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儿寻根半日行祖上原本文水人

家父张应嗣,字光裕,光绪30年即公元年生于文水县宜儿村。宜儿是张家祖籍地,也是我们的老家。本人生在太原长在太原,从上学到退休之后的今天,不知填过多少张履历表,不知多少次在籍贯一栏填上山西文水宜儿村几个字;从初小到大学的毕业证书也都郑重地书有籍贯之地。但始终未解籍贯对个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除了上辈人给与的乡音以外,很难想象出原籍家乡的真实模样。父亲十几岁上成为孤儿,“爷爷”“奶奶”对我,仅仅是概念;姥爷是文水北徐村人,也无缘见过;唯有姥姥,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离世了。读李白“床前明月光”,难以深刻体会诗人的心情;小时候说起老家,别的孩子眉飞色舞,津津乐道,自己却为老师布置的作文《我的家乡》一筹莫展。“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认定自家就是一个太原人。老师却说一定要写父亲出生地“老家”。“老家”是什么东东?应付作文,先是拿文学作品和电影画面作参考,后来拿上学时下乡劳动的河西晋源或者小店下庄当样板,后来知道这些村庄俱是近郊的富裕地方,和吕梁老家,缺乏可比性。

民元后,父亲上了小学,就近住在开栅镇上,小学毕业旋考上太原省立一中,年毕业留在太原做事。记忆里除去年父亲被“一号通令”驱赶到老家那一次外,没有见他回过故乡。平日话语里父母亲也极少说起家乡的情形,竟使儿孙辈也没有了根的感觉。等到年老父亲被落实了离休待遇,问老人是否愿意回老家看看,他淡淡地说,一辈子无功业无奉献,拿不出像样的东西给乡亲,比如说捐座学校什么的,回去干什么?大约还是中国人衣锦还乡的旧观念作怪。

其实老人还是怀念故乡的,虽然那里早就片瓦无存,亲戚离散。年村里续家谱,父亲听说后还托人捎一点钱回去,后来得到一册油印的《张氏族谱》。父亲属宜儿张家第十世,是当时在世的族人中最高的辈分。后来又晓得了张氏家谱的来历。宜儿张氏有家谱记载已经三百年以上。据说缘由是三世化熙公的公子四世张威,娶了文水城内东街成姓女子,见成家大户人家有详尽的家谱,威有心效仿,开始溯祖记到大约明末清初的一世始祖万学公,张家再早从何而来则失记。年张门秀才十一世登元在文水第一高小任训育员时发起第一次正式修谱,到年后人再修,我们只能看到年的成书。

父亲已于年96周岁高龄上驾鹤西去,母亲也于次年病逝,二老骨灰都安置在太原公墓。在太原的宜儿村人据说不少,有联系的本家只有一位,也是耄耋年纪。尽管如此,却莫名其妙地总是放不下对老家的牵挂,想帮助父亲圆一回家乡梦。现在有了网络,经常看看文水的消息,也看到了一些介绍宜儿村近况的文字。但是村子目前究竟是什么状况?一无所知。

文水离太原本不是太远,现在走高速公路,用不了两个钟头。父亲在世时候讲,当年在省城求学时他或者步行,或者雇一架车,晓行夜宿,路上怎么也得住一个晚上。代步工具主要是山西吕梁、雁北山区以及半山区流行的“骡驮轿”。轿子前面后面各一头骡,中间通过骡背的鞍子左右搭两根木杠把两头骡子连接起来,其间架着一有顶的轿子。远看忽悠忽悠很玄乎的样子。骡车没有车轮,相当于骡背代人肩。前面的骡子掌握方向、选择道路,叫“辕骡”,后面叫“跟骡”。找这样匹配默契的一对骡子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最巧的是轿下面有一个圆转盘,方便拐弯。“骡驮轿”的花轿中比较重要的部件是“轿杆”,它长而结实,架设在花轿两侧,“轿杆”两端绑有用上乘皮革做成的“搭腰”,“驮”的力点就在这里。好的“骡夫”即使道路崎岖,也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不饱尝颠簸之苦,中国的“骡驮轿”被当成只有中国人才能想得出的发明,几百里路程,坑坑洼洼。虽说是官道,人抬哪里受得了。文水太原之间比较平坦,也是一路颠簸。

其实之前我也曾有过两次“闪电式”回乡的经过,加起来在村里待的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第一次是年,和母亲一起骑着车子走国道回村看望只身回乡的老父亲。我借了亲戚一辆永久自行车,母亲骑了自家那辆老旧自行车。说起这辆老掉牙的车子,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固定资产”。家父年起随第二战区晋西抗战八年,一切用品从简。年光复回到太原,日军已投降,日侨也准备回国,带不动的用品摆地摊贱卖,于是廉价买到了这辆捷克造28寸旧自行车。车身本来是深褐色,斜梁经常被提起,摩擦日久,已露出浅咖啡色,直至泛出银白。车身前面标识小铭牌还留下一点白的珐琅质部分,想来已经服役多年。捷克车,架子轻,貌不惊人但蹬着出快。夏天的一个早晨,带了些干菜、挂面,沿国道一路猛蹬,直接找到父亲暂住村里本家的一间南屋。低矮潮湿的房子,家徒四壁,门后立着锄头耙子等简单农具,墙角装过化肥的袋子里塞着几颗土豆,旁边堆了红薯,用旧报纸苫盖着。没有见到一位村子里的人,甚至没有喝一口水,就又匆匆骑着车子返回太原。不记得骑了多长时间。第二天又要上班劳动。第二次回村,时隔20多年,我在一所学校当教员,二儿子借了朋友的一辆面包车开着去的。父母健在但已年迈,不堪再行坎坷。我到村里,按照老人描画的地理位置,找到村北头一位姓马的远亲,他的孩子在太原读书曾托我照顾;又看望了儿时在太原见到过的几位熟人。车子穿过老庄子,感觉新房不多,路面也不甚平整。这次也是早去午归,没有对村子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近几年常在外地居住,年春节前赶回太原。除夕和儿子孙子们在公墓祭扫了老父老母,儿子萌生回爷爷出生的地方看看的想法。尤其大儿子久在国外,从未回过家乡。初一忙过,第二天便由他驱车带着一样由外地回来的孙女按着导航仪指引上了高速公路。

张健民

赞赏

长按







































以治疗白癜风为主
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ys/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