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沧桑,汾水之阳的文化IP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风土人情因地域各有所异。汾阳作为千年古城,她有着独特的文化IP属性或者文化魅力,如“崇文”“讲究”,如自带的优越感的区域认同。从古至今,沧桑变迁,一些历史的重要节点、重要人物,通过时空的提炼和传颂,一方面影响着汾阳人的价值取向和品性养成,另一方面也塑造着汾阳人的文化自信。

汾阳者,顾名思义,汾水之阳也。

汾阳位于三晋腹地,西依吕梁,东濒汾水,南以虢义河与孝义交界,西依薛公岭与中阳、离石为邻,北沿墙板山与文水毗连。汾阳境内峰峦重叠,灌木茂盛,山地、丘陵、平原三分天下,森林笼盖于山巅,河流川流于平原,杏花村、峪道河灿若明珠,或以汾酒而盛名,或占尽吕梁山麓之秀美,可谓依山傍水,物华天宝。

杏花村有一神泉,名曰“古井”,实乃孕育汾酒之母乳;峪道河也有一神泉,人称“马刨神泉”,据传为宋太宗骏骑飞踏而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杏花村“古井”与峪道河“神泉”堪称汾阳大地上的两只天然泉眼,豁然洞开汾阳人文的别一片天空。汾阳水美,有神木可为佐证,即汾阳核桃树。汾阳核桃古称汾州核桃,主要产地在今汾阳、孝义、交口等地,据传原产欧洲东南部及亚洲西南部,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张华编撰《博物志》记曰:“汉张骞植之秦中,渐及东土”,故汾州核桃又名羌桃或相桃,传至今日已近年。汾州核桃个大、皮薄,将两颗核桃握于掌中,用力轻轻一挤核桃便裂为两半,奶白色核桃仁干净呈现,味极香脆。核桃树成材约需50年,木质上佳,核桃木经水磨烫蜡后发散出细密似针尖状的棕眼,年轮隐现若浅黄的细丝,质地细腻无性,色泽灰淡柔和,适合雕刻,重若榆木。晋地出产的核桃木家具被称为“晋作家具”,造型多仿制宫廷气派,用料厚重大度,形体庄重稳固,做工精雕细磨,擅长彩绘、金漆和铜活饰件,明清以来极负盛名。汾阳老核桃树

汾阳核桃树无论木质还是果实,皆兼具坚韧和细腻之形神,由此也不难看出汾阳之地肥水美。有嘉木,自然也有嘉禾,在神奇的汾阳土地上还盛产优质高粱、大麦和豌豆,此皆酿酒不可或缺之材料。汾阳有好山好水、好树好庄稼,始酿得好酒,信焉!

汾阳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集中居住,汾阳之名最早则出现在《国语》一书中:“夷吾封中大夫里克以汾阳之田”。夷吾即晋惠公,其父晋献公去逝后诸子争权,夷吾逃亡至梁。夷吾盼中大夫里克助其谋取王位,便写信允诺曰:夺位后忌惮里克势力,便背信弃义将里克杀害。夷吾反复无常,终致恶疾而亡,晋文公重耳避祸19年后重返晋土,一举缔造晋国春秋霸业。

汾河源头

汾阳与晋都新绛遥相望于汾水岸畔,为春秋之重镇,三晋之大邑,在晋景公七年(前)便置瓜衍县,迄今余年。据晋国古地图显示,瓜衍县北至平陵(今文水),东至邬(今介休)、祁(今祁县),南至杨氏(今洪洞)、平阳(今临汾),西为河水(黄河)。中部横贯汾阳、孝义及文峪河流域大片地区,地势显要,地理广袤。秦汉之后,汾阳或为郡县,或为州府,一直为晋中盆地衢通晋西以至宁、陕、绥、蒙等地咽喉。汾阳地理得天独厚,文化煌煌大观,春秋时瓜衍县范宣子订《刑书》于鼎,即法学史上著名的“刑鼎”。秦汉间出现中国最古老的货币之一兹氏币。三国魏时曹操分匈奴左部万余落于兹氏,多民族文化于此交汇融合。唐高宗时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其子宋之问、宋之悌、宋之逊各得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工专文词,兄弟三人中尤以宋之问为律诗开创定格,誉载诗坛。及至安史之乱,郭子仪再造唐室,封汾阳郡王。宋代状元王嗣宗官至枢密副使、检校太尉,又出武将狄青,以战功由士兵擢至枢密使,位极人臣。明代成化年间,汾阳还诞生了世界级算学大师王文素,其宏篇巨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代表了当时我国乃至世界数学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明初“庆成”、“永和”二郡王开府于汾州,州城遂崛起为四关拱卫的北方历史名城。明万历至清末多年间,汾州府下辖一州七县或九县,形成府、州、县三座煌煌文庙并立的文化奇观,建成石盘山玄天上帝庙古建群落,佛道文化进入鼎盛时期。汾阳自古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北齐间便已产生“汾清”酒。唐时李白、杜甫先后探访杏花村,杜牧《清明》诗千古留传,汾酒盛名从此宇内交驰。明代中期,汾阳已是秦晋通商的旱码头,汾商队伍浩浩荡荡,仰然晋商劲旅。清乾隆间,汾商王庭荣在张家口首开中国第一家具有金融性质的账局,晋商票号因此而兴。兰包铁路未开通前,京、津等商埠的洋货和日用工业品多经汾商之手,由汾阳西过金锁关,经吴城、离石、碛口,西越黄河,直趋宁陕,西部的皮毛、桐油等畜牧产品也由此转运至沿海和京津地区。新编《汾阳县志》言及汾人“民情民性”时指出,汾商有“重誉轻利,擅于经商”和“粗粮细作,精于烹饪”之传统。此处暂且按下汾商不表,先说饮食。汾人饮食向来讲究,粗粮细作五花八门,至今仍有汾阳籍妇女在美国传授家常便饭。汾人精于烹饪,无论爆、炒、熘、烩、蒸、炸、烤、焙,都有独到之处,汾人名厨遍及省内外,“厨师之乡”品牌名不虚传。

汾阳地域文化在坚定区域文化自信中具有重要功能。在汾阳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诸如酒文化、州府文化、饮食文化、方言文化等地域文化扮演了符号性的角色,展现出独有的精神魅力。正是这些文化的熠熠生辉汇聚形成了汾阳人的特征和气质等。新时代弘扬地域文化也必须建立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发挥其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重要功能,顺应时代潮流,以时代精神激活汾阳地域文化的生命力、挖掘文化的软实力,我们的地方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汾阳文化的精神、价值和力量。

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shuizx.com/wswh/10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