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西槽头乡百金堡的大人物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rczy/

来源:文水县政府办

人物档案

  孔天胤,~,孔子60年代,按字辈排在“承”辈,故称孔承乾。字汝阳,号文谷子。又称管涔山人,死后门人称文靖先生。文同里百金堡(今文水县西槽头乡百金堡)人。孔天胤出生名门高贵,从小聪颖过人,嘉靖十年(),乡试中举,第二年,又以一甲第二名的成绩进士及第,当地的人称他为孔榜眼。明代的制度规定。宗室外戚,不准担任京城的官职,孔天胤只能去陕西担任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不久又降为祁州(今河北安国)知州,后来又被提升为河南按察佥事,复以布政司参议,提督浙江学政,历陕西按察司、右布政使,转河南左布南政使。他做官清政廉明,每到一地,都受到人们的称赞。辞仕回籍后,筑“文苑清居”、“拙园”等小园,经常与朋友们在园中吟诗、谈文。孔天胤以精研理学闻名于世。他的学说继承了宋代儒者的“格物、致知、明辨、笃行”的宗旨,讲求教学者首先要端品励行,其次才是研求文词,教育人要重视反省自已本人,然后才能以自身做为弟子的典范。孔天胤曾与王道行、吕仲和、裴邦奇等组织诗社,以诗倡和,很受当时学者的推祟。他一生著有《孔文谷文集》20集,孔文谷诗集14卷,《霞海篇》1卷,均被《四库全书》著录。他还编著了《汾州志》8卷。

人物故事

  “一人为大”和“二人为大”的故事

  孔天胤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明洪武四年(),朱元璋统一全国后,便将治理地方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们。山西,封给了马皇后所生的三儿子,被称为晋王,从此,晋王一支就在自己的封地上过了食巴一方的藩王生活,久而久之,不仅被晋文化同化,而且开始与当地豪门大户联姻。百金堡孔氏家族中有一位青年就有幸被晋王选中,成了晋王的东床快婿,这位青年就是后来孔天胤得祖父。

  永乐初年(),晋王又把四儿子朱济炫和六儿子朱济火良“并建府于汾”,分别受封为庆成王和永成王。孔天胤得父亲孔雄骏又娶了庆成王的千金,父子两代与皇室联姻,这无疑是孔氏家族莫大的荣耀。攀上皇室宗亲,孔雄骏应该说前途不可限量,但终其一生也只被封为奉训大夫,官秩仅从五品散官,尽管如此,做为皇亲,自然不失尊荣显贵。

  高贵门第,加之良好的个人秉赋,孔天胤从小便显得聪颖过人。二十六岁那年,即嘉靖十年(),孔天胤参加乡试,自是如愿以偿,高中举人。次年参加会试、殿试,一路夺关斩将,又以进士一甲第二名及第,乡人习称孔榜眼。据史料记载,明代自洪武四年()到万历四十四年(),先后年之间,每科状元、榜眼、探花、和会元共人,南方人,北方仅29人,山西仅4人(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作为4人之一的孔天胤高中榜眼不仅为孔氏家族争取得荣耀,在当初也实是整个山西读书人的光荣。然而,在乡亲们眼里,以孔天胤的才学,理应殿试夺冠,因此,说起孔天胤中榜眼来,至今民间仍有一段奇妙的传说。

  据说嘉靖十年()春,孔天胤进京会试,临行前他得老师(冯老李)嘱咐他:“此次赴京会试,千万不要忘记你的名字。”孔天胤心想:“老师说得真奇怪,我怎能忘记自己的名字。”但碍于老师的面子,还是点头称“是”。

  到京以后,经过三成考试,孔天胤都提前交了试卷。可是当主考官阅卷时,看到他得卷子和一位南方举子的答卷几乎一模一样,主考官犯难了,一时难以确定谁为第一,谁为第二。于是主考官只好奏请嘉靖皇帝定夺。殿试时,皇帝有意出了许多难题让俩人答,结果俩人又都对答无误。皇朝可从来都没有并列状元呀,情急之下,皇帝问他俩:“一人为大,还是二人为大?”孔天胤抢先答:“一人为大。”南方举子却说:“二人为天,再大莫为天大”。皇帝当即点了南方举子状元。孔天胤一字之差,便与状元失之交臂。

  孔天胤得中榜眼归来,去看望老师,老师责备道:“临行时我怎样嘱咐你来,怎能忘记自己的名字?去吧,不要来见我!”此时,孔榜眼才如梦方醒,连忙跪地叩头认错。

  从这则传说中,不难看出父老乡亲在为孔天胤自豪的同时,又流露说得些许惋惜。

  孔天胤高中榜眼,理应在京城为官。但明代的制度规定:凡宗室外戚,一律不准担任京城的官职。身为皇族宗亲的孔天胤就这样不得不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他被外补陕西擦察司佥事,提督学政;不久,降为祈州(今河北安国)知州;后来又升为河南按察司佥事,兵备颍州(今河南颍阳),复以布政司参议,致仕回籍。他为政廉明,多受人们的称赞。

  致仕回籍后,筑“文苑清居”、“寄拙园”等小园,常与友人在园中吟诗、谈文。

  孔天胤以精研理学名世。他得学说继承了宋代儒者的“格物、致知、明辨、笃行”的宗旨,主张笃实,摈除浮夸、丽靡,要求致知力行,其次始研求文词。诲人重视反观内省,能以身教做弟子典范。

  他曾与王道行、吕仲和、裴邦奇组织诗社,以试诗唱和,很受当时学者的推崇,当时人称他“感物就事占歌咏,即为稀古之调”,“学士大夫无问远近识与不识,莫不访问求请,得其篇章,不啻朋锡”。可见其文名之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xw/5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