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八,年轻的福临去世。顺治立下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嗣位(即康熙),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费扬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在御前对鳌拜表现得不怎么礼貌,鳌拜对此深为衔恨。康熙三年()四月,鳌拜遂以倭赫等人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将其处死。费扬古对鳌拜痛恨不已,鳌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将他及其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给予都统穆里玛(鳌拜之弟)。费扬古一门惨遭家破人亡之祸。不过,鳌拜这次意图打击苏克萨哈的举动失算直接导致了自己的下台。
鳌拜没有想到却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违拗自己换地的要求。他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康熙虽然年幼,但心知苏纳海等三人并无大罪,只因惹怒了鳌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于是召集辅政四大臣询问意见。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知道自己若反对极易惹火烧身,只好沉默不语。但小皇帝不允鳌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即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鳌拜公然无所顾忌,最终竟矫旨将三人处死。然后,鳌拜强行换地。
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死。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一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年,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七月,康熙亲政,加恩辅臣,仍命佐理政务。皇帝已经亲政,却又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个举动别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卸任(此时他已经排名第一),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这一招触及到鳌拜的要害,可鳌拜却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同样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至此,索尼已故,苏克萨哈被杀,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并不想归政于他。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以为奇。这次一召,他就毫无提防地来了。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卒于康熙八年()。
附录:文水方言
文水人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融合了并州方言的元素,产生了众多的地方方言。因其继承了三晋文化的精华,极具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地域特点,所以被人们称赞为古老语言的活化石。现以笔划为序,将百度搜到的部分文水方言记录如下,供大家赏析,并欢迎修改补充.日常用语:一划一槐(一个),一骨录(一根),一疙瘩(一块),一圪节(一节),一圪凸(一团或一堆),一不滩(一片),一圪都(一小团),一不溜(一长列),一塌塌(一叠钱或纸),一把把(同伙),一搭立(一起或共同),一眉腊色(一样)。二划二杆子(胆大莽撞),二把刀(不熟练),二流子(不正经人),二木虎(楞汉),二回头(第二次),二捂眼(外行),二平凑(马马乎乎不太够),二不楞(莽撞的人),二捂眼(两碟菜),二百五(不明事理),七塔(小孩健康、乖),七股八系(不齐,乱),七茬八怪(不成样子的人)。三划土坷垃(土块),土得脑(没有见识),山垴则(山顶),大大(姐姐),下软蛋(胆小泄气了),马尾箩(箩面工具),上头(上级、上司),上待(高看),口紧(嘴稳不乱说),口贵(不轻易求人),门先先(门槛),门脑脑(固定门扇的横木),子媒婆户(子女与再婚者的子女结为夫妻)。四划气闷心(不开窍),气圪度(惹人生气的人),支实(结实、不假),手气背(牌运不顺),木鸽儿(信鸽),月明(月亮),日头(太阳),日啧(骂人),日鬼(捣鬼),日捣(哄人),日每(每天),日能(有本事),日摆(拖拉),日怪(奇怪),不展(不怎么样),不支(肚脐),不抵(不顶用),不中用(不行),不篮则(盛东西的筐),不支迷(不聪明),不测则(骂人指碗),不顺眼(看着不愉快),不受用(难受),不为展(可以),不相干(关系不大),扎眼(讨厌),毛姑儿(老鼠),水蛇儿(蚯蚓),习人(长的好看),切人(客人),红活(热闹),手把电(手电筒),火汉(耿直的人),少午(中午),扎挣(强打精神),少油没水(说话办事无聊没水平)五划灭灭虎(蚂蚁),平不塌(没收获),失拍足(光脚丫),打散(散发),打对(注意),打忽闪(闪电),打游千(荡秋千),打蛋蛋(玩玻璃球),),水瓮儿(水缸),半瓶醋(似懂非懂),),白不咋(没出息),玉套黍、玉茭子(玉米),白溜溜(无动于衷)。六划圪棱棱(台阶),圪蹴(下蹲),圪抵(公养),圪针(刺),圪膝(膝关节),圪朵朵(一种面食),圪渣(赖小子),圪劳劳(靠边角的地方),圪都(拳头),圪摇(轻轻摇动),圪洞(坑),圪抿(慢慢喝酒),圪瘩(小块块、小包),圪锯(慢慢锯、慢慢折磨人),圪转、圪串、圪游(散步),圪虫虫(小虫子),圪兜兜(砖火烤馍用的小洞),圪抓(乱抓),圪挠(慢慢挠痒痒),杀割(剩余的东西全买下),割结(不正当男女关系),吃拔铁(吃大亏),吃不倒(撑不住),吃家伙(吃亏),阴阳(风水先生),有下数数(有底),灯意儿(皮影),地道货(正经、没假),丢溜溜(老鹰),齐菜(菠菜),西西(调羹),西环柿(西红柿),后宫(再婚妇女),巡田则(旧时农村看青的人),早八辈子(很早以前)。七划卖片(自我夸耀),扯蛋(不要紧),扯皮(拖拉推委),冷蛋子(冰雹),冻厉(冰),抖露(揭露),花销(开支),抖干(钱花光),身首(穿着、姿态),抓子(骂人话,手),穷圪节(穷汉),劳蹄(骂人话,脚),没啦(没有),没油水,没油性(无聊),没油饼则(贫,不讨人喜欢),炕龙(炕沿),足头(炕或床上可搁脚的地方),饭时(吃饭时间),坐下蜡了(惹出麻烦来了),发了毛(害怕),谷垒(一种面食),串道(外出旅行),串门门(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劳驮(骆驼),坐住事(沉住气)。八划荷(拿),拉呱(聊天),拍咋(吹牛),诈唬(恐吓欺骗),闹活向(闹生活,谋发展),受用(舒服享受),绷头(额头),呕气(生气),),周是(就是),忽眨(一张一闭地眨眼睛),塞抓哇(撕打),明灰灰(天刚亮),抵针儿(顶针),顶甲(顶棚),拖钱儿(赢铜钱的游戏),舍份没闸(过分大方),席轻面软(拉不开情面)。九划帮凑、帮衬(经济上帮助),草包(没本事的人),砍椽(瞎说),砍了(扔了、丢掉),客西(漂亮),眉眼(相貌),耍心眼(玩弄心计),耍把戏(魔术),耍人业业(玩过家家游戏),背(僻静),背人(骂人指责埋怨),背锅(驼背),背地圪牢(僻静处),)拾掇(收拾),物料(五香粉),唏惶(贫寒可怜、没本事),前翻后舌(说话不算数)。十划以上猴(指小。如猴孩、猴凳凳),晚时(下午),温壶(热水瓶),消停(慢、清闲),歇心(放心),指望(期盼),睁眼瞎则(文盲),害不哈(不懂),捣楔楔(聊天),照护(关照),照咧(累了),腰腰(背心),娘娘(祖母),婆婆(外祖母),撇别(胡说),假眉三道(装模做样),稀秀(星星),塌落(掉、下垂),搭葛(联系、拉关系),黑老、黑间(夜晚),),辣角角(辣椒),叠杂则(类似快板),跌交抛谷拢(跌交后狼狈样子),滚水(开水),扁食、角儿(饺子),擦圪斗(一种面食),河捞、捏八则(挤压成形的面食),剔八古(高粱面做成的两头尖面食),剔尖、剔加(白面做成的两头尖面食)粘加加、粘片(一种面食),海吃弄棍(吃喝不节制),),戳戳(公章或个人名章),戳莽(胆大有出息),戳下拐了(惹麻烦事了),戴见(喜爱),歇凉凉(乘凉),邋遢(不干净),趿拉露水(不精干)。
天文地理日头(其中RI中声母R不卷舌,TOU中T读作D):意为太阳
月明(其实月读章稍似普通话音,明读近似MI):意为月亮
星宿(其中XING读作SI,宿读作XIU):意为星星
响伏雷(其中FU读作HU)意为打雷
打忽闪(其中闪读音近似SANG):意为打闪
冻凌(其中凌读音近似LI):意为冰
地方方(其中方读作HU):意为某一块地方或范围
下所(其中下读作HA):意为屋子
圪塄塄:意为台阶
时间
日每(其中日不卷舌):意为每天
早以前:意为从前
扑明儿(其中明读作MI)意为天刚亮
饭时(其中饭读作HUANG,时读作SI):意为吃早饭时间
忽霎地(其中霎读作SA):意为突然间
晚西(其中西读作SI):意为傍晚
前晌(其中前读作JIANG,晌读作SANG):意为上午
第明(其中明读作MI):意为明天
后晌:下午
夜来:昨天
前儿(其中前读JIANG):前天
先前儿:大前天
前一儿:前一天
过老年:明年
日常用品床床(读作SHU):扳凳儿
戳戳:印章
围脖:围巾
腰腰:背心儿
麻糁:身上的污物
钵擦子:猪狗的食盆
动物植物稻黍:高梁
玉稻黍:玉米
圪虫儿:小虫子
黑老娃:乌鸦
毛股儿:老鼠
麻狐:狼
送饭牛牛:瓢虫
屎巴牛儿:臭虫
蚂蚂虎我:蚂蚁
人品、称谓对班:同姓名者一把把:同党
二不愣:莽撞的人后宫:二婚女子
阴阳:风水先生佬佬:叔父
娘娘:祖母婆婆:外祖母
大:父亲大大:姐姐
身体孤拐:踝骨耳碎:耳屎
胡茬(读作HUCAI):胡子圪嘟:拳头
奶奶:(1)乳房()乳汁本头:额头
发表:发汗
饮食滚水:开水擀面:面条
起面:发面羊杂割:用羊内脏等做的食品
掐圪瘩:攫片(面食的一种)圪朵朵:猫耳朵(面食)
物料:五香粉(调味品)炒花儿:爆米花;
煮角儿:饺子扁食:饺子
馍馍:馒头粞瓜儿:北方的一种用粮食做的甜食
风俗等喜房:新房生儿:生日
猜楔楔:猜迷耍水:游泳
行为动作倒楔楔:聊天荷:拿
各夹: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串倒:游串
栏柜:柜台杀割:把剩余的东西都买下
形容词不为怎:还可以受用:舒服
日能:讥人能干燥:劳累
可喜:漂亮习人:好看
红活:热闹希诧:希罕
凉稍:凉戴见:喜爱
栓正:为人老实扎眼:讨厌
皮:不娇气下捉:贪吃下贱背(僻静)吃不倒(受不了)
戴见(喜爱)幕古(死板)
该就(活该,不受屈)轻省(轻松)
奇特(形容稚童可爱)
代词脑头(上头)合里(里边儿)
浮头(上边儿)怀前(跟前)
可处(到处)这跟儿(这儿)
拉眼儿(哪儿)兀跟儿(那儿)
那(人家的:书是~的)这槐(这个)
兀槐(那个)哉(“这槐”的合音)
外(“兀槐”合音)庚(“我家”的合音)
嗯(我,我们,多为妇女使用)
副词等这些些(这么多)兀些些(那么多)
厮跟上(相随:~去)捎的(顺便)
凑住(趁势)立马(马上)
通共(总共)可(程度减轻:他的病~咽)
可(很,非常:外人~好咧)隔(从:~这跟过河)
朴(棵:—~葱儿)挂(辆:—~车地)
语法例编辑
1、桌上摆的槐钟。(桌子上摆着一架钟。)
、兀跟儿站的一槐人。(那儿站着一个人。)
5、兀家在炕上睡的例,还没啦睡着咧。(他在炕上睡的呢,还没有睡着。)
4、兀家说的说的就笑起来啊。(他/她/说着说着就笑起来了。)
5、走上走吧,不用坐车。(步行走吧,用不着坐车。)
6、兀些正在倒楔咧。(他们正在说话呢。)
7、我正在寻(音同‘形’)咧,还〔音同‘韩’〕没啦寻见咧。
8、说的说的就哭起来俩。(说着说着就哭起来啦。)
9、兀家吃老饭俩。(他吃过饭了。)
10、你〔n〕吃老饭俩没啦咧?吃俩。(你吃过饭了没有?吃过了、)
11、夜来我摆老一桌席。(昨天我摆了一桌宴席。)
1、夜来我到戏院子里看老一会儿戏,回去就睡下俩,还梦见槐梦。
1、你吃老兀一碗面。(你吃了那一碗面。)
14、我吃不老,他能吃老。
15、兀一日(音:儿)兀家哭来。(那一天他哭过。)
16、你着凉俩没啦咧?着凉俩。没啦着凉。(你感冒了没有?感冒了。没有感冒。
17、下雨咧。
18、还下咧。
19、你去咧不去咧?我去咧。我不去、(你去不去?去。不去。)
0、你说的是啦一槐咧?
1、兀家是啦一年来的咧?(他是哪一年来的?)
、这一本本书是我的。
、兀一本书是兀家的。(那本书是他的)
4、谁当队长咧?老王的队长。老李的队长。
5、以前人们些没做的,也没吃的;这会儿人们有做的,也有吃的。(以前人
们没干的,也没吃的;这会儿人们有干的,也有吃的。)
6、吃好俩咧没啦咧?没啦,肉是硬的,汤(音:土)是冷的。
7、能说成咧不能说成咧?能。不行。
8、说的快咧不快咧?快。不快。
9、说老咧说不老咧?说老。说不老。(说了说不了?说了。说不了。)
0、兀家忙的厉害咧。(他忙得厉害呢)
1、外(“兀槐”的合音)戏班子唱得怎说咧?(那个戏班子唱得如何?)
、哭的惜惶咧。(哭的可怜呢。)
、害怕的厉害咧。(怕得很厉害。)
4、我该去咧不该去咧?去罢。不。
5、兀家愿意去咧不愿意去咧?去咧。不去。
6、你敢去咧不敢去咧?敢。不敢。
7、你去过太原咧没啦咧?去过。没啦。
8、我嘴(音:巨)笨,说不过那的。(我嘴笨,说不过人家去。)
9、兀槐事(那件事)你知道不知道咧?知道。不知道。
40、两槐人盖的一张(音:朱)被(音:比)子。
41、一张被子盖的两槐人。
4.五槐人能吃三斤好面(白面)。
4、三斤好面够五槐人吃。
44.这圪瘩(块儿)大,兀圪瘩小,这两吃瘩啦一槐好咧?
45、这圪瘩好,兀一圪瘩不好。
46.这些不如啦些(那些)好。
47、今儿的戏比夜来(昨天)的戏唱的好。
48、这一圪瘩大咧,还是兀一吃瘩大咧。
49、兀家比你高,没啦你来胖。(他比你高,没你那么胖)
50.说起哉(“这槐”的合音)来就想起外来俩、(说起这就想起那来了。)
51.谁咧?(谁呢?)
5.我。
5.你甚会儿走咧?(你啥时走呢?)
54.我这会儿(现在)就走。(我马上就走)
55、兀家不在这根儿,也不在兀根儿,到底在哪根儿咧?(他不在这儿,也不
在那儿,究竟在哪里呢?)
56、怎底槐做咧?(怎么做呢?)
57.不是兀底槐做,是这底槐做、(不是那样做,是这样做。)
58.多少钱儿就够俩咧?(多少钱儿就够了呢?)
59.用不老兀些些,有这些些就够俩。(用不了那么多,有一点儿就够啦。)
60.你今年多少年纪俩咧?(你今年多大年纪啦?)
61.约摸六十多岁。
6.这孩儿精明倒也精明,就是懒。
6、九点钟要出的(出去),八点钟就预备好啊。
64、这会俩。快走罢。(都这时候了,快走吧)
65、这会儿(现在)还早咧。
66、不管你去咧不去,我是要去咧。
67、我非去不行。
68.捎的走,捎的说。(一边儿走,一边地说、)
69.你重说上一遍。
70、越走越远,越说越多。
附:地名、姓氏用字的特殊读音
岳(咩)村
乐(罗)村
宜(女)儿村
宜(泥)亭村
旧城(市)立
孝(号)子渠(魁)
孝(号)里村
土堂(多)土堂村
龙泉(专)
庄(主)儿上:宋家庄、樊家庄合称,分称南庄儿、北庄儿
开栅(市):开栅镇
陈(ceng)姓
岳(灭)姓
(资料来源:百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