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本县实际,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依托开发利用资源,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文水县委本着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的原则,积极鼓励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对村集体所有的机动地、荒地、矿山等资源进行有偿转让、租赁、入股,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文水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有60万亩耕地,其中农村集体机动地4.2万亩,为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参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孝义村通过对荒地进行有效整合,以土地入股山西安泰矿用机械有限公司、兴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吉宏达驾校3户企业,采取每年分红的模式对土地进行有偿使用,该村每年从企业获得的分红收益达到75万元。东宜亭村有效利用连片集体机动地余亩租赁给村民,年收入达29万元。
二是依托土地确权政策,开辟发展集体经济新思路。县农经局出台指导意见,各村以农村土地确权为契机,采用合理措施规范土地承包关系,收回多余不合理承包土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平陶村通过土地确权,净收回土地亩归村集体所有,调整零散集体土地集中连片余亩。由村“两委”负责,将余亩土地全部种植杂粮,按照市场最低收购价格和土地最低产量每亩元计算,年收入可达到26万元。同时将剩余土地按照每年每亩元承包给村民,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
三是依托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各乡镇、村结合实际,着力发展梨果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孝义镇以东夏祠村优质土地资源为依托,充分抓住市场、人才等有利优势,实行镇政府牵头,采取“村委+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为西瓜套种茄子种植试点争取政策支撑、投入水利工程、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由县农推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引导东夏祠村委会发展西瓜套种茄子种植,目前,全镇共种植余亩,产量吨,实现收入30多万元,其中东夏祠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刘胡兰镇贯家堡村,东靠汾河,土地亩,通过支持发展葡萄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收入。目前全村种植葡萄亩,梨树亩,大棚葡萄亩,年收入达万元;肉牛养殖0多头,养猪0头,养鸡00只,年收入可达余万元。
四是依托城区区位优势,扩大发展集体经济新财源。城郊村立足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实际,充分利用城区区位优势,立足整合资源、盘活资产着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城区西街村对投资多万元建起的集餐饮、洗浴、住宿为一体的高标准酒店—“长江大酒店”进行了重新整租,租赁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75万元收入;投资建成多平米的临街门市,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余万元。私评村通过开发富康小区,集体投资兴建商业门店80个,约平米,通过租赁门店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余万元。
五是依托农民协会组织,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模式。有的村带动推行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牵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户+合作社+支部”模式,发展规模化、服务规范化、种植现代化,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民致富。全县共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个、家庭农场55个,带动农民8.5万人,年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1.9亿元。如牛家垣村利用闲置土地,培育核桃种植大户,牵头组建核桃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积极为合作社提供土地、技术、流通等服务,每年集体经济创收2万余元。目前,该村种植核桃5余亩,现在余亩已经挂果,年收入达万余元。
六是依托扶贫项目资金,输入发展集体经济新血液。文水县把扶贫项目和发展集体经济充分结合起来,按照集中财力、物力办大事的办法,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马西村、河西村利用水库移民专项资金万为村集体资产入股,采取“政府贴息+公司担保+合作社贷款+贫困户获利”产业扶贫模式,分别实施年存栏头育肥牛养殖项目和年存栏0头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正常运行后,年底分红,马西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河西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