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乡发掘了三座汉墓,经考证为西汉轪侯家族墓地。出土的多件琳琅满目的随葬物品中,制作精美的漆器有多件,亮丽如新,数量之庞大、种类繁复、工艺精湛、保存完好,这些漆器多为盛食器,其中30件最为精美的就是“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
这些漆食盘的形制相同,纹饰相似。从形制上看,它们尺寸略大,宽沿、敞口、浅弧腹、平底。一般口径为28.5厘米、高6厘米。通体髹黑漆,盘内外有文字,盘内为“君幸食”,盘外底为“九升”、“轪侯家”。盘外绘有云纹,盘内绘有卷云纹、狸猫纹、龟纹等。
基本上每只漆盘内壁底部的中心都画有一只狸猫,仅有1件画的是一只乌龟。狸猫用朱漆单线勾勒,内涂灰绿色漆,用朱色绘眼、耳、胡须、爪、尾花纹。猫两眼圆睁,竖耳长尾,身上装饰有点纹。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中国人养猫的历史起源很早,《诗经》中的《大雅·韩奕》中写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将猫和虎、熊等猛兽相提并论,此时的猫应当是尚未驯化的一种猛兽。《礼记》《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西汉的《礼记·郊特牲》中写到:"古之君子,使之比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猫"是古八腊之一,古人在腊月农事结束后,迎祭猫神,以祈求猫能够消灭田鼠,保护庄稼,这时的猫因为捕鼠的功效性,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东方朔在其《答骠骑难》中写到:"骐骥、绿耳、蜚鸿、骅骝,天下之良马也,将以扑鼠于深宫之中,曾不如跛猫。"
虽是讽刺大将军霍去病之作,也侧面反映了西汉时期已有驯养的家猫。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中出土的四猫纹漆盘中绘有的猫,也佐证了汉朝时家猫的驯养情况。
东方朔东方朔(约前年-前93年?),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中国养猫的的历史很长了,那时候的人们主要是用猫猫捕鼠看护农作物,直到唐宋的时候才慢慢淡化捕鼠的功能,逐渐成为人们的陪伴并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的我们养猫作为陪伴已经成为常事李义府(~年),字号不详,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唐朝宰相。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对于猫的记载大都不是从动物学的角度加以描述的,而是站在人的角度,给幼小的猫赋予了道德或文化符号。
然而猫也曾被人们视为贪欲好杀和奸猾虚伪的象征。隋唐时有令人惊恐的“猫鬼”之说。唐代阎朝隐《鹦鹉猫儿篇》说猫是“不仁之兽”。唐高宗时的宰相李义府“柔而害物”,外表如猫一样柔美,内心却阴险狡诈,史书便称李义府为“人猫”。
武则天武则天(公元年-公元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中国宫廷养猫的风气始于隋唐,当时的猫以其高超的捕鼠本领得等登宫廷之内,开始受到人们的宠爱,武则天就是其中的吸猫达人,她曾派人到各地收集各种种类的猫,豢养在宫中,又训练猫和鹦鹉相处,结果"猫饥,博鹦鹉食之"。
这一时期,猫的形象也开始入画,许多仕女图中都有猫的身影,还出现了一批有名的画猫家,刁光胤、何尊师、卢弁等都是画猫名家,何尊师的画猫图更以其逼真的形象被人称为:何尊师画猫,则鼠潜逃。
在中国以猫为题的诗文中,韩愈的《猫相乳说》从道德的角度对猫的性格做了诠释,“猫相乳说”中提到“夫猫,人畜也,非性于仁义者也,其感于所畜者乎哉!”有德行人家蓄养的猫,久而久之受到了人的感化,也懂得仁义和博爱。到唐中叶,猫已成为家庭宠物。韩愈文章一反当时对猫的不良评价,赋予猫善良仁慈的形象。宋孝宗赵昚(shèn,年11月27日―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年7月20日—年2月18日在位)。幼时,在选太子时因没有踢猫被选为太子。后继位大统成为南宋第二任皇帝。
宋孝宗赵昚是南宋难得的明君,他上位后就开始着手为抗金大英雄岳飞平反,还修正了不少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不仅如此,宋孝宗还严惩贪官,恢复以前的严厉的考核制度。
在宋孝宗的努力下,南宋出现盛世景象,如此南宋得以续命百年,而宋孝宗也成了南宋最杰出的帝王。
后来的宋理宗也是一位爱猫的皇帝。据说有一次在祭祀时,宋理宗问随侍的大臣徐清叟:“猫儿捕鼠,你怎么看?”
徐清叟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话音才落,徐清叟就知自己失言,因为宋理宗生肖正属鼠。当然,这要换作别人,徐清叟怕是要脑袋搬家。但宋理宗却毫不在意,还聊得甚嗨,可见他真的爱猫。
其实,在宋朝除了皇家爱猫之外,文人士大夫也很喜欢养猫。
南宋诗人、词人陆游,今天浙江绍兴人,那时候陆游身处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进犯,跟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立志杀胡救国,这么一个狠人这么一个有才之人居然是一个猫奴,没想到吧。
在他壮阔、悲丽的诗词中还有柔情的一面,“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哎呦呦这意境这爱意,这是真爱啊。又写有《赠猫》诗:"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于菟。"对猫的神态描写和喜爱之情跃然纸上。更让想不到的是这么有名气的诗人一生为猫写下的诗句就高达12首,真是铁杆猫奴啊。
陆游陆游(年—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着名诗人黄庭坚,身居高位却也甘为猫奴,向朋友讨要猫时像聘别人家女人一般,要翻看专门为猫设定的黄历《象吉备要通书》,在挑好日子后,还要画一张"纳猫契"并专门买了小鱼干去上门讨猫,为此留下诗作“乞猫”,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盆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这和古人因为喜爱梅花而聘梅的做法相似。不仅如此,当小猫捕鼠之后,黄老又作诗一首“谢周文只送猫儿”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免鱼餐薄,四壁常令鼠空空。以此来表达对猫猫的感谢,是不是觉得这么大的名人在猫猫面前是那么的可爱。黄庭坚黄庭坚(年8月9日-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刘仲尹金朝文学家,辽宁盖县人,官至潞州节度副使,确是我们今天口中所说的宅男,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猫奴。为什么说是宅男呢,还得从他做的诗中说起“天气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与狸奴。”一幅人猫相依宅在家里的温馨画面,让人好不羡慕。刘仲尹刘仲尹金代文学家。字致居,号龙山。盖州(今辽宁盖县)人,后徙沃州(今河北赵县)。一说辽阳(今属辽宁)人。生卒年不详。其活动年代约在熙宗、海陵世宗朝。家世豪富,勤奋好学。海陵炀王正隆二年()进士。历官潞州节度副使,后召为都水监丞。猫奴中最有名的下面这位~喜欢玩乐的"蟋蟀皇帝"明宣宗不仅喜欢养猫,还擅长画猫,绘有《花下狸奴图轴》、《壶中富贵图轴》等六幅狸猫图卷。
明世宗、明熹宗更是吸猫达人,世宗的爱猫"霜眉"死后被用金棺材厚葬于万寿山麓,并赐名"虬龙冢",足见他对猫的喜爱。
明宣宗明熹宗嘉靖帝,即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任皇帝。
兴献王朱佑杬之子,其前任明武宗无子,以堂弟朱厚熜为继承人,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在位时间仅次于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的皇帝。
嘉靖皇帝嘉靖(年-年)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四十五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最长的是明神宗万历帝,一共四十八年)。嘉靖皇帝是明代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嘉靖帝在位初年可以称得上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对内严格管理官吏,宽以待民,对外加强防御,抗击倭寇,任内出现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嘉靖帝在位后期则荒疏朝政,迷信道术,但是仍然能够牢牢掌控皇权。
嘉靖帝任性倔强,聪明好学,在书法、绘画、文辞等方面造诣颇深。
嘉靖帝晚年隐居西苑,不愿意和大臣直接打交道,却喜欢和喵星人相处。
嘉靖帝爱猫超过爱美人,曾驯养了两只爱猫,一个叫“雪眉”,一个叫“狮猫”。
明朝万历年间的太监刘若愚在私人史记《酌中志》中记载:嘉靖帝在皇宫中建有“猫儿房”宫猫管理机构,由近侍三四人专职饲养猫咪。
饲养宫猫的官员负责在大量的宫猫中挑选佼佼者,进献皇帝,皇帝留下钟情的猫咪,其余的送给皇亲国戚。
宫猫和人的待遇一样,甚至超过一般官员和宫人。
“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升管事职衔。”
皇帝钟爱的猫都有名分,称作“猫管事”,可以随同内官一起领赏。
公猫叫“某小厮”,母猫叫“某丫头”,阉割的宫猫称作“某老爹”。
嘉靖帝曾经养了一只叫“霜眉”的猫,通体淡青色,两只眼睛上面生有白色的“眉毛”,故称“霜眉”。
“霜眉”善解人意,日夜陪伴在嘉靖帝身边。
“霜眉”渴了饿了,或者要撒尿拉屎,都会等着主人醒来,从来不乱叫。
嘉靖帝对“霜眉”异常宠爱,册封它为“虬龙”。
“霜眉”老死的时候,嘉靖帝非常伤心,诏命宫人将“霜眉”葬在了万岁山北侧,坟墓号为“虬龙冢”,还特意立碑用以祭祀。
为了缓解嘉靖的悲伤之情,猫儿房又精挑细选了一只叫“狮猫”的猫咪。
《万历野获编》记载:“狮猫”死后,嘉靖帝痛惜不已,命巧匠为“狮猫”精心打制一口黄金棺材,葬在万寿山,还诏命一些老臣写文章超度这只猫。
侍讲学士袁炜在祭文中写了一句“化狮作龙”,颇为嘉靖帝赏识,提拔袁炜为少宰,官升一品,进入内阁。
由于宫猫太多,泛滥成灾,到了发情期,这些猫嚎叫不已,蹿房越脊,一些新生婴儿常常受到惊吓而夭折。
伺候皇子的乳母、宦官怕惹祸上身,也不敢向皇帝进言。
饲养这么多宫猫,开支要多少呢?
以乾明门饲养的十二只猫为例,这些猫每年要消耗精猪肉一千七百多斤,猪肝三百多只。
嘉靖帝和猫咪整天在一起,令众多嫔妃非常嫉妒,却得不到宫猫的高贵名号。
嘉靖帝晚年玩物丧志,沉迷炼丹,荒疏朝政,吏治败坏,大明江河日下,盛世局面不复存在。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年),嘉靖帝病逝,享年六十岁,葬于明十三陵之永陵。
清朝时,中国的猫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清人黄汉所著的《猫苑》对猫的典故,诗文和传说等做了系统的整理和分类,便是猫文化中的集大成者。《相猫经》更是对猫的形态,毛色,结构有了具体的描述,有点类似现在的纯种猫协会比赛的品种标准。徐悲鸿,提起他是不是意料之外,是不是认为他应该更喜欢马。其实徐悲鸿是养猫的而且非常喜欢,让你更想不到的是,徐悲鸿画的最多的猫,他认为自己画的最好的就是猫,曾送给徐志摩一幅猫的画,并在右上角题跋中写的是,志摩多所恋爱,今乃及猫,鄙人写邻家黑白猫与之,而去其爪,自夸其于友道忠也。徐悲鸿徐悲鸿(-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大画家齐白石,他其实也是一个猫奴,他曾经画了一幅水墨画,叫《油灯猫鼠》取材来自于自己的养猫生活,后来这幅画以万元的天价拍卖售出,估计能出这么多钱的人应该也是个猫奴吧。齐白石齐白石(年1月1日─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除了以上历史上的猫奴,还有一大票文学大师。我国着名的爱猫文学大师有季羡林、冰心、老舍……比较有意思的是钱钟书,不仅爱猫,还在大冬天帮着自家猫打架,还是和林徽因的猫打架。
季羡林冰心老舍钱钟书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