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迹寻踪山西古建筑,

前些天,山西大地,遭遇了一场极端降雨。

据山西省气象局统计,从10月2日20时到10月6日20时,山西忻州南部、吕梁、太原、阳泉、晋中、临汾、长治累计雨量突破毫米,其中临汾北部、晋中西南部等地更是突破毫米,远超往年均值。

短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导致山西多地出现内涝,截至年10月12日上午10时,山西此次强降雨共致11个市76个县(市、区).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5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9万亩,倒塌房屋1.95万间,严重损坏1.8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数据来源:人民网)

(图源:微博

澎湃新闻)

让人格外心痛的还有,这场大降雨也导致山西不少古建筑受到威胁。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截止目前,山西省共有一千多处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等险情。

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漏水,奉圣寺大殿西南角挡土墙坍塌,国保天龙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运城国保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吕梁国保千佛洞石窟万佛殿屋顶塌落漏水……

目前,山西省文物局抢险修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希望这些古建筑受到的伤害,能够小一些。

平遥古城墙内墙发生局部坍塌(图源:微博

澎湃新闻)

太原市蒙山开化寺后墙摇摇欲坠(图源:人民网)

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以及山西省文物局网站的相关信息显示,截至年7月,山西有不可移动文物处,其中古建筑有处,约占52%。

而山西古建又以木结构遗存最负盛名,尤其是元朝以前的木构建筑的数量冠绝全国。据统计,山西现有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遗存座,约占全国座的85%。其中,唐代建筑全国仅存4座,全部都在山西。

(图源:pixabay)

山西古建筑的发现与保护,与梁思成、林徽因的贡献分不开。

在20世纪初,日本的学术界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古建筑,有一位名叫伊东忠太的日本建筑史学家,曾先后6次来到中国研究中国建筑。回到日本后,他撰写了一本《中国建筑史》,书中说,在中国境内已经没有唐代木构建筑了,想要领略唐代建筑的风格,只能到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梁思成对此深感忧虑:“我相信如果我们不整理自己的建筑史,那么早晚这块领地会被日本学术界占领。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他们赴山西考察古建筑4次,他们发现了佛光寺东大殿等古代建筑遗存,改变了日本人“中国境内无唐代木建筑”的说法。

下面我们就跟随这对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佳偶的脚步,来一场山西古建筑之旅。

01

从华严寺到应县木塔,古建考察的实践典范

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与营造学社的刘敦桢、莫宗江等同仁一起从北平出发,第一次奔赴山西,用20多天的时间,在大同调查了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和浑源悬空寺等古建筑。

华严寺和善化寺被誉为“辽金巨刹”,寺中保留了许多辽金时期的殿宇,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木建筑。

华严寺(图源:穷游网)

善化寺(图源:百度百科)

华严寺与善化寺的调研,是梁思成领导的典范实践。他们对测绘工作的每一处细节均都一丝不苟,从寺院总平面布局、建筑主体到各个构造细部,都要进行量测、绘图、摄影、记录。对史料、文献、碑文要一一抄录无误。最后绘制的建筑平立剖面均十分精确,梁思成说:“中国人研究中国自己的东西,当然应当达到世界水平。”

梁思成拍摄的华严寺(图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梁思成测绘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图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应县木塔,又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年,塔高67.31米,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应县木塔最惊人之处,在于它采用全木结构搭建,吨木制构建以互相咬合的榫卯结构构成塔身,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却能屹立近千年不倒。

应县木塔(图源:百度百科)

当年,梁思成查遍北平图书馆的所有资料,也没有找到一张应县木塔的图片。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应县的照相馆,并在信中附上一元钱,请他们代拍一张木塔的照片寄来,不久便收到了木塔的照片,于是梁思成立刻决定把它列入山西行程的计划内。

据梁思成的助手莫宗江回忆,年历史的木塔,年久失修,考察应县木塔时,人在上到木塔塔顶的时候,已经能感觉到身体几乎要被大风刮下去了,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以攀援的东西,梁思成的腿不好,但他硬是握着冰冷的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去,突然一声惊雷炸响,梁思成浑身一抖,差点松开了抓住救命铁索的手……下面这张图,就是梁思成当年冒死拍下的塔顶。

年梁思成拍摄的应县木塔塔刹照片,左下角为莫宗江(图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完成了对应县木塔建筑学意义上的科学考察,留下了一份详实的历史记录。

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东西断面,中国营造学社绘,年(图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02

晋祠圣母殿,二赴山西的意外之喜

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接受美国朋友费正清、费梅慰夫妇的邀请,到山西汾阳城外的峪道河消夏,这是他们的第二次山西之行。他们此行考察了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等地,发现了40多处古建筑。

梁思成、林徽因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在山西考察古建筑(图源:誰最中國)

他们这次考察的重点是洪洞广胜寺。广胜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元延佑年间毁于地震,现存的代表性建筑飞虹塔是明代重建的,但仍保留着唐代的旧制。

飞虹塔八角十三层,高47.31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塔的外部全部用烧制的琉璃砖瓦包砌,各层皆有塔檐,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斓,像是天上的彩虹。《西游记》“扫塔辨奇冤”这一集中的“金光塔”,其实就是飞虹塔。

飞虹塔(图源:百度百科)

太原近郊晋祠原本不在这次考察的计划之中,在他们离开太原去汾阳途中的偶然一瞥,让这座建筑在他们的心中挥之不去。梁思成、林徽因后来写道:“忽然间我们才惊异地抓住车窗,望着那正殿的一角侧影,爱不忍释。”

晋祠的古建筑,首推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圣母殿,已有近0年历史。大殿四周有围廊,前廊宽敞,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典型实例,殿前八条木雕盘龙,是唐宋古建筑中仅存的实例。

晋祠圣母殿(图源:晋祠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xw/1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