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区划图按照我国“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指导方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吸纳美国、日本等国先进的防灾理念,考虑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将房屋建筑的抗倒塌能力作为编图原则,较现行的第四代区划图整体抗震设防要求适当提高,消除了不设防区,实现了抗震设防全覆盖,地震动参数也首次由原来的市县明确到街道及乡镇,精准度显著提高,为区划图的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
省地震局局长樊琦说:据统计,地震中95%以上的人员伤亡都是由建筑物受损倒塌所致。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提高设防烈度标志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将提高,建筑物抗御地震的能力将会更强。第五代区划图中,涉及我省47个县约2.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设防烈度有所提高。八度高烈度设防区面积3.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82%,比第四代区划图增加1.43万平方公里;七度中烈度区面积8.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6.03%,比第四代区划图面积减少1.06万平方公里,六度低烈度区面积为3.4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2.15%,比第四代区划图面积减少0.37万平方公里。
樊琦解释,第五代区划图中涉及山西省的地震区划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出现了八度强的高烈度区。洪洞县部分地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区域的烈度为八度强。2高烈度的八度设防区的国土面积增加较多,有38县(市、区)的县城处于八度区,比第四代区划图八度区新增12个县(市、区)的县城,分别是:大同市城区、大同市矿区、大同市南郊区、大同县、怀仁县、应县、山阴县、五台县、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3中低烈度设防区面积有所减少。原处于六度区的吕梁市离石区、岚县、中阳县和陵川县等县(区)县城变为七度区。4部分地区的烈度虽没有提高,但设防参数有所提高,如大同市新荣区、左云县、天镇县、右玉县、蒲县等县(区)县城的烈度由七度调整为七度强。第五代区划图实施以后,地震、住建、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各相关部门应积极修订行业抗震设计规范,确保与新一代区划图的衔接,并做好建设工程的规划选址、抗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年6月1日以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达到第五代区划图确定的标准。
链接震级、烈度和地震动参数的关系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讲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烈度也越高。地震动参数是地震引起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
来源:山西晚报
小编
大家有什么建议可以联系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