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五一广场西北侧的起凤街上有纯阳宫一座,原为供奉唐代吕洞宾的道观,属山西南中北三大道观之“中宫”,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以山西省博物馆二部的建制对外开放,以“九宫八卦院、涅槃变相碑、常阳天尊像”为“纯阳三绝”而著称。而在其第一进院内的西侧碑廊内整齐排列有面向全省收集回来的各种早期珍贵造像、碑刻、石碣等,林林总总、洋洋洒洒、蔚为壮观!其中有一块明天顺四年()的墓志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近日笔者在释读该碑文时,意外发现此碑曾经改凿过,原先的标题为《晋府文水郡主墓志》,正文前两个字为“群主”,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将标题用缠枝纹覆盖,而“群主”二字也被新标题《晋府文水郡主》中的晋府二字覆盖半余。尽管笔者无法深入探究将“群主”二字改刻的原因,但是,通读碑文后发现,文水郡主的德行与“群主”俩字还是极为贴合的。
该墓志为长方形,笏首饰祥云纹,其余三边饰缠枝纹,长65厘米、宽41厘米。整个碑文除一字剥泐不可识读外,全文行云流水、字字珠玑,将文水郡主的前世今生交代的非常清楚,而且将朝廷对其离世后的待遇和埋葬地点进行了介绍,并称赞其
“贤德郡主,克孝克忠,敬顺三宝,垂训子女。闺内取则,固宜永享遐寿,同宾偕老,而遽止于斯”。
晋府文水郡主墓志全文如下:
晋府文水郡主
晋定王第五女也,生于永乐八年九月初五日,赋性慈惠、清慎端庄。宣德五年十二月十八日钦蒙圣恩加念宗亲,初拜诰命,封为文水县主,宣德六年正月十五日,下嫁仪宾曹详,恪尽内助,琴瑟谐和。正统二年二月初七日复霑诰命,进封为前郡主,淑德俞勤。以其和睦宗亲而宗亲倍以敬之;表仪闺内,而闺内无不拱从。况仪宾沉重谨信,宽而且仁,见善则为之必勇,见不善则退之必怯,以贤配贤,不亦宜乎?享寿五十,以天年终,实天顺已卯十月二十三日也。已生子女二人:子曰恺,幼逝;女曰喜源,见配山西都指挥佥事於瑢,庶生子女九人,子六人:曰£、曰琬、曰琰、曰瓒、曰珍、俱未有室。女三人:曰喜清、曰喜秀、曰喜真、俱未出嫁。已庶子女共十一人焉,皆有贤德,究其所以,必本于贤母矣。讣音一闻,朝廷遣内官李本赉捧祭文谕祭,粢盛丰洁,议礼咸备,礼部差办事官杨斌督工造盖,堂寝壮观,墙垣丽瞻,多亲以次而奠,品仪甚厚。以终之日二十三日寝,辛未天顺四年四月二十七日,葬于东郊辛村之名原。将葬,以状来请墓志,呜呼!贤德郡主,克孝克忠,敬顺三宝,垂训子女。闺内取则,固宜永享遐寿,同宾偕老,而遽止于斯。非其命矣,用述其概纳诸幽堂,垂于不朽云。
大明天顺四年岁次庚辰四月二十七日墓志
文中提到文水郡主父亲为晋定王,即朱济熺,明晋恭王朱?嫡长子,洪武八年()四月十九日生,洪武三十一年()四月袭封晋王,宣德十年()二月十二日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谥号定。《皇明大政纪》称:“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甲午朔,降晋王济熺为庶人,俾与长子美圭同守晋恭王坟。敕谕曰‘尔谋为不轨,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论尔之罪,有不容诛重。念恭王手足之义,特全尔生,令守恭园。其闭门念咎,杜绝外交,改过迁善,以保令终慎之哉。’”后来,朱济熺之子、平阳王朱美圭被改封晋王,即第四代晋王--晋宪王。
结合史料,我们可以得知:文水郡主是晋定王朱济熺的第五个女儿,而晋定王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三子,也就是说文水郡主是朱元璋的亲孙女。因此,笔者认为:虎门无犬子,文水郡主这个最早的“群主”也是当的让人信服的,就像碑文提到的“赋性慈惠、清慎端庄”“以其和睦宗亲而宗亲倍以敬之”“表仪闺内,而闺内无不拱从”。文中还将其嫡出和庶出的名字及婚配情况做了全面的介绍,并称其“己庶子女共十一人焉,皆有贤德,究其所以,必本于贤母矣。”不难看出,文水郡主不但是最早的“群主”,还是天下所有“群主”的榜样和模范。
作者简介:陈阳,山西平陆人,现供职于山西省农村信用社,85后古建筑爱好者。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作者其他作品:陈阳:民国安邑县知事郑裕孚的文思才情陈阳:交城卦山戟门碑碣考陈阳:斩首巡抚范志完的山西题记陈阳:太原纯阳宫里那尊来自运城关帝庙的武士像陈阳:晋剧团里的明代敕谕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