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庙位于文水县城北5公里处南徐村北面,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青水秀的名胜古迹。
该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则天庙、雕像、鱼池、丰碑、升仙太子碑、八角回音亭、山门等。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景色宜人。
则天庙又名则天圣母庙,由正殿、偏殿、配殿、碑廊、乐楼、钟鼓楼等组成。正殿原建于唐代,现存结构是金皇统五年(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两角升起,外观雄伟,柱头有卷刹,斗拱作双昂。其建造特点是:采用减柱造,殿内只有两根柱子巧妙地置于神龛后侧,使大殿显得宽敞舒适。顶部坡度平缓,出檐较大。窗口较小,取直窗棂,保存了唐代建筑的一些风格。正殿顶部山花不封,既补充了殿内光线不足,又可通风防腐。历代传说则天庙正殿是鲁班显灵而造,从里向外能看见天光,但风雨不能入内。
正殿梁架建造中,采用了三角形组合与杠杆原理,分散了顶部对大梁的压力。在瓜柱两侧用粗大的叉手组成一个整体的三角形,把重量分散于柱子上。在四角角科斗拱上采用挑檐加长,使角科斗拱对顶部木架产生一种向上的支撑力。故正殿大梁虽跨度很大,经多年承受压力仍未见弯曲。整座建筑被专家评为唐宋建筑中的杰作。
正殿内神龛属宋金时代的构件,前部斗拱制作华美,颇为壮观。神龛上方有一条悬塑走龙,为唐代造型,乃则天庙的镇庙之宝。它头小颈细,举步向前,回头顾后,造形生动优美,正是武则天以女人身份登基称帝的典型象征。在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推演于家庭中,父为“乾”(天),母为“坤”(地)。武则天称帝为真龙天子,但她又是个母亲,位占坤地,所以是一条行走在地上的真龙。武则天在生前已顾及到身后之事,晚年,她妥善处理了政界纠葛,临终前,让帝位,去帝号,遗诏死后与高宗合葬等。这一切都能从这条回头顾后的行龙上体现出来。
偏殿、配殿、乐楼、钟鼓楼均为明清建筑。乐楼南面正对山门的是武则天汉白玉石雕像。雕像高8.5米,台基宽9.9米,取中年妇女体态,突出政治家风姿,头饰采用了缩小比例的象征性的不凤冠龙钗,以显露其面部与体态美。雕塑台正面镌刻着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题字:“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则天庙以武则天女皇的特定身份和它本身的文物价值名扬中外。年12月,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晋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