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学礼
被称为女杰之乡的文水县,古为并州(太原)辖地,曾属晋中地区,现归吕梁治县,春秋开始建制,地理上位于晋中平原西缘,境内汾河、文峪河纵贯南北,水利条件在山西当数一二,历史上无各种较大自然灾害,是山西的宜居、富庶之地;因此,这里自古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商贾云集,文化深厚,大村社成双成对,各村史变迁,文化演进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村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说,特别是不少村子的村名,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在读音上有许多特殊之处,值得品味。本文试就这些村名中的方音也就是一些字的特殊读音,以及相关村名的来历和含义,以个人的理解和考证做一些相关的解读。
一、家,读作“α”
“家”,是文水村名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字,也是发音最多的一个字,也是发音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字。
中国北方的村庄,由人口相对聚集、定居后自然形成,所以从村庄中多以本族本家本姓的居多。因此,以村中的大族人家的姓氏作为村民,是村庄命名最常用、最普通的方式,因为这样做既简单易记,又能显示这一姓氏在村里的势力。
以族姓作为村名的,在文水现有多个自然村中,就有52个之多。比如:梁家宝、宋家庄、王家堡、狄家社、李家璋、谢家寨、徐家镇、李家会、陷家沟、牛家垣、吕家山、武家坡等。
文水的一般口语中的“家”的发音,虽然和普通话的发音一致,但是村名中的“家”在发音中就变成了“啊”。比如“梁家堡”就念成“梁啊堡”,“谢家寨”发音为“谢啊寨”。正因为“家”字“啊”的发音,所以,一些特别的姓氏在和“啊”连读的时候,两个字的发音,连读后就发成了一个字的音。
比如:“石家堡”按照“石啊堡”发出来的音就成了“沙堡”,“麻家寨”就自然叫成了“麻寨”。
文水有一个很有名的村子“石永”。其实石永村原来不叫石永,叫“石家庄”,“石”和“啊”连读后,“石家庄”在文水口语中就变成了“傻庄”,为了避开“傻”的贬义,在原来石家庄本意的基础上,人们便将村民改为“石永”。但即便是现在,人们在口头称呼“石永”的时候,仍然叫作“傻庄”,全县不是还有一句“傻庄的闺女有底底”的俗语吗?
这里我还特别想说说我对“马东”、“马西”、这两个村名来历的个人看法。
在年文水地名普查办公室编撰的《文水地名录》一书中,是这样解释马西、马东、马村、穆家寨村名由来的:宋朝杨家将北伐的马队曾驻扎于现在的马村,步兵驻扎于今穆家寨,马西因位于马村之西而得名;步兵安营扎寨的地方叫作寨子,后因姓穆大户人家来村子里居住,就叫做了穆家寨,而现在的马东村,是因位于穆家寨之东而得名。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马西是以马西为参照的,而马东是以穆家寨为参照的,文水有很多“对对村”,比如北张、南张就是对对村,马东、马西也是对对村,对对村区分东西、区分南北应该只有一个共同的参照,而不应该分别有不同的参照。
如果以马村作为参照来分东西的话,因为马西、马东都在马村的西面,马西的村名以马村之西解释还说得过去,马东村名以马村之东解释就说不通了。马东位于穆家寨之东,马西位于穆家寨之西,所以,位于两村中间的穆家寨,才是这两个村真正的、共有的方位参照。
这样,位于穆家寨西面的自然就叫做“穆家西”,文水人读作“穆啊西”,连读后的发音就成了“马西”,“穆家东”也就成了“马东”。时间一长,马西、马东的叫法就口口相传了下来。
所以我认为,马西、马东两个村名中“马”音的真正由来,是由“穆”和“啊”连读形成的,不是马村的那个马。
而穆家寨,文水人以“穆啊寨”发音又容易念成“马寨”,这样一来,村里姓穆的人就有改姓为“马”的羞辱之嫌,于是人们就简称为“寨子里”,并将这样的口头叫法流传到今天。
二、栅,读作“si”(音:司)
开栅是文水人口最多的村子,其中的“栅”字,文水人口语上读作“si(音:司)”。
作为文水向北通往交城县城、清徐和太原的必经之路,也是古代文水和交城一带通往关帝山、直至长安的唯一关口,开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当年就在开栅通往关帝山的文水边山一带开采木材、贩运木料,后与太原留守李渊相识成为至交。在李渊起兵反隋时,武士彟给予了极大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后来李渊率部攻打长安,就是从开栅石嘴头向西进发夺得天下,从而建立了强盛的大唐王朝。
对于开栅村名的由来,明天启五年()《文水县志》记载:“栅城,在县北二十里,《经》云:‘魏武帝筑以备寇。’当文峪口,即今开栅城是也。”看来,开栅之名由来已久,本意就是:这个村子的地理位置,有着一户当关、万户莫开、抵御外寇、栅栏一样的作用。
对于“栅栏”一词,文水人的方言读作重叠的“zalanlan”(音:咋栏栏)”。“开栅”中的“栅”字,按照“开栅村”的村民本意,文水人应该读作“za(咋)”,而按照辞典上的注音应该读作“shan(珊)”,按照形声字理解的话有人误读作“ce(册)”。但文水人在这里偏偏念为“si(司)”。
如果把这个字文水人的发音与普通话相对应的话,就应该读作“kaishi”,这和北京的商业老字号“大栅栏”中的“栅”字的发音是一致的;据说,“栅”字在全国仅有这两处是这个发音。
文水人对“开栅”的读音到底是怎么来的,这让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大伤脑筋,不得其解,就在前不久,一位致力于文化研究、在外地工作的文水籍老者,他给我来信说:“关于开栅的读音,这是不是个外来读音啊。作为军事要地,一定有驻军,而驻军不一定是本地人啊”。类似情况他处也有啊。
我想:大栅栏是北京著名的商业区,从明朝永乐年间就可以创建,各地商贾云集,外来商人也不一定很多。就大栅栏和开栅的读音,以外来读者的角度去考证,倒也是很有道理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