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九年的文水县城图
文水县,在商代属冀州之域;春秋周属祁氏之田。
据《文水县志》记载:文水县城历史上曾两次迁移:
第一个县城--大陵城(现文水县武陵村与交城县大陵庄之间)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该县城周长转一圈11里。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年)废大陵。距今已年。
第二个县城--文水古城(今文水县旧城庄)建于北魏时期。宋元丰七年()因汾河、文峪河二水涨溢,毁于水患,基址不存。
第三个县城---文水城(现址)宋元丰八年(),县令薛昌决定,将新县城重建在太和镇北,并按凤凰的形状设计。初筑为土城,后经元、明、清、历代增高,砌砖围石,始具规模。城周9里18步,城高4.5丈,基阔4丈,顶阔2.5丈,4门筑门楼,4隅筑角楼,城墙上筑堞楼72个,4门筑瓮城及重门。城中心筑有3层砖木结构大观楼(文水人俗称“市楼”,市楼基座于年拆除)。古时,县城北重门外照壁上镶有“凤凰城”3字。距今年(年)现在的文水县城已岁了。
另外:现今的交城县城,是唐天授二年(公元年)建,距今已年。也就是说,交城现今的县城比文水现今的(笫三个)县城早建年。
文水的城墙
文水的城墙
年2月15日,rijun侵占文水城及后来解放文水城时,文水城墙与4城楼多处遭炮击损毁。年以后逐渐被拆除。
我是文水人,我骄傲,我自豪!
文水人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