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6处文物建筑确定ldquo活

  晋江会馆将变身为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梨园公会将用于建设京剧艺术交流传播及孵化中心,聚顺和栈南货老店将开设糖果主题阅读+糖果体验空间……4月14日,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招标结果落地。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当天举行的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签约仪式上了解到,共有6处文物建筑确定了“活化”方案。

  据了解,西城区首批活化利用计划年1月发布后,引起广泛社会反响,共有34家机构提交了53个项目申请报告。经过多次审核和评审,共有6个文物建筑确定了利用单位及利用方向。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靳真介绍,在利用方向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与文物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契合。比如梨园公会,历史上是在京的戏曲界人士的民间行业组织,此次利用方向正是用于建设京剧艺术交流传播及孵化中心,较好地体现了文化传承;其次,考虑方案与整个街区功能定位的匹配。比如新市区泰安里,项目定位是建设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就非常符合天桥演艺区的整体功能定位;第三,考虑补足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如西单饭店旧址,将被用于建设多功能复合型文化艺术空间,内容包括非遗技艺和拓印等传统技术体验、文物书社、传习培训等;第四,考虑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如聚顺和栈南货老店,历史上是经营果脯和南北风味糕点的店铺,此次用于建设糖果主题阅读+糖果体验空间,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也拓展了年轻群体市场。此外,歙县会馆用于建设中英金融与文化交流中心;晋江会馆用于建设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

  西城区区长孙硕则表示,年,西城区率先进行尝试,出台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首次在政策层面对文物的活化利用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之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腾退文物合理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持。而本次公开发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通过公开透明的探索方式,以开放的姿态广集社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文物利用。这种方式体现了政府文物保护工作思路从“闭门保文物”向“开门用文物”的重大改变。一批有情怀、有专业、有实力的社会机构参与到西城区文物保护利用中来,更有利于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据悉,西城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处。年西城区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工作,共计启动52处,总投入45.27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52处户中的户腾退,总体腾退比例达92%,其中完全腾退项目32个,使得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解放出来。下一步将注重文物活化利用的效果监管。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记者:解丽摄影:魏彤)

6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案一览:

  西单饭店旧址

  ■   ■简介:西单饭店旧址建于清乾隆年间,民国后期这里改为“西单饭店”。建筑较为规整,其原貌及格局保持民国商业建筑风格。

  ■利用定位:用于建设多功能复合型文化艺术空间,包括西单饭店历史展、古代印刷技艺、非遗技艺等传统技术体验等。

  聚顺和栈南货老店

  ■   ■简介:聚顺和创建于清朝末年,由从山西文水来京的任百川创建,最初是货栈,后来经营果脯和南北风味糕点。

  ■利用定位:用于建设糖果主题阅读+糖果体验空间,打造集书店、文物、儿童阅读、文创等于一体的糖果主题文化空间。

  梨园公会

  ■   ■简介:梨园公会为戏曲界行业会馆,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纪念地,为两进传统四合院格局,保存完整。

  ■利用定位:用于建设京剧艺术交流传播及孵化中心。项目围绕京剧主题,推出国家级京剧推广项目。

  新市区泰安里

  ■   ■简介:泰安里建于年至年间,是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住宅,由六幢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二层楼房组成,是当年北京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次尝试。

  ■利用定位:用于建设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将文物周边空间资源与文物本体贯通统筹使用,打造综合文化艺术空间。

  歙县会馆

  ■   ■简介:歙县会馆为明末创建,原为商业会馆。清初,安徽歙县籍进京赴考者较多,遂成为文人试馆。

  ■利用定位:用于建设中英金融与文化交流中心。策划设置金融反腐常态展、传统文化常态展,并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大讲堂、学术论坛等,促进文化科技金融的资源整合。

  晋江会馆

  ■   ■简介:始建于清代,为福建晋江会馆旧址。著有《城南旧事》的我国台湾籍女作家林海音曾在此居住。

  ■利用定位:用于建设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规划打造成为两岸现代文学传播与交流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wh/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