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环境
卫星拍照
汾河二库,逆流而上形状似“龙”
二、历史背景
太原市的别称,太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称晋阳,简称并(州)。
自春秋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年)赵简子筑晋阳城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为赵国早期都城;秦汉置郡;北魏、北齐称“霸府”、“别都”。
公元年,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推翻隋王朝,建立了唐朝的统治后,晋阳被称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
五代十国时的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都以晋阳为国都或陪都,因此,太原素有“龙城”之别称。
历史记载赵简子,赵襄子以太原为基地成就战国七雄。
汉文帝刘恒八岁来到太原为代王,16年后即位并开创文景之治,成就西汉盛世。
汉景帝刘启出生在晋阳。
司马氏先被封为晋公,封于并州,晋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
刘渊以晋阳为据点建立前汉。
前秦苻丕在晋阳称帝。
龙柏,形状似“龙”
北齐高欢、高洋父子以晋阳为基地,建立东魏、北齐。
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封晋阳。
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建立了唐朝。(太原古称唐国,故以唐为国号)
李世民号称“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为晋王,封晋阳。
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从太原起兵建立后唐,李存勖是又一位“太原公子”。
石敬瑭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晋。
刘知远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汉。
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
孟知祥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后入蜀建立后蜀。
后蜀皇帝孟昶出生在晋阳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北齐的高欢、唐代的李渊、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都是从晋阳起家夺取天下的。赵宋王朝怕再有人起来与他们争天下,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十八日放火焚烧了晋阳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水、晋水灌了晋阳城的废墟。
公元年宋太宗赵光义以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分兵四路再次向北汉发动进攻,宋军冒死登城,昼夜攻击,矢集太原城如猾毛。北汉主刘继元在援尽粮绝的情况下,出城投降。刘继元投降后,太原人民以砖瓦为武器,继续袭击宋军。赵光义面对愤怒的人民,既痛恨太原城的坚困难攻,又痛恨太原人民的顽强斗志,再联想起高欢、李渊及五代时三主起自太原的历史,便认定太原是出真龙天子的“龙城”,系舟山是龙角,太原的存在不利于他的统治。因此下令铲平系舟山的龙角,焚毁太原古城,晋阳城烟焰熏天,葬身火海的老弱妇女不计其数。而后又引汾水灌城,把经营千年的晋阳古城彻底毁掉,广大人民无家可归,充分暴露了封建专制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而不惜破坏古文化以及无视人民生命财产的残忍和无道。毁太原旧城之后,北宋灭北汉,宋太平兴国初,在榆次县置并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阳曲县移治唐明镇(即今大南门之西),今天的太原城,是潘美在唐明镇一带重新修建的,当时为了钉破“龙脉”使之永世不得翻身,全城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
金元诗人元好问在金亡以后,怀着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登悬瓮山望见晋阳故城,深深感慨于北宋统治者毁灭晋阳城在防御外患上的失策,谴责其破坏行径带给人民的灾难,作《过晋阳故城书事》一首。
《过晋阳故城书事》
元好问金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卧屏,郁郁苍苍三百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复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河决入大夏门,府治移着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gū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财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冈。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禨
[jī]
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楚人鬼而越人~
畚锸
[běnchā]
亦作“畚臿”。亦作“畚插”。畚,盛土器;锸,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亦借指土建之事。
三、相关传说
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太原是龙潜之地。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传说中的:
尧帝曾建都晋阳。
大禹曾建都晋阳。
周成王桐叶把其弟叔虞封到太原史称唐国,后叔虞之子燮父改称晋。
龙城人士,资金周转需求联系苗清真,咨询
办理业务:光大大额信用卡,房贷快贷,微粒贷信用贷款。
赞赏
人赞赏