年初,大批干部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胸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背上行装扛起枪,浩浩荡荡向南方挺进,参与新解放区的政权接管和恢复建设工作。年毛泽东

干部南下的历史背景

进入年后,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已经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解放战争朝着“夺取全国胜利,解放全中国”的方向迅猛推进。年1月1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献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成了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年1月1日《人民日报》第1版刊登的新华社社论

《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随着解放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全面接管城市和建立新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最为紧迫的任务。为了顺应全国战略形势的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转入反攻做好干部准备,早在年9月8日至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们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干部······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五千万至一万万人口的新开辟的解放区。”同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明确要求从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原等北方老解放区抽调五万三千名干部随军南下,以接管和巩固新政权,支援南方新解放区建设,干部南调工作随之展开,因而也有了南下干部这一历史群体的出现。

孝义南下干部及其分布情况

孝义南下干部大致分为党组织从孝义抽调的干部(包括虽属外籍但在孝义工作由孝义抽调的干部)和孝义籍从其他地区南下的干部两大类。从南下时间上看,大部分为年初南下的干部,少数为年至年第二批南下的干部(大多为家属)。南下干部的抽调工作是逐级分配,层层抽调,遵照党中央和华北局的指示,年初山西各地抽调一万余人组建了三支南下大军,以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干部为骨干,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进入福建省;以晋中区党委为主,组建的“晋中南下工作团”进入湖南、江西等地;以晋绥分局边区的干部为主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入川工作团”进入四川省和原西康省及新疆、西藏等地。

年3月12日,晋中区平遥县水务局全体干部欢送南下干部合影

孝义县当时隶属于晋中区党委二地委领导,因此,由孝义县组建的南下工作团也隶属于晋中南下工作团其中的一支。这支在原孝义县委基础上一分为二(一半南下,一半留下)组建起来的孝义南下队伍也成为孝义南下干部中规模较大,人员集中,成建制配备的一个县级机关架构,这批干部随晋中南下工作团南下到湖南长沙地区。此外,孝义籍在外地工作的干部也有随晋中团南下到湖南,随晋绥分局西北团南下到四川等地的。在此,主要介绍一下随晋中工作团南下入湘的孝义南下干部。

孝义南下工作团的成建制组建

按照中央整体调出的要求,承担南下任务的各级党委政府要成建制确定南下干部人选。晋中二地委给孝义的任务是要求孝义县在两个月内筹组一个县级政权的全套工作班子,包括县直单位和6个区级班子。根据上级配班子模式,即县委设书记、县长各1名,不配副职,县直机关和区政权班子只配一名领导,也不配副职;新区县委工作机构只设组织部、宣传部、工青妇机构、武委会(负责地方武装,如县大队、民兵等工作),大的部门只配领导1名,办事员或干事2-3名,小的机构只设1人,既是领导又是办事员。县委都不设办公室,只配1名县委秘书。县政府设民政科、财粮科、公安局等几个部门,也是1名部门领导,办事或干事3-4人,区级机构设书记、区长各1名,下配财粮助理、建设助理、公安助理、民政助理、秘书、民兵大队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乡里的干部暂不配。这样,全县要抽调的南下干部达余人。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和南下工作团进驻株洲,当时,第一批进驻株洲的十多名干部中,来自山西孝义、年仅16岁的吕盈泉是最年轻的一位。孝义县在年7月解放后,土改、支前、恢复发展生产和建设工作十分繁重,全县所有干部加在一起不足人,还有些干部有车到码头船到站的思想,好不容易盼到老区解放,刚刚过上“三四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又要放弃安稳的日子,这些思想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抽调干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尽管如此,孝义县委仍坚定不移执行上级指示,优先南下班子干部配备。根据上级精神,孝义确定抽调干部的原则:阶级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副职留下正职走,年老的留下年轻的走;独生子留下兄弟多的走;无拖累的干部夫妇两个可以一同走;干部配带的手枪和骑的马匹可以带走,枪支马匹不好的可以在当地调换。所有南下干部家庭一律按军属待遇。同时,针对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县委在县直机关和区级干部中开展广泛宣传,阐明抽调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新区工作的重要意义,动员广大干部踊跃报名。县委领导干部带头,推动抽调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组织动员,主动报名南下的同志十分踊跃。3月初,一个配备有组织、宣传、农青妇、武装干部,还有财政、通信、警卫等方面共余人的孝义南下工作班子组建而成,其中8名为女同志。南下县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原孝义县委书记白乙明任书记,原孝义县长李克荣任县长,原孝义县委宣传部长吕新野任宣传部长,原孝义县委组织部长高兆勋任组织部长。对已批准南下的同志,县委责成专人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同题和困难,并让他们回家探亲,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年3月8日,中共义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南下干部欢送会。3月9日,在机关干部和学校师生夹道欢送中,余名孝义县南下干部在南下县委书记白乙明、南下县长李克荣的带领下从孝义县城出发,踏上南下征途。

石家庄学习、整编

3月10日,孝义南下干部步行到达晋中二地委驻地文水县西城村,与二地委所辖汾阳、文水、交城等县集中后,15日,在南下二地委书记陈郁发等同志率领下徒步抵达祁县后换乘火车到达晋中区党委驻地榆次。18日,在南下区党委书记武光、区党委副书记周小舟带领下从榆次火车站启程,次日到达中共中央华北局所在地石家庄集结,在石家庄整编学习一个多月。为了适应战争环境和便于行军,南下工作团在南下途中实行军事编制,专区编为大队,县编为中队,按部队要求组织训练学习和安排生活。在石家庄,孝义县南下干部正式编为晋中南下工作团二大队四中队。期间,南下工作团干部重点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管理和建设城市。通过学习、参观石家庄纺纱厂、炼焦厂、小型铸锅厂,听取石家庄市长柯庆施关于城市工作经验的报告,使每个干部对城市和产业工人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对城市工作的政策、方针有了初步了解。在整训期间,还进行了一般性的军事教育和行军前的各项组织准备,特别强调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入城纪律守则。

巩县整编,明确任务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4月28日,晋中南下工作团二大队四中队全体指战员奉命从石家庄出发,开始南下。因当时安阳、新乡尚未解放,平汉铁路尚未通车,为了赶路,南下干部分乘胶轮大马车,十几人一辆,自带行李,经河北高邑、邢台、邯郸,过黄河,到达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开封。遵照中原局的指示,乘火车经郑州于5月10日到达河南巩县。由于上海、武汉尚未解放,南下干部在巩县休整待命。期间,上级指示,晋中南下区党委的任务是进入湖南省的长沙、衡阳、会同3个地区,为此,南下队伍进行了一次重新整编。晋中南下区党委和行署机关及一、二、五地委合并进入长沙地区,明确了孝义县南下工作团是进入长沙县。相应地,晋中南下区党委改组为长沙地委,区党委和各级干部压一级安排(区党委的到地委、地委的到县委)。原区党委书记武光同志任长沙地委书记,南下二地委书记陈郁发同志任长沙县委书记,南下孝义县委书记白乙明同志任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克荣同志任长沙县副县长。

南下入湘

在巩县停留一个月左右,南京、上海相继解放,江南各省的解放已为时不远。6月15日,奉中原局指示,晋中南下工作团二大队从巩县搭乘闷罐货车沿陇海路东行,经徐州沿津浦路南下,6月18日到达江苏浦口,当晚经长江轮渡于子夜步行到达南京。6月24日,孝义南下干部乘刚接收不久的原英国轮船公司的“江汉号”轮船沿长江逆流而上,经芜湖、安庆、九江,为避免敌机轰炸,晚上开船白天靠岸,但一律不许上岸,因人多船窄没条件烧饭,五天五夜,每天只能以饼干、开水代饭,于6月28日驶抵汉口。此时,长沙尚未解放,人民解放军正从京广线两侧向湖南推进,解放各个县城。南下干部在武汉学习待命。期间大家听取了南下湖南省委负责同志关于新区工作的报告,学习有关新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对即将进入的湖南省长沙地区基本情况作了基本了解,为进入新区开展工作做了思想和政治上的准备。

南下湘潭(长沙)地区人员行军路线示意图

7月13日,孝义县南下干部乘汽车离开汉口向长沙进发,抵达湖北通城后轻装步行到湖南平江,于7月23日晚上进入长沙县金井镇。除去分配到长沙地直机关、湘潭县等地的部分干部外,进入长沙县的孝义南下干部有75人。至此,孝义南下干部按照上级指示,一路上边学习边行军,历时4个多月,行程多公里,南下入湘,开始了接管建政,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

接管建政

长沙县是一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大县,原有伪乡公所四十多个,环绕长沙市四周都是长沙县地域,湘江两岸俗称长沙东乡西乡,文化比较发达,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同时,境内土匪众多,匪患严重,反动势力也相当嚣张,湖南曾经是国民党长期经营的重点区域之一,反动党团组织不甘失败,与土匪互相勾结,造谣惑众,扰乱社会治安,利用各种时机进行骚扰和破坏活动,企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加之当时干部缺乏,语言不通,建立人民政权、各种公立文教卫生单位接管、接收人员统筹安排等工作繁重,另外,湖南是支援两广和整个西南解放战争的大本营,征粮筹款,配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也是湖南党组织的一项工作。南下干部面临接收长沙县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根据当时长沙县复杂的社会情况,新组建的中共长沙县委决定,南下干部以排为单位组建六个区政权。孝义南下干部主要进驻其中的四个区,其余所需干部由交城、文水等县抽调。

年初湘西剿匪

在长沙县委的领导下,南下干部一面开展人员武器、文书档案、反动党团组织名册等接管工作,一面张贴布告,筹备成立长沙县人民政府,同时铺开筹粮支前,剿匪安民等工作。7月26日,由县委副书记白乙明主持,在金井镇召开0余人的大会,隆重宣告长沙县人民政府的成立。县政府下设四科一局一室,即民政科,管行政、司法、人事;财政科,管财政、粮食、税务;建设科,管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交通;教育科,管教育、文化、卫生;公安局,负责全县治安、维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协助处理县政府日常工作。与此同时,孝义籍在外地工作随晋中南下工作团、西北南下工作团等南下的各类干部也在各级领导下辗转数千里,分赴湖南、四川等地着手开展工作。如赵处琪、杨汉三、李万景、程英等这些在晋中专署工作的孝义籍干部随晋中工作团南下到湖南,马俊之、李畅、魏华亭等人从晋绥南下到四川……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型孝义籍南下干部大约也有余人。

孝义南下干部的历史贡献

在国民党盘踞日久、刚刚得到解放的新区,残余的反动势力还很猖獗,土匪武装还在四处活动,反动党团组织不甘失败,与土匪互相勾结,造谣惑众,扰乱社会治安,利用各种时机进行骚扰和破坏活动,企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加之当时干部缺乏,语言不通,建立人民政权、各种公立文教卫生单位人员接管、接收人员统筹安排等各项工作千头万绪。

年,毛泽东在韶山接见部分南下入湘干部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百废待兴的局面,孝义南下干部接管建政,改造培训旧政府人员,剿匪反霸,安定民心,筹粮支前,发展生产,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和壮志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不论是紧张繁重的接管新区工作,还是50年代洞庭湖抢险,保卫荆江大堤保卫武汉的奋战,不论是在三湘大地,还是巴山蜀水,孝义南下干部都与当地人民一起,出生入死,将他们毕生的热血和智慧熔铸在脚下那片炽热的土地,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白求恩施救过的孝义南下干部

山西各市名称由来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ys/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