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日逛文水,女皇庙里赏牡丹

文水,相传因凤鸣西山,故又名“凤凰城”。

又是人间四月天,美丽的凤凰城处处姹紫嫣红,花气袭人。

今天,“印象文水”与你相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春天都已经来了!你,还在等什么?

我,在大美文水的“花花世界”里,等你......

女皇庙

武则天与牡丹

在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牡丹花的记载。但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并为社会普遍认识则是在唐代,而牡丹花的移栽传播情况更和武则天有着直接关系。

二乔(象征好事成双、心心相印)

关于牡丹的来源和移植情况,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唐代舒元舆的《牡丹赋》,其序文中云:“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之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这里所说的“西河”,即指今文水县;所说的“上苑”,是指当时长安的皇家花园。显庆五年(年),武则天回乡巡幸,恰值牡丹开放的季节,她见到故乡文水牡丹的国色,因而才有所谓“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之序文。

姚黄(象征尊贵)

继武则天后,还有两次由山西向唐长安移栽牡丹的记载,移植的品种分别是白牡丹和红牡丹、紫牡丹,可能均是当时的稀品。

玉板白(象征纯真、无瑕、永恒)

洛阳红(象征繁荣)

烟绒紫(象征珍贵、神秘、庄重)

总之,自武则天命移植牡丹到长安之后,又不断有人从山西移植牡丹到长安,从而使长安地区开始栽种牡丹,且花色日渐丰富起来。

史载,武则天亭亭玉立,脸方,下颌秀美,两眼明媚,两鬓微宽,“方额广颐”,面如牡丹,堪称“国色”;武则天的气质,高贵典雅,直逼“天香”。真可谓:女王与花王媲美,女杰与花仙比肩。

传说,公元年,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隆冬时节大雪纷飞,长安城里一片洁白。大臣们讨好地对武则天说:“万岁治国有方,威震四海,如今天下太平,瑞雪纷飞,明年一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葛巾紫(象征好运、美满)

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十分高兴,她命宫娥摆开宴席,准备饮酒赏雪。不一会儿酒宴开始,武则天与大臣们有说有笑,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她乘着酒兴,走到院子里观赏雪景,只见后宫院内白雪皑皑,花草树木银装素裹,好一派清雅的雪景!可是,武则天突然觉得,这里到处都是白的,看上去未免单调,花草树木也凋零了,心里就有了几分不快。这时她已有几分醉意,摇摇摆摆站立不稳。宫女们劝道:“天色不早了,万岁起驾回宫吧。如果还有兴致,明晨再来赏雪不迟。”

蓝田玉(象征清新、浪漫)

武则天也觉得难以支撑,就由宫女扶着回宫了。但她的心里还是有一点儿遗憾,就叫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完,她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首案红(象征超凡脱俗)

第二天一大早,宫女们打开宫门,来到上苑一看:啊呀,只见满园花开,万紫千红,竟像是春天来了!她们兴奋地禀报:“启禀皇上,上苑的百花连夜开放了!”武则天觉得很奇怪:这大冬天的,百花怎能盛开呢?她走到案前一看自己写的诗歌,全明白了——百花奉旨开放,我的权力真是大呀!武则天心中大喜,就带着宫女们一阵风似的来到上苑。

迎日红(象征温暖阳光)

再说上苑的百花,本来正在休养生息,准备来春献花,忽然接到武则天的圣旨,命她们连夜开放,一个个惊慌失措,说:“这可怎么办?”

只有花王牡丹不予理睬,她说:“花儿开放自有规律,随时随季而开,岂能违背天时乱开?武则天也太霸道了!怎么下了这样的圣旨?众姐妹且自管休息,不要理她!”

百花却有些担心,说:“姐姐您是花王,可以对抗女皇。可我们是普通花木,道行尚浅,不敢与她抗争呀。”牡丹仙子冷笑道:“武则天再厉害,也不过是人间凡王,我看她能把我这花中仙子怎么样!”说罢,牡丹仙子仍然在雪中静养,不做开花的准备。而其它的花木,都慌慌张张地开花了。

豆绿(象征谦虚祥和)

话说武则天带领宫女在上苑赏花,流连忘返。她看到百花凌雪开放,充满生机,内心十分得意,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观赏得很仔细。但她看着看着,发现了问题——咦!那花木丛中,似有几株花木披着霜雪没有开放啊?仔细一看,她看清了,那些没有绽放的花,全是牡丹!

武则天勃然大怒,说:“大胆的牡丹,竟敢抗旨!既然你在长安不开花,就将你贬到洛阳,让你到邙山上与无数的坟墓为伍,永远不得开花!”

于是,牡丹就被武则天贬到了洛阳邙山。

香玉(象征高洁守信)

话说武则天把牡丹贬到洛阳之后,那一株株可怜的牡丹,就在邙山上与无数的坟茔为伍。但洛阳人爱花,看到邙山上添了一种新花,家家户户都来移栽。牡丹仙子不负洛阳人,次年,各色牡丹竞相开放,邙山一片姹紫嫣红。

银红巧对(象征比翼双飞)

这时,武则天也来邙山春游。她看到山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就催促车辇加速,到跟前去看个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她吓了一跳,牡丹开花了!根本没有把她的圣旨当一回事!那么多人来看牡丹,不正是让自己难堪吗?

武则天很生气,说:“好一个牡丹!你在长安不开,跑到洛阳来卖弄风骚、招蜂引蝶!我要把你烧死!叫你断种绝代,看你还显摆不显摆!”

于是,她命人放火烧山,牡丹被大火包围了。

火炼金丹(象征生机盎然、热情奔放)

次年春天,武则天又来到邙山,想看看牡丹的焦枝枯叶。但她看到的却是开得更加娇艳的牡丹,前来观赏的人也比头一年多。她弯下腰来细看那枝叶,虽然带着火烧的印迹,但根茎粗壮,花叶茂盛,生机盎然。洛阳百姓告诉她,牡丹被火烧过之后,生命力更加旺盛,变成了焦骨牡丹。

武则天被牡丹的坚忍所折服。她叹了一口气说:“牡丹不屈服,焚后犹自开,看来这是天意不可违,民意不可欺啊!”

赵粉(象征美丽动人)

其实,这个传说只是人们根据《事物纪原》一书的记载演绎出来的。正史记载:武则天不但没有焚烧牡丹,更没有贬牡丹到洛阳。牡丹寻找适合自己的土壤,那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武则天想把牡丹贬到哪儿就贬到哪儿。早在隋代,洛阳就已经有牡丹了。

贵妃插翠(象征高雅娇媚)

史料《海记》中记载:“隋帝辟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飞来红、一拂黄、延安黄……”据传,隋炀帝见牡丹宛如美人,恨不得揽入怀中,便问花工:“此为何花?”答:“木芍药(当时牡丹名)。”隋炀帝怒曰:“俗!送给我就该姓隋,以后称之为隋朝花!”所以牡丹又名隋朝花。

魏花(象征典雅端庄、国色天香)

牡丹专著《洛阳牡丹》一书中,在论及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这个传说时,写了这样两句话:“武则天贬牡丹是否确有其事?诗倒是真的,但故事纯属虚构。”该书作者徐晓帆说:“武则天写的这首诗,题为《腊日宣诏幸上苑》,被收录在《全唐诗》中,确系武则天所作。但这首诗作于公元年,已是武则天在洛阳建立大周、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当时她已定居洛阳,不在长安,怎么能把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呢?”

一品黄(象征百里挑一)

多种版本的史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这“始于隋”已经说明,早在武则天出生之前,洛阳已经有牡丹了——所以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一说不能成立。

黑花魁(象征真挚的爱、不渝的情)

历史告诉我们,武则天不但不恨牡丹,还非常喜欢牡丹。史书《牡丹赋》中记载:“天后之乡,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看,武则天看到上苑的牡丹花稀缺了,不惜把自己家乡的牡丹挖过来补栽,看来她是须臾离不开牡丹花的。

女皇庙牡丹园(邓燕萍摄)

女皇庙牡丹(赵桂溟摄)

女皇庙荷包牡丹(赵桂溟摄)

女皇庙荷包牡丹(赵桂溟摄)

女皇庙荷包牡丹(赵桂溟摄)

女皇庙荷包牡丹(赵桂溟摄)

则天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北5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庙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牡丹园等建筑。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景色非常迷人。

庙宇因女皇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制作:马红梅

编辑:张宏飞

责编:郝宏勇

赞赏

长按







































鍎跨寰楃櫧鐧滈鐨勫師鍥?
鍖椾含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㈠湪鍝噷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ys/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