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全局精施策文水县八项建设融基层激发党

今年以来,文水县把“三基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上做足文章,在“八个方面”下足功夫,成效初显。

一是签订目标落实主体责任。该县县委对41个党建重点单位一把手压紧压实了党建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清单制度,县委书记与各党(工)委书记签订了抓党建目标责任书和工作清单,对全年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了每个项目的责任人、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完善“双述双评”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建观摩会制度、党建工作督导制度和党建责任目标考核制度,规范定期专题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确立“党建+业务”理念,彻底扭转“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观念,确保专人负责党建工作、专柜收纳党建资料、专室开展党建活动、专款保障组织运行。

二是典型带动创优示范点建设。一年来,全县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52个。将“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示范点与党建示范点建设相统一,申报设立了各类市级示范点8个,乡镇、系统县级示范点24个,并下拨党建经费16.5万元用于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各级示范点还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联制度,督促典型示范发挥作用。

三是科学定比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调研,按照倒切10%的比例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并确定包联县级领导。出台了《文水县关于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准转化实施意见》,对照《实施意见》中列出的6大项42小项具体情况,要求软弱涣散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和时间表,经乡镇党委评审通过后,由乡镇党委监督落实。

四是稳步推进试点换届工作。县委按照“先支部后村委”和“先试点成熟村、后带动普遍村、再攻克难点村”的总体换届思路,自7月开始村“两委”班子换届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县乡“两级审查”制度,明确提出了“两委”班子的年龄要求、学历要求、妇女比例、主干的“双带能力”等要求,确保将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扎实、“双带”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队伍中。截至12月10日,全县个村,已完成个村级党组织换届,占97.9%,完成个村委会换届,占97.9%,换届试点工作基本完成,达到了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风气的目标。

五是立足优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县委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按照“一村一策”利用土地资源、特色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立足自身优势,采取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等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制定“破零”措施,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他们在省财政拨付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配套万元,大力发展壮大12个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集体经济试点村。截至11月底,全县个行政村,有集体收入的村有个,占比率为92%。年底前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

六是以点带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按照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人口规模、地域性、认同感等社会构成因素,县财政拨付经费万元,设立11个城市社区,并同步成立党组织。坚持重点发展,着力打造2个示范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构建城市社区工作新格局,使社区成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幸福湾”。

七是抓好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两个全覆盖”。成立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设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和社会组织党委。召开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推进会,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进行了摸底排查,确定个非公经济组织和46个社会组织纳入党建统计。按照“内选、外联、上派、下扶”的方式集中组建了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目前,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家,覆盖企业家,党组织覆盖率91.2%,工作覆盖率%;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11个,覆盖社会组织42个,党组织覆盖率91.3%,工作覆盖率%。

八是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制定出台激励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带民致富扶持优惠政策,营造“引人”“留人”环境。以乡镇为单位完成对本乡镇在外人才大摸底工作,建立本乡镇在外人才台账。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将符合条件的回乡人才吸收到村“两委”班子中。目前,台账在列人才名,其中意愿回村任职人才名,已回村任职人才62名,回乡创业人才98名,农村后备人才名。(马智勇张继勇)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症状有哪些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xw/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