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挑
“文水路径”
建立“刚性+柔性”双机制,畅通“五条出路”稳妥“退”
推进“一肩挑”的主要矛盾是现任干部如何退出。着眼从严治党和长远发展需要,在综合研判基础上,明确提出“刚性+柔性”五种退出机制,且先后递进,可依次转换。一是依规退。对个人涉刑、涉纪、涉黑和任届期满的,按规定坚决退出。全县有6名主干依规退,占比3.8%。二是责令退。对工作不在状态、履职成效差、班子不团结、群众意见大的,由县乡纪委监委依规责令辞职。全县有3名村干部被责令辞,占比1.9%。下曲镇北齐村有近口人,书记主任不团结,违规拍卖村内土地,财务混乱,老百姓浇地无人组织,叫苦连天,被纪委监委查处,书记撤职,主任责令辞职。三是提前退。对非党村委会主任解释政策、给予报酬优惠和具备条件的优先吸收入党待遇等,引导其提前退出。全县有48名非党村委会主任提前退出,占比30%。四是让贤退。对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政策业务水平不适应的,动员其让贤退。全县有66名主干让贤,占比42.5%。五是荣誉退。明确村干部任职年龄原则上不超65周岁,干不满一届的不予提名,省市县表影的“五个好”村党组织可适当放宽。对工作成效较好,但超过提名年龄,又不属于近三年市县表彰“五个好”的,鼓励其荣誉退。全县有35名村主干荣誉退,占比21.9%。西城村是多人口的大村,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75岁的支部书记光荣退出,65岁的村委会主任成功实现“一肩挑”。村“两委”主干“一肩挑”工作第三次调度乡镇“一肩挑”工作推进会
聚焦选优配强用好,明确“四条路径”有序“进”
“五出”重在畅通出口,“四进”选配才是关键。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事业为上、以事择人,用好任期三年到五年之间的过渡期,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有人管事、不留空档。一是优秀书记兼主任。按照先配支部后选村委、先配书记后配委员的原则,对近三年履职成效明显、工作状态良好、符合政治和资格条件的,通过村委会主任依法辞职,村党组织书记直接主持村委主任工作,将机构代码证更换至党组织书记名下。村党组织任届期满后,先配强党组织班子,正常开展工作,待村委会任届期满后,通过在村内公告,村委会自动退出,村委会工作由村党组织主持。这样确保了过渡期工作不空档、人员先到位,建强党组织、为民办实事。换届时通过先选党组织,接着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按职数和结构要求参与村委会选举,真正达到“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实现“村两委交叉任职”目标要求。全县有51个村的支部书记直接主持村委会工作,占比32.3%。二是优秀主任任书记。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不在状态、年龄、学历等原因不宜再担任的,但村委会主任符合党组织书记任职条件、近三年来工作状态良好的,将村委会主任直接任命为村党组织书记,负责村党组织工作。村委会任期届满退出后,党组织主持村委会工作,村党组织书记主持村委主任工作。全县有25个村的村委会主任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占比15.8%。三是内选书记一人兼。对现任村主干都不合适,但村“两委”其他干部和党员中有合适人选的,通过村内选拔,任命村党组织书记并让其主持村委会工作。全县有12个村,通过内选实现“一肩挑”,占比7.6%。四是下派干部一肩挑。对现任主干不合适、村内又没有合适人选,或者家族、宗派势力严重的村,通过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并主持村委工作实现“一肩挑”。全县共涉及35个村,下派干部40名,其中整建制下派3个村,占比22.2%。省直机关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机关下派干部到村任职建立制度强化机制,确保工作落地见实效
全面推进和实施“一肩挑”,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机制保障。一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书记亲自指导把关、县委组织部牵头调度、乡镇党委主体推进、民政等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确保稳妥推进、有效落实。二是建立调度研判制度。每周一由组织部长召开乡镇书记调度会,统一研究解决问题、一体化推进。三是建立规法衔接办法。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效衔接,对退出的村干部通过本人写出辞职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公告、更换机构代码证等程序理顺关系。四是建立资格联审制度。县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有6名涉纪涉刑干部未获通过。五是建立退出干部优惠政策。对按规定时间主动提前退、让贤退、荣誉退的,其工资待遇可享受至明年换届前,任职年限计算至明年换届前。非党退出的村委会主任可优先入党。全县有名村主干享受了优惠政策,有6名非党村委会主任被发展入党,31名非党村委会主任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六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组织34名下派到村任职干部赴延川县梁家河,参加“系好第一颗扣子”培训班,促其尽快转换角色、积极开展工作。七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推出“党建+业务”绩效考核,70%为基础工资,30%为绩效奖励,激励村主干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八是建立“一肩挑”主干监督制度。明确了村级“三务”议事决策程序和办法,做到“五规范一严格”。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和村财乡管、会计委派制度。九是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县委组织部对各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个人档案,从严农村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及时发现使用农村干部人才。十是建立“一肩挑”政策宣传制度。加强党章党规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先进典型,拍成微视频《让贤记》被新华网、学习强国等推广,献给拥护“一肩挑”的农村干部,营造全社会支持村“两委”主干“一肩挑”的浓厚氛围。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党的领导明显加强,推动基层活力再提升
一是凝聚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共识和信心。推进“一肩挑”受到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同。作为推进主体的乡镇党委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普遍认为推行“一肩挑”切中农村治理要害,符合农村发展实际。一些村主干提前退、让贤退、荣誉退,一些党员干部群众动员家人、亲戚、朋友中的主干自觉退出,以实际行动支持“一肩挑”。二是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一肩挑”后,村党组织书记组织学习更主动,开展党的活动更积极,为民办事更自觉,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三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一肩挑”后,“两委”干部之间的摩擦没有了,村级党组织统筹安排工作能力明显加强,问题决策、事务处理等方面的效率明显提高。在全县扶贫攻坚和爱国卫生运动中,“一肩挑”后的村党组织书记都冲在第一线,发动党员群众齐上阵,比学赶超,效果显著。四是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农村“两委”主干年龄变小、学历提高、专业性增强,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特别是随着65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的干部基本退出了舞台,干部结构明显优化。五是科学了组织设置和干部配备。根据农村党员数量设立了党委和党总支,并进一步推进“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减少了村干部职数。六是打破了家族、宗派势力对基层组织的干扰。结合机关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从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乡镇中抽调骨干力量,为存在家族宗派势力干扰、存在违法现象的村,整建制选派党组织班子,有效打破了家族、宗派势力的渗透干扰,为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