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团故事寺院里的饮食文化

一提到出家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吃素。

社会上常有人为了向别人表达自己不好惹,不是一般人,就会说,别以为我是吃素的,我可不是吃素的,等等。

这么讲估计就是借了佛家的话题。世俗认为,吃素的反面就是吃荤。其实,这有个小的误解,吃荤的这个“荤”字,在佛门里指的是大蒜、葱这些刺激性的东西,被严格禁止。

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吃全素,任何肉类、葱、蒜都被禁绝,鸡蛋也不吃。

世间人会有疑惑,认为这样是不是对身体不好。其实正好相反,食素的人确实更加健康、长寿。这个现象是超出世间人现有的经验的。世间人普遍认为吃得好,是指鸡鸭鱼肉、生猛海鲜、荤素搭配,这样才更营养,吃得差才去吃素。

但经济高度发达所带来的饮食健康问题,逐渐让大家意识到素食的重要,原先的观念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当众多种植、养殖的食物越来越不安全的时候,要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选择换一种饮食方式。

在寺院里,吃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对很多世间人来说,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人怎么能轻易地吃素呢,不吃肉可怎么活啊?这个事情很无奈,让一个世间人不吃肉简直比登天还难。

吃肉不仅危害个人健康,更是对慈悲心的伤害,对众生的伤害。从养殖或者猎杀,到运输、到宰杀,到扒皮抽筋、千刀万剐,每一个环节都是无法想象的罪孽。

有圣贤说,人类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他对动物的态度。科学已经有了明确的说法,食肉的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是很多罪恶和痛苦的根源。宗教早就告诉我们,食肉摧残并伤害我们的心灵。

这个道理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也听说过,但如何让更多的人做到、从食肉的梦魇中清醒过来呢?这就需要榜样,用行为来告诉大家。

在西方,有素食主义者。在东方,这个责任可能就要靠僧团。因为僧团的素食理论、经验、历史、传承都远比素食主义者完备,所以,最终说服更多的人逐渐放弃肉食,尝试在饮食上改变生活方式的人,最有可能的就是僧人。

一个僧团生活在城市中,组织法会,组织各种宗教活动、文化活动,对周边的人渐渐就会产生影响,就能潜移默化地净化社会,从而将健康和慈悲的饮食文化推广到更广大的人群中。

僧团有两个饮食系统,对僧人来说,吃什么都行,很多法师对花花绿绿的食物连看都不看,直接就搅和到一块儿吃。有一道很著名的菜叫“罗汉菜”,其实就是把各种素菜煮在一起。这么吃,在修行上用于对治人对饮食的贪着,有着重要的宗教意义。

另一个饮食系统,是漂亮而精致的素食。如果有客人到寺院里用斋,寺里会准备非常好的素斋,冷热搭配、精雕细刻,和近些年逐渐兴起的素餐馆一样,甚至比那些还要用心,还要美味。往往,客人们在参观寺院之后,对这些食物的印象比对僧团的印象要深。

佛门里的僧人虽然是吃素的,每天精进用功,但绝不是刻板呆滞、墨守成规的人。接引、帮助众生有的是方法,在这方面可不是吃素的,专业术语叫善巧方便,或者叫先以欲勾牵。

知道众生很难改掉吃肉的恶习,那就一点点地来。先把素食搞得很精致,很好吃、很漂亮,吃了都说好吃,这时候就颠覆了有些世间人荒唐的知见。比如,常有人说,不吃肉,怎么可能,让我一顿不吃都不行。

在龙泉寺吃过斋饭的客人都说好吃,事实证明,吃一顿素,也没怎么样啊,如果住几天,吃几天素,更不会觉得如何。住上几个月,吃素,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不会有什么不适。

僧团制作的素食由几位沙弥师负责,主厨、配菜、炒菜、搭配和雕刻都很专业。他们也很讲究养生,冬天吃什么,夏天吃什么,秋天吃什么,春天吃什么,晨宜吃什么,午宜吃什么,常有一些专业人士予以指导。

素食文化是很考究的。素食的基本原料就是粮食、蔬菜,其中豆制品可以提供很高的热量。事实证明,其提供的营养对人类来说已然足够。绝无必要为了一点口舌之乐再去杀生害命。

对僧人来说,吃素就是吃素,对素食的做法根本就不太介意,吃到肚子里就行。有的法师根据身体条件持午,即过午不食,一天吃两顿饭。有的法师连茶都不喝,只喝白开水。一个铁钵吃饭用,一个旧水杯喝水用,一双筷子,一块抹布而已。

寺院里备有全套的素斋美食,用斋环境,好茶、泉水,好茶具、好餐具,招待客人一丝不苟,真心诚意,也能体现僧团服务社会大众的一片热诚之心。

一直以来,社会上的饮食浪费是个严重的顽疾,简直找不出什么好办法遏制这种恶习。本来自然资源就已经很匮乏,对个体来说赚钱也着实不易,可在饮食上的挥霍浪费却毫不含糊。其实,这也是世俗文化中的一个弊病、陋习。

僧团中的饮食来自十方供养,俗话叫,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在斋堂里,绝无人敢浪费粮食,用完斋,用开水把碗涮干净,连油星子也一并喝到肚子里,吃完了饭,有的碗都不用洗,已经很干净了。这样一来,连洗碗的水也省了。

桌子也收拾干净,饮食垃圾分类,水果的外皮放在一个垃圾桶里,果壳或者食物包装放在另一个垃圾桶里。

用斋时不能说话,不能大声咀嚼,不能左顾右盼,边用斋,边思维,从宗教意义上讲是功课,从文化意义上讲,这是文明。

这些饮食方式被自然而然地执行,很美好,也很温暖。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团体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对社会来说,无论发展到什么状况,只要文明的种子没有被毁掉,终有一天会再次发芽,利益社会。

僧团从古老的历史中沿袭下来的饮食文明是如此美好,如此坚强,足以解释社会世俗偏见,回应质疑,化解分歧,成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的良好助伴和文明星火。

当然,谈到寺院素食的宗教意义,常有人问,动物有生命,你们不吃,那粮食蔬菜作为植物也有生命,你们为什么吃呢,你们干吗不连这个也戒了呢?

这个问题在教义上有严密的理论回应。但是,有位高人是这样回答的,非常有说服力,转述一下。大致的意思是这样说的,出家人辞亲割爱,做利生的大事业,什么都舍下了,就吃点粮食和菜叶子,你也耿耿于怀,揪着不放,这哪里是提问、探讨的态度,根本是成心抬杠。

——摘自《和尚·博客》学诚大和尚博客文和尚集之二十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治疗
复方卡力孜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xw/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