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称,医疗卫生系统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医德医风专项整治工作。其中以改变医疗服务中“生冷硬顶推拖”为重点,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鼓励采取“随手拍、及时拍”等举报投诉方式,自觉接受就医患者、社会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山西省卫健委发布公告
据了解,山西省卫健委之所以做出如此规定,与7月中旬医院的“老人病危医生忙拍照”事件有关。
事件详情戳视频↓↓↓
△视频来源:《朝闻天下》
有医护网友表示无语:
不理解、不认可、不接受!
红浆果:不拒绝举报投诉,拒绝这种践踏职业、人格尊严的行为!
蝶洵:我前天就被偷拍了,好怒呀,小孩的家长既然不放心我为啥又找我看呢,简直不能理解
小小浅清儿:真的无言以对了,感觉这行是要干不下去了。
也有医生表示担忧:
戴着镣铐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春泥:最忌讳我在做治疗,家属在旁边拿着手机拍,会分心!
艾昕薇:那医务人员会降低效率吧,每个人都笑脸相迎恨不得嘘寒问暖,贴心问候,让下一个患者多等一下,每天少看几个病历?
anlielingling:根据我的实际工作体会,如果把精力都投入到微笑和情感上,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我的判断力。
更有网友认为:
如此规定会让医生强化自我保护,
最终不利于患者。
无言:其实不管自己有没有做错、不管患者有没有恶意,被拍总是让人非常不舒服的,而且医务人员被各种博眼球的新闻坑得还不够惨吗,这会让医生立马在心里设立一道防线,对病人说的话会很标准挑不出任何毛病,但临床很多事并不是原则分明的,我为了不惹事绝不会多说一句话,这到底是为谁好呢?
我还是自己模样:这么搞,医生的注意力都不在看病上了,看得好才怪,吃亏的还不是病人。
枫:医生是要静下心给人治病还是要防拍摄防举报防投诉?是让人家医生治病要紧还是抓被误诊误治的证据重要呢?
医院里究竟能不能拍摄?
拍摄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
听听他们如何说
↓↓↓
律师:
不违法,但也不能随心所欲!
医疗律师宋绍辉:从法律角度来看,患者拍摄就诊场景的行为不违法。不过,除了法律之外,医院规章制度,不能随心所欲进行拍摄。
作为行政主管单位,对患者的举报可以持欢迎的态度,但是并不赞同鼓励患者举报,更不赞同鼓励患者用随手拍这种方式。医患关系不和谐,未建立医患信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鼓励患者举报,医务人员必然会对患者群体产生防范心理,采取防范措施,不利于医患关系和谐。
医疗时评人:
如此下猛药不可取!
吴帅医事评论:法律从来都没有禁止过拍照医生,但现在却画蛇添足加上“鼓励”两个字。这个鼓励在这里显得很唐突和无礼,你为什么不鼓励拍照的民众对准公务员,又或者是别的职业群体,而偏偏唯独只对准医生。难道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群体素质最低,需要专门的鼓励,狠狠监督和破格监督吗?不可否认,医生里面有害群之马。就像前不久山西发生了有个别医务人员因为拍照耽误了本职工作。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适宜让整个医生群体如此吃猛药?
健康界评论员:
不能失之于宽,也不能矫枉过正!
健康界秋实:医疗具有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医生敢于担当,方能找到最佳的诊疗方案。这其中,患者的包容和支持,是医生敢于担当的前提。但当医生的诊疗过程随时都可能被拍照或录音、录像时,医生治疗起来就可能变得畏首畏尾,最终受损的还是患者。鼓励患者“随手拍、及时拍”,或许可以对医务人员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人为增加了医患隔阂和猜疑,会让医患互信基础进一步丧失。
监督医疗行为、改善医德医风,重在日常监管,既不能失之于宽,也不能矫枉过正。管理部门想要改善医德医风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出台措施时既要考虑患者利益,也要顾及医者感受,尊重诊疗行为与规律,如此方能让医患之间少一份提防与猜忌,多一份信任与理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齐心协力战胜疾病。
省卫健委鼓励拍照举报医生,
你怎么看?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责任编辑:王迪、罗弈为(实习生)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