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
--
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
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之日,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万物新生,也是踏春赏春的开始,在民间也有许多传统习俗活动。
春分传统习俗活动
春分竖蛋
也称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各地民间流行的“竖蛋游戏”,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春分到,蛋儿俏”,中华民族先民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据说竖的好,可保持十几天不倒。春分“竖蛋”意在留住春天,孕育吉祥。
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同时人们也会把十多个不用包心的汤元煮好,用细竹叉插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用来驱赶麻雀。因为春天麻雀会到地里破坏庄稼,而麻雀吃了田边地头的汤圆,就怕嘴巴粘住了,所以叫做“粘雀子嘴”,免得麻雀来破坏庄稼。“封住雀儿嘴,庄稼收成好”,这样粮食就会丰收丰产,五谷丰登。
春祭
春分也是春祭的开始,春祭,源于周代,即开始扫墓祭祖。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最迟清明要扫完。
放风筝
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通过放风筝这个风俗来避邪,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风筝表达对春天到来的祈盼。春分这天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甚至大人们也要参与。在民间,风筝被赋予了诸多的文化意义,如传说放风筝可以放掉晦气,人们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将风筝放到高处,然后剪断绳索,所谓的“晦气”就被带走了。
饮春酒
《文水县志》记载:“春分日,酿酒拌醋,移花接木”。很多地方在春分这天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醋祭祀先农,祈求庄稼丰收。在民间也有这样的俗话“春分饮春酒,福气跟着走”。特别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花间独酌,和亲朋好友畅饮一杯,也是春天的一大趣事,好不快活自在,闲情雅致。
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也是一种民间习俗。春菜既是野苋菜,也叫“春碧蒿”,相传有养生与开运之效。逢春分这天,农民们纷纷去山坡上或地里采摘,摘回来的春菜大多会与鱼一起煮,煮出来的汤名曰“春汤”,农村也常说“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流传了下来。
祭日
春分这天一改冬日里夜长于白天的现象,而天气也渐渐暖和了。这一切功劳都来自于太阳,所谓日照中天。所以祭日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祭日是古时皇家在春分这天最主要的活动,在周代,春分便有了祭日仪式。《礼记》记载:“祭日于坛”、“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
日
●
光
景
SPRINGCOMING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