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44′10″——°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万(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年。
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富政元年(公元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督察范围包括——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市榆次区及晋中开发区、太谷区、祁县、平遥县、介休市、灵石县;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督察组将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驻厂监管、走访问询、追责问责方式开展督察。督察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蓝天保卫战攻坚战收官落实情况;二是应急减排清单制定情况和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各项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三是涉气行业减排情况。 督察分为两个督察组下设13个现场组,将对以上市县同时展开督察工作。督察办要求,督察期间,督察组要严守廉政纪律,加强信息报送,按日调度,每日报送进展情况;做好后勤保障事宜,确保定点督察工作顺利开展。来源:山西新闻联播▌(),投稿、爆料领红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